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美意延年 画满乾坤|《中国木版年画代表作》精选

近千年来,人类地球东部的山川大地上,一直绽放着一种美丽又绚烂的人文和艺术之花,它就是中华民族伟大的民间创造——年画。

——冯骥才

年画的历史——先是年的历史,然后是年画的历史。

中国是农耕古国,生产周期与大自然四季一轮的周期同步,每逢新旧两个周期的交接——过年,则必是大事。在这几天里,要感恩天地,崇仰先人,和睦族亲,祈盼福祉,把对生活的理想与愿望尽情宣泄出来。为此,数千年来人们创造无数充满魅力的民俗方式,其中——中华文化性质最鲜明,文化内涵最深厚,艺术最绚烂而独异者就是年画。

史料记载,早在晋唐时期人们便把具有驱邪意味的神像与老虎画在门板上,但这还不是真正意义的年画。年画必须是复制性的,人人能够拥有,并成为约定俗成的习俗。使用手绘很难实现,只有印刷才能完成。

所幸的是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雕版印刷的国家。现今保存在大英博物馆的唐代(公元868年)印制的精美的《金刚经》插图,表明至迟9世纪中国已有了高超的图像复制的雕版印刷技艺了,这给年画的诞生铺出一条宽广之路。

同时,雕版印刷需要用纸,纸也是中国伟大的古代发明。纸价便宜,民间又广泛生产各种材料(树皮、竹、麻头等)制造的土纸,这又给年画的滋生和普及准备了优越的条件。

在这时期,正好是古代城市高度发展期。特别是宋代,朝野上下都十分重视良好风俗的培育。单从宋人诗文中便可看到各种优美的社会风情常常从乡土习俗中散发出来。于是,雕版印制得优美而受看的纸画便悄然出现了。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出现了专营各类纸画的纸马铺。由此看,贴年画的风俗在宋代已经初露端倪。

木版年画经国务院批准已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形式,有着一千多年的历史。在汉族民间,年画就是年的象征,不贴年画就不算过年。今天,年画已不仅仅是节日的装饰品,它所具有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使它成为反映中国民间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值此新春佳节之际,青岛出版集团联合冯骥才民间文化基金会和“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推出《中国木版年画代表作》系列内容,精选全国各地具有代表性的年画作品,向广大读者展示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共同期盼美好的一年。

杨柳青

杨柳青为我国北方首要年画产地,地处天津西南杨柳青镇。由清代初期到中期,前期的杨柳青年画崇尚工细,画法接近工笔国画,美人多为城市贵妇人形象;清末到民国,无论画风,还是题材与审美,皆转向民间。杨柳青年画题材广泛,各类神像、历史典故、神话传说、戏曲故事、生活习俗、美人娃娃、吉祥图案无所不包。

△《连登三甲》

线版手绘,清代初期,杨柳青 戴廉增,日本高丽美术馆藏)

画面上题字“连登三甲”。甲为首,甲字与螃蟹的甲壳同音同字,意指接连三次科举考试——乡试、会试、殿试都高中榜首,以寓好事当头,吉祥降临。本图为日本京都高丽美术馆的创建者郑诏文(1918—1989)的收藏品之一,画面右端标记店名“戴廉增”,证明了朝鲜半岛曾有杨柳青年画出售这一事实。

△《抚婴图》

线版手绘,清代·乾隆,杨柳青 齐健隆画店,天津博物馆藏

婴戏是杨柳青年画中最喜闻乐见的题材。图中描绘家中喜食美餐,儿童嬉戏,母亲欣喜,充满美满幸福的生活情趣。绘制方法为线版彩绘,线条精美,具有国画中工笔画特征。刻工刀法极为老练,是该产地早期代表作。

△《踏雪寻梅》

套版手绘,清代,杨柳青 高桐轩作,天津博物馆藏

此“踏雪寻梅”别有一番风味:一老者骑驴于山中寻看梅花,童子与侍婢随其身,天降大雪,却不能阻碍老人寻梅的雅兴。此画线条似国画,顿挫自如,流畅率意,是杨柳青年画中的名作。

△《自强传学堂图》

套版手绘,清代末期,杨柳青 京都戴美利画店,莫斯科国立东方民族艺术博物馆藏

这是一幅致力发扬社会新风的年画。清末民初,社会改良之风盛行,主要提倡女子受教育、健身强国、开阔眼界、博知广闻,画中的新式建筑、时装、洋鼓和哑铃,都是当时崭新的事物,此作使传统艺术的面貌为之一新。

杨家埠

杨家埠年画不用手绘,采用套版印刷技术,刻版考究,画版本身堪称杰出的艺术品。而且,杨家埠年画套版准确,多至6套,色彩错落、鲜丽斑斓,具有齐鲁大地阳刚和炽烈的地域精神。

△《镇宅神虎》

套版,清代,杨家埠 南公兴画店,圣彼得堡国立艾尔米塔什博物馆藏

虎是兽中王,民间常用老虎的形象镇宅避邪,消灾降福,祈求全家平安幸福。图中猛虎守在聚宝盆旁,有守财聚宝之意。

△《天地全神》

套版,清版,杨家埠,潍坊市杨家埠木版年画研究所藏

旧时民间有敬天礼地的俗尚,特别是逢年过节必须烧香摆供,设天地神位,迎接众神降临。天地全神有繁简不同形式和大小型号,皆集佛、道、儒于一体,体现出民间信仰之多元性。此幅中之神祇作5层排列:最上为道教元始天尊及三皇、三元;二层为佛教释尊及观世音、文殊菩萨;三层为道教中之玉皇大帝和天曹、地曹、雷公、关帝诸神;四层为天地水三官和城隍、宅神、土地等;最下一层为地藏王菩萨及地府神妖。图上端印刻《波罗密(蜜)多心经》。

△《打春牛》

套版,清版,杨家埠 北公义画店,潍坊市杨家埠木版年画研究所藏

在中国古代农耕社会,立春日有打春牛的习俗。春牛以土塑制,伴以司掌万物萌生的句芒神,藉以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好年景。从前,新年和立春日家家都要贴春牛图。这幅春牛图除了画出春牛、句芒神外,图中还出现了天喜星降临、马生双驹、四锄三饼、两个地主抢长工的情节,反映了农民对丰衣足食生活的憧憬,在传世的各种《春牛图》中别具一格。

△《女十忙》

线版,清代,杨家埠 北公义画店,潍坊市杨家埠木版年画研究所藏

本图以上下两层平列式构图,依次画出农村妇女弹棉花、纺线、合线、织布等生产活动,并穿插了儿童戏狗、放风筝等有趣情节,在表现劳动场景的同时,渲染了劳动者活泼欢乐的劳动气氛。此图与《男十忙》合为一套,表现农民男耕女织的劳动生活。

平度

平度年画产于山东省青岛市平度市近郊宗家庄,故又有宗家庄年画一称。平度年画直接受潍坊杨家埠年画的影响,力求以假乱真,而刻工更趋精整,画面讲究简洁,线条细致流畅,套版力求准确,背景常以整齐横线作为衬底,较比杨家埠年画多一份沉稳与雅致。人物面部不用手工晕染,只印一块红色,为其专有。平度年画内容多为吉祥图案、花鸟、童戏和戏曲故事;体裁以“三裁”“窗画”和“桌围”为主,还有“美人条”“站童子”“毛方子”几种为其所擅长。

△《凤含芝草 麟吐玉书》(对)

套版,清代,平度 新盛元泰画店,山东东方中国民艺博物馆藏

此画寓意喜得贵子。画中童子骑跨瑞兽麒麟之上,一手抱如意,一手托举书册。麒麟挺胸,前蹄高抬,昂然而至。

△《金鱼(玉)满堂》

单版,清代末期,平度,宗成云藏

此画为朱色单版,画面既结构严谨,又活泼灵动,颇似剪纸。金鱼谐音金玉,表达对家庭富足的追求。

高密

高密位于山东半岛胶东地区,其特有的“扑灰年画”是中国民间古老的画法。制作方法有3种:扑灰、半印半绘和套版印制。扑灰之法先用柳枝烧成炭条在纸上勾勒线稿,作为底版;再将画纸扑在底版上“复印”,最后经艺人手绘完成。高密年画题材十分丰富,以神像、美女和花卉见长;体裁有大挂画、大条屏、家堂对子、房门画、大横披、窗画、桌围、条山、灶马等。

△《姑嫂闲话》

扑灰手绘,清代,高密 盛合画店石玉山画,高密市文化馆藏

该画取材于民间日常家庭生活。旧时,广大妇女社会地位低下,出嫁后多在婆婆的威严下讨活度日,故与小姑的关系十分重要,所谓“小姑贤,婆媳圆”。此图生动传神地表达了这种愿望,是扑灰年画代表作之一,常见于闺房之中。

△《踢毽子》

扑灰手绘,清代,高密 万聚永画店李云香画,高密市文化馆藏

踢毽子是青春女子最为喜爱的娱乐健身游戏之一。毽子种类很多,随意自制。图中少女一手拿花,左右盘旋,毽子上下飞舞。少女动作娴熟,仪态优雅,人花相映,意趣横生。

△《龙丹献瑞 延年益寿》

线版手绘,清代,高密 增盛画店胡锡琪画,中国美术馆藏

这是一幅图解“龙头拐杖”的年画。画中的两位老人紧靠在一起,白须童颜,一老人手拿丹珠,一老人手扶龙头拐杖,头上幻出一条云龙,口吐丹珠,服之可以长生不老。表达了老年人健康长寿的愿望。

东昌

东昌府年画多以神像为主,少有民俗戏曲题材。灶君、门神与判头式样颇丰。神像造型夸张,形象简朴,线条有力,色彩浓重,具有浓郁乡土气息。东昌府年画数百年来一直恪守古版原样,是其显著特点。东昌府的画店兼印折扇的扇面,主要为戏曲故事与舞台人物,画面不大,却有声有色,生动传神。

△《上关下财》

套版,清代,东昌府,山东东方中国民艺博物馆藏

画面均分为两部分,上图为武财神,下图为文财神,当地称为“上关下财”。上图中三人均作武将打扮,红脸的关公,手捻长须,端坐正中,身后为周仓和关平。下图为文官比干,身着朝服,手持笏板,神态肃然,两旁侍以天官。此图用黑、大红、黄、绿、品紫五色,相互衬映,庄重大气。

△《千里送京娘》

套版,清末民初,东昌府,个人藏

此为宋太祖赵匡胤和京娘的故事。赵匡胤从山贼手中救出了京娘,跋涉千里将其送至家中。途中,京娘感其义举,二人结拜为兄妹。图中描绘了二人开心赶路的样子,其动作好似社戏中的舞蹈动作。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