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孕育能工巧匠摇篮 青岛职教交出“高分答卷”

青岛职业教育坚持推进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近年来,青岛已经稳居全国职教第一方阵,并乘着部省共建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的东风,不断推动职业教育扩优提质——大规模建设职业教育园区和学校、打通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壁垒、围绕城市发展新增职业教育专业……青岛交出了新时代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高分答卷。

青岛职教稳居全国第一方阵

在业界,发掘工匠苗子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被认为是衡量职教质量的成绩单。近年来,在全国技能大赛里,青岛稳居第一方阵,与江苏、浙江、广东省队并列。在2020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改革试点赛中,青岛市获得金牌数位列全国第三名。

目前,青岛市共有中职学校52所,技工院校23所,中职学校(含技工学校)在校生规模为11.64万人。全市有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11所,在校生规模为8.14万人。青岛市已先后被评为国家高职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全国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城市、全国首批产教融合试点城市。

去年,位于即墨的青岛国际职教城开工建设,打造 “人工智能+互联网教育+教育装备制造”千亿产业集群。2021年3月,位于莱西的现代职教园开工建设,项目建成后,园区内总人数将达到6-9万人。同时,投资16亿元的青岛工程职业学院招生运行;由市、区两级财政投资15.25亿元的青岛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西海岸新区中德应用技术学校招生运行;由四川泛美集团投资5.12亿元的青岛航空科技职业学院招生运行;由青岛海慧聪教育咨询公司投资5.6亿元的山东文化产业职业学院迁建工程投入使用……硬件提升给青岛职业教育发展带来了更多空间。

紧扣城市发展脉搏培养实用人才

“学校设立这个专业太及时了,抓住了行业发展脉络。 ”青岛电子学校信息技术专业毕业生李盛升学读完高职后,从事工业互联网维护工作。得知电子学校在2020年设立工业互联网专业,他尤为激动。 “这个行业需要大量的基础性技术人才,现在学校终于有了对口专业,学生和企业都受益。 ”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青岛职业教育坚持推进的工作。市教育局举办了全市首届职业教育工业互联网创新大赛。相关院校成立了工业互联网学院、开办了工业互联网专业。在青岛市2021年中等职业学校新增专业里,28所学校新增81个专业,其中工业互联网、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等专业极受欢迎。

青岛职业教育还建产教融合园区和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目前,全市有3所高职院校、16所中职学校办学主体为企业。全市有精酿啤酒创客工坊等9个混合所有制试点项目。胶州职教中心学校与海尔集团开展了“3+1+2”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即学生在3年中职毕业后增加1年企业工作历练,再到高职学习2年。

纵横打通职校生升学途径

2021年,原本就读于普高学校的袁玉申请转入职业学校学习电器技术应用。为了让学生做好职业和学业规划,学校的普职融通班设置了试读期,让他对职教高考科目有所了解后再做决定。2020年,全市有2700余名普高学生转到中职学校,有4680名达到公办普高线的学生选择到中职上学。

提出中高职一体化和高中阶段联合育人的新理念。我市成为山东省首批开展中等职业学校与本科高校贯通培养“3+4”试点城市,全市参与试点中职学校达到12所,对口本科院校达到5所,招生计划达到760人。近年来,全市有80%的学生通过 “3+4”“三二连读”“高职单独招生”“职教高考”等方式升入高职院校。

职业教育升学的天花板被打通,学生还能在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中自主切换。青岛市发挥集团化办学优势推进高中阶段学生跨校选课、教师跨校执教。以青岛电子学校为例,学校在开设3+4对口贯通培养、中日3+3+2国际硕士、三二连读大专、五年贯通培养大专、职业中专的基础上,与优质高中合作,开设了综合高中实验班、普职融通实验班,实现了与普通教育的“双轨双通”,增强了职业教育的适应性。

2021年,全市职业学校总招生计划确定为3.9万人,其中,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计划约为2.9万人,技工学校招生计划约为1万人。我市继续在局属部分中职学校开设普职融通班,鼓励所有区市职业学校开展普职融通试点。

观海新闻/青报全媒体 记者 赵黎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