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财经日报/青岛财经网讯(记者 宋大伟) 今天,青岛市智慧交通发展联盟发布青岛市综合交通运行分析专题报告。报告显示,2021年“春运”期间,青岛市综合交通总体运行安全、平稳、有序。对外交通方面,全市累计运输旅客363.08万人次,日均9.08万人次,同比降低11.24%。其中,道路运输发送量47.53万人次,占比13.09%;水路运输发送量0.91万人次,占比0.25%;铁路运输到发量203.38万人次,占比56.02%;民航运输吞吐量111.26万人次,占比30.64%。
城市客运方面,公交客运量7131.37万人次,日均178.28万人次;地铁客运量2000.38万人次,日均50.01万人次,同比增长148.47%。
高速公路方面,全市高速公路驶入驶出车辆共2288.67万辆,日均57.22万辆,同比增长77.80%。其中,驶入车辆1129.26万辆,日均28.23万辆,同比增长75.97%;驶出车辆1159.41万辆,日均28.99万辆,同比增长79.62%。
与往年相比,受疫情防控形势和节前就地过年倡议影响,今年的春运客流结构变化明显,旅客更多选择铁路、航空、自驾等出行方式,铁路出行占比最高,民航次之,小客车出行明显增加,道路运输持续下降。
对外交通
道路运输,“春运”期间,道路运输发送量47.53万人次,日均1.19万人次,同比降低24.58%,在运力保障方面,日均投放客运车辆963辆,日均投放班次1732次。在客流空间分布方面,客流方向主要集中在日照、威海、烟台等省内城市及即墨、平度、莱西、胶州等近郊区市。
水路运输,“春运”期间,水路运输发送量0.91万人次,日均0.023人次,同比降低19.41%。在运力保障方面,日均发送航次16次。
铁路运输,“春运”期间,铁路运输到发量203.38万人次,日均5.08万人次,同比增长0.88%,是唯一正增长的对外交通方式,主要原因是随着潍莱高铁通车,线网的不断延伸和日益通达;同时平度、莱西首次开行至青岛市域动车组列车,覆盖早、中、晚客流需求集中时段,铁路班次实现“公交化”运营。在运力保障方面,日均到发202列次。在客流分布方面,省内客流占比74.60%,客流主要集中在济南、淄博、潍坊、临沂、日照及烟威荣方向;跨省客流占比25.40%,客流主要集中在京津、石太、郑州等方向。
民航运输,“春运”期间,民航运输吞吐量111.26万人次,日均2.78万人次,同比降低22.36%。在运力保障方面,日均到发273架次。在客流分布方面,国际客流受疫情影响,仅通航了仁川、东京、釜山三条常规固定周期国际航线;国内客流主要集中在哈尔滨、沈阳、长春、上海、杭州、广州、深圳、成都等方向。
高速公路,“春运”期间,高速公路总体运行平稳,无一般以上交通事故。高速公路累计驶入车辆1129.26万辆,同比增长75.97%;累计驶出车辆1159.41万辆,同比增长79.62%。其中,胶州湾大桥累计驶入车辆101.90万辆,同比增长85.39%;累计驶出车辆107.32万辆,同比增长128.57%。
城市客运
常规公交,“春运”期间,全市常规公交客运量7131.37万人次,日均178.28万人次。在运力保障方面,岛城公交企业提前做好客流运输方案,并通过智能调度系统实时监控线路车厢满载情况,适时调整车辆班次,缩短发车间隔,实现运力与运量的精准匹配。“春节”期间,为鼓励市民就地过年,我市首次实行免费乘公交政策,2000余名志愿者到主要公交站点提供政策宣传、客流疏导等志愿服务,为乘客送上新春祝福。
地铁交通,“春运”期间,地铁线网总客运量为2000.38万人次,日均客运量为50.01万人次,同比增长148.47%,主要原因是地铁1号线北段、8号线北段通车,地铁线网首次覆盖城阳、胶州,“六线联动”的线网新格局极大提升了青岛地铁的客流强度和出行吸引力。其中1号线客流量141.46万人次;2号线客流量694.89万人次,同比增长120.38%;3号线客流量827.99万人次,同比增长131.72%;8号线客流量64.74万人次;11号线客流量130.16万人次,同比增长97.06%;13号线客流量141.15万人次,同比增长103.83%。
交通态势分析
“春运”期间岛城综合交通客流量较去年同比降低11.24%,从运行数据来看,主要表现为:一是受疫情因素影响,返乡客流和省内旅游客流是主要客流构成,旅客出行更多选择铁路、航空、自驾等方式;二是铁路到发量位居各运输方式首位,占比56.02%,说明以中远距离见长的铁路运输持续发挥着骨干支撑作用;三是疫情防控常态化下,自驾游、定制游等出游优势被发掘,高速公路车流量同比增幅较大(77.80%)。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