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第三批赴上海实训队蓄势待发,158名青岛干部即将开启“上海时间”

对标先进,比学赶超,在更广阔的舞台上推动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是青岛乘势前行的“必修课”。

2月26日,第三批赴上海专业实训队集体谈话会召开。下周,158名专业实训队员在市委党校集中培训之后,将于3月7日赶赴上海的“实战战场”,在更快的工作节奏、更高的专业要求、更严的标准质量中锤炼自己的素质与本领,开启“上海时间”。

第三批赴上海专业实训工作,主题不换、任务不变。就是要聚焦学习“现代服务业”这个主题,切实在“专业实训”上下功夫。对此,第三批赴上海专业实训队临时党总支书记王锦玉有清晰的认识:“要切实发挥好实训干部桥梁纽带作用,每个人都要以主人翁的责任感,成为青岛的代言人,成为上海企业的青岛代理人,推动青岛成为上海现代服务业辐射的重要‘中转站’。实训不仅要有所感,更要善于转换成行动实践,创新应用到青岛的工作实践当中去。对标学习,拼搏追赶,跑出我们这一棒的精彩!”

连续选派干部赴上海专业实训,学习现代服务业,对青岛来说,是承载国家战略的需要——青岛在“双循环”中有着连接南北、贯通中心的“双节点”价值,肩负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RCEP签署等一系列开放机遇。这就要求青岛拥有更大的产业辐射力、更广阔的空间覆盖性和更强大的整合配置资源能力,不断提升现代服务业的能级是必须补上的一课。

青岛城市经济的转型升级,需要通过发展现代服务业,来激活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突破发展现代服务业”也被写入了2021年青岛市政府工作报告中,青岛要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试点,加快打造北方服务业基地和国家级服务经济中心,争创国家级中欧班列集结中心,深化国家金融科技应用试点,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而青岛要以更加有力的开放动作、更加明确的开放优势,支撑起中国北方城市崛起的关键角色,这个过程需要有更多有担当能作为的干部到吃劲的岗位承担起更大的责任,需要更多开放、前沿的力量充实到年轻的事业中。

从2019年至今,青岛市委已经连续选派了8批1119名干部分赴深圳、上海进行体悟实训。广大实训干部在鲜活的实践场景中,学习先进经验、体悟发展逻辑、锤炼过硬本领,形成了110余项制度成果被市委决策采纳,有效发挥了参谋助手作用,助推了青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在2020年公开遴选的100名年轻干部中,实训干部占到30%。在城市发展的关键时期,越来越多的实训力量正走上青岛的关键岗位,抓住时代机遇,撑起发展任务。

也正是在这样的对标与学习中,青岛2020年全市服务业完成增加值7613.6亿元,同比增长4.1%,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到61.4%,现代服务业成为青岛在激烈的城市竞争中的新优势,正在发挥着推动城市产业升级、创新发展和功能提升的重要引擎作用。

更为重要的是,“专业实训”已经成为了青岛在上海的金字招牌。第三批实训队员分赴的78家实训企业,不少企业在青沪企业家联谊会上,就提出了希望青岛选派干部到自家企业去的需求。因此,在上海全身心融入、全场景历练、全方位提升的青岛干部,也是最好的流量入口,吸引企业家将目光专注到青岛这座城市,吸引创业者将信心汇聚到青岛这座城市。

值得注意的是,第三批赴上海专业实训队不仅是体量最大的一批,而且与前两批队伍组成结构不同的是,这次实训人员的结构进一步优化——除市直部门、区市单位的干部之外,还有来自功能区8人、市直企业9人、驻青单位6人、民营企业8人。在青岛工作、扎根、与城市一起成长的,都是青岛的城市“合伙人”,青岛正在以更开放胸襟欢迎更多的“创业团队”,共同分享城市的未来机遇。

其实,人还未到上海,实训干部们的心已经进入了“上海状态”,开启了“向最好的学、跟最好的比”的对标模式。

市北区登州路街道党工委书记吕好良要前往实训单位是上海东方国际集团,这是一家国内外贸进出口的头部企业。从管理者到企业团队的参与者,从指导、构建者到执行者,身份的转变、工作内容的差异、南北生活习惯的变化,吕好良都做了充分的心理准备:

“要去实训,就要放低身段,以普通职员的身份去感受企业文化、企业氛围和企业的发展过程,学习他们的先进理念、先进路径和发展方向,更好地融入自己以后的工作当中。”

对青岛市委农办秘书处处长兰大彭来说,前往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实训非常“对口”。青岛正在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而上海的“菜篮子”产品保障能力、农业生态与可持续发展水平、三产融合发展水平都领先全国,根据前不久发布的《中国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报告》,上海现代农业发展位居全国第一。因此,兰大彭此行学习的重点就是将平台为企业服务的意识学以致用——学习上海发展都市现代农业的先进经验,用现代服务业的理念来贯穿乡村振兴、推进乡村振兴。

青岛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党委书记王春要对接的单位是华东政法大学。与以往出差深造不同,这次专业实训不仅仅是业务上的交流,更重要的是站在更高、更广的层面开阔学习的视野——华东政法大学获批开放型国际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高校如何将培育人才的工作融入城市的发展之中?如何在科研产教融合的过程里推动城市的进步与发展?

作为赴沪实训8名民营企业家之一的潘维强,是青岛海川招商国际文化旅游股份公司董事长、青岛海联投资副总裁。谈到近两年来青岛营商环境的改变,他很是感慨。无论是政府服务企业的意识、态度,还是政策落地的效率和执行度,都让他感到更加“舒服”。而前往上海赴联储证券实训,更是给了他很多关于“现代服务业”的想象和期待。

学习是一条没有尽头的路,创新是没有止境的棋局。首开先河、示范全国的上海服务业,所能共享的经验也同样是常变常新、不断涌现的,青岛的实训队伍正是要在实践中、切身感悟那些语言不能传递的经验成果,转变思路、转变打法,在专、精、尖的方向上下苦功,把先进的理念深度融合进青岛的发展建设中。

第三批赴上海实训的动员号,已然响起;蓄势待发的接力赛,即将启程!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