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新“双城”记③│城阳与即墨,谁领“北境”?

▲汽车产业的发展造就了外向型的物资流通体系,让即墨在原有基础上得以成为物流产业的高地。

资本是检验企业发展成色最好的试金石,再华丽的溢美之词也抵不过用真金白银的投资来证明对企业发展前景的看好。

谁也没有想到,2020年这样一个疫情笼罩的罕见年份,会成为青岛资本市场的“大年”,青岛全年有12家企业迈过资本市场的门槛成功过会。当然,谁也不会预见到,这12家企业中的前四家都来自北部郊区的城阳区和即墨区,并在当年上市,力保青岛在上市公司总量方面力压烟台。

回顾青岛经济发展史,城阳区、即墨区确需颇费笔墨。它们拥有从纺织、水产品加工等领域野蛮生长起来的青岛最早一批民营企业,规模和品牌兼具。在近年来高速崛起的赛轮成为青岛本土民营制造业“新代言”之前,这一角色多数时间都被城阳区、即墨区的企业掌控,广源发、即发先后“登基”。

因为地缘位置邻近,两区企业往来密切,共同经历了出口加工业繁荣缔造的荣耀加身,也共同经历了因为太过密切而被对方“拖下水”的至暗时刻。它们一边互助得亲如兄弟,一边标榜不同的各自归属,假如把它们若即若离的成长历程书写出来,一定激情澎湃。

尽管历史过往太过亲密,但在未来的岁月里,它们所在的区域却注定要为资源你争我夺。“一谷两区”体系里的青岛高新区、青岛蓝谷在科技创新领域厉兵秣马;汽车产业新城、轨道交通示范区成为即墨区和城阳区在制造业立足的看家名片,在北部的版图上宣示影响力……

外向型经济特色十足的城阳区和民营经济蓄水池充盈的即墨区,某种程度就是青岛在“双循环”体系下的不同方向的探索,它们“术业有专攻”,在用实力竞争“北境之王”的同时,也用各自不同的路径,牵引着青岛的一路向前。

强企对垒,不相上下

作为民营制造业重地,城阳区和即墨区都有标杆企业当家坐镇,难分伯仲。

即使把聚焦点对准上市公司,比拼也是旗鼓相当。城阳区本土上市企业有国恩科技、恒顺众昇、克劳斯、海利尔、蔚蓝生物、威奥轨道、高测股份等,还有已经过会但还没有上市的海泰科,足以代言其在轨道交通、生物医药等领域的优势。即墨区有金王化学、海联金汇、伟隆阀门、英派斯、日辰食品、酷特智能、森麒麟,在纺织服装、汽车领域特色十足,与区域王牌产业一脉相承。

翻开堪称“青岛企业成长数据库”的青岛企业百强榜,城阳、即墨两区在榜单上的缠斗由来已久。在2008青岛企业百强名单中,以即发、红领、亨达为代表的即墨纺织服装制造业,以喜盈门、青变、正进、佳元、亿路发为代表的城阳水产加工和纺织品制造业,都堪称一股清流,有着良好的品牌知名度,立足各自的产业集群,在青岛制造业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

时过境迁,到2019年青岛企业100强榜单中,两区的代言企业已经发生了变化,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一汽解放青岛汽车有限公司成为各自区域的龙头大哥。即发、海联金汇、森麒麟、捷能汽轮机、营上建设、正大领衔的即墨区企业阵营,要强于青特、国恩科技、海利尔药业等领航的城阳区企业阵营。

但在另外一份榜单中,城阳很快扳回一城。在2020年8月发布的2020青岛市民营企业百强名单中,西海岸新区以29家民企上榜遥遥领先,崂山区和城阳区均有14家企业上榜,并列第二;市北区10家企业上榜;胶州市9家企业上榜;市南区6家企业上榜;即墨、莱西、平度均有5家企业上榜;李沧区3家企业上榜。

榜单并不能说明所有的问题,城阳和即墨两区都有着优质的企业存量资产。即墨区有郎夫包装、正望钢控、云路先进材料、卓英社科技等4家企业进入上市辅导。而城阳区上市后备企业也资源广阔,上市企业梯队建设成效显著,更重要的是,创投风投集聚发展也初具规模,2020年新增备案基金25只,实缴到位59亿元。可以想见,未来两区在企业层面的竞争会更加激烈。

▲城阳区的轨道交通产业在青岛乃至全国都具有极大的产业影响力

隐蔽数据中的较量

相对于企业的较量,数据的比拼更加隐蔽,既体现着经济成色,又隐喻着突破的方向。

据统计,2019年,城阳区实现生产总值1121.83亿元,全年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6.68亿元,其中,税收收入93.40亿元,年末全区常住人口85.0万人。

同一年,即墨区实现生产总值1201.05亿元,全区财政总收入完成313.1亿元,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11.9亿元,地方税收收入79.7亿元,年末全区常住人口124.89万人。

2020年,即墨区实现生产总值1278.36亿元,升至全市第二位。城阳区实现生产总值1209.63亿元,位居第五位,排在西海岸新区、即墨区、市南区、胶州市之后,但在名义增速上以7.83%完爆前五名。

总体来看,即墨区在生产总值指标上凸显优势,但受制于传统产业布局相对较多,在预算收入、地方税收等方面还需要提升,人均贡献度也落后于城阳。反观城阳区,尽管GDP、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税收等指标的总量排位并不靠前,但要是按照人均占有指标来计算,优势十分明显,区域发展成色含金量十足。

即墨区培育形成了纺织服装、汽车及零部件两大特色产业集群。其中,青岛汽车产业新城是青岛汽车生产的佼佼者,已引进包括一汽-大众(青岛)华东生产基地、一汽解放商用车基地、一汽解放新能源等龙头项目,建立起比较完整的汽车产业链。汽车城2019年实现本地产值800亿元,2020年实现本地产值900亿元,预计2021年实现本地产值1000亿元;全区汽车制造业规上工业企业51家。

城阳的轨道交通产业等重点产业在2020年同样可以拿出亮眼的数据,全产业链产值实现1200亿元左右。而且改革的赋能还在继续,城阳区与青岛高新区、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已经成为发展共同体。城阳正勇担新使命,加快建设青岛内联外通的中央活力区。新近开工的两条地铁线,也将疏通胶州湾北岸区域内部的交通脉络,又更加紧密了北岸与东岸主城之间的经济联系与产业联动。

谁将领航“北境”?

纵观城阳区和即墨区过去十几年的发展路径,是截然不同的选择。城阳区走出的是一条外向型经济驱动的产业升级之路,而即墨区更侧重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的交互促进。

近水楼台先得月,流亭机场带来的物流优势和国际交通便利,在先天上就奠定了城阳区对外向型经济的选择。韩资企业的一枝独秀成就了本世纪初期城阳区的高速发展,时至今日,外向型经济依然是城阳区的主攻方向,只是经过了产业的洗礼,城阳区在外资的选择上更加贴近自身的主打产业和城区气质。

就当下的城阳来说,无论是民营经济和外资引进,基本上都锁定轨道交通、新材料、大健康、汽车制造、电子信息成为其主打的产业,这其中,轨道交通产业在青岛乃至全国都具有极大的产业影响力,这将成为城阳在青岛的经济版图上占有一席之地的资本所在。

即墨虽然坐拥胶东半岛的交通要道,但周围缺乏强劲的经济引擎,仔细观察即墨的发展路径,在改革开放40年里,更多的精力都放在内在经济循环体系的建设上。千年商都的底蕴生成了商贸流通的优势,而这种优势又推动了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时至今日,纺织服装和商贸流通企业依旧在相互赋能。

可以在即墨看到另外一种现象,央企系统的汽车产业诞生,等于重新构筑了一个产业体系,纺织服装造就的商贸流通优势对于汽车产业价值不大,反而是汽车产业的发展造就了外向型的物资流通体系,让即墨在原有基础上得以成为物流产业的高地。

路径选择的不同并不妨碍对优势资源的竞争,尤其在当下转型升级的背景下,对新经济和青岛优势产业的争夺愈演愈烈,城阳区和即墨区也不能幸免,这其中就有业界关注的高新区、蓝谷的前景之争。

从区位角度来看,高新区和蓝谷都是优质的潜力区域。前者坐拥青岛北岸的优势中心,机器人等产业已经初具规模,后者面朝青岛最干净的海域,在海洋科研和高等院校领域已经具备了不错的规模。从地铁规划等走势上可以看出其优势所在,只是目前从经济贡献度角度,两个功能区都没有达到期望中的担当。

当然,城阳区和即墨区在未来也都面临着同样的挑战,胶东国际机场的启用,将为胶州市增添经济引擎,而城阳区和即墨区将受影响。对于即墨区来说,城区建设的短板,在未来也需要较大的投入;而对于城阳来说,在内循环中若想获取更多的发展机会,还需对产业进行调整优化。

在刚刚公布的《青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城阳区和即墨区的未来角色都被重新定义,其中,城阳区将与市南区、市北区、李沧区、崂山区共同担当打造环湾都市现代化主城区,步入“主城区时代”;即墨区与黄岛区、胶州市一道成为发展环湾都市三大主城片区,与主城区协调发展。

城阳区、即墨区未来的趋势都是脱离“北境”争锋,一心向主城,而制造业、经济总量等优势,将是其增强主城存在感的底蕴所在。

记者 门国锋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