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红色的乡情

我的老家在沂蒙山,那是一个山青水秀的小村庄。从我记事起,爸爸每年都会带我回去几次。那里有慈祥的奶奶,哄我开心的哥哥姐姐,还有各种各样好吃的食物,我喜欢回老家。几年前,奶奶去世了,哥哥姐姐们都参加了工作,我也渐渐长大,老家对我的吸引力似乎越来越淡了。

新冠疫情暴发后,我们已经好久没能回老家了。今年清明节,见疫情平稳,爸爸决定带我回去一趟。可是我十二岁的生日马上到了,我已经和同学约好了聚会,就不愿跟他回去。爸爸却非常坚持。“您越来越怀旧了,这是变老的表现。”我没好气地嘟囔着。爸爸笑了笑,意味深长地说:“这是红色的乡情,你快上中学了,更应该多回去感受感受。”

回到老家的第二天,我们和伯伯、姑姑等一大家人去扫墓。我曾跟爸爸来过墓地多次,这次感觉并没有什么不同。爸爸看出了我的心思,指着一座坟墓问我:“你知道这是谁的墓吗?”“当然知道,是大祖父的。”“可是你知道吗,这其实是一座空墓。” “为什么?”我惊讶极了。“因为大祖父是一名烈士,在一次战斗中,他和战友们遭受了日军飞机的轰炸,整个连队尸骨无存。家里人为了纪念他,就给他修了这座空墓……”说到这里,爸爸哽咽了。那一刻,我似乎明白了爸爸执意带我回来的深意。

从老家返回的火车上,爸爸给我讲述了村里著名的“烈士三兄弟”的故事:三兄弟家境富裕,都是读书人。抗日战争爆发后,他们积极投身革命,加入了共产党并担任领导职务,不幸先后壮烈牺牲,最小的兄弟年仅二十一岁。抗日战争胜利后,他们的尸骨才被运回老家。英雄的母亲强忍悲痛安葬了儿子们,又毅然决定再送唯一的女儿参加解放军。在三兄弟的感召下,村里一大批热血青年参加革命,我的大祖父就是其中的一位。战争期间,村里家家户户做军鞋、送军粮、抬担架、救伤员……这个只有几百口人的小村庄,光烈士就有十多位。爸爸告诉我,他从小在村里长大,就是这些革命故事激励着他求学、入党、参加工作。无论是在青岛、北京,还是远隔万里去支援西藏建设,老家都是他不竭的力量源泉。

我十二岁生日那天,爸爸动情地对我说:“我们老家是革命的村庄。那里是我们的根。我们的血液里流淌着红色的基因。你要珍惜这份感情,长大后更加懂得爱家报国。”

爸爸,我明白了。您经常带我回老家,就是为了让我理解这份深厚的红色乡情,牢记先辈的艰难困苦。我一定会更加刻苦学习,长大后成为有用之材,用双手建设我们美丽的祖国和家园!

青岛市宁夏路小学六年级三班 石嘉禾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