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2021年央视春晚的欢声笑语,辛丑牛年的新年钟声已经敲响。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春节最有仪式感的三件事可能就是——年夜饭、红包、热热闹闹的央视春晚。今年的春晚有一个特别节目——《国宝回家》,著名演员张国立和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云冈研究院院长杭侃为我们讲述了天龙山石窟第8窟北壁主尊佛首漂泊一个世纪重回祖国怀抱的故事。
这段历史时刻警醒着后人,文化遗产承载着一个民族的文化基因,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任重道远。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历史文化遗产不仅生动述说着过去,也深刻影响着当下和未来;不仅属于我们,也属于子孙后代。保护好、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是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我们要加强考古工作和历史研究,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丰富全社会历史文化滋养。”辛丑牛年的第一天,小青特意策划了以敦煌莫高窟、龙门石窟、云冈石窟等为代表的古代佛教艺术杰作系列,以飨读者。
敦煌莫高窟
莫高窟位于敦煌东南方25千米处,坐落在甘肃省最西北端的沙漠中,构成了鸣沙山的东麓,前临宕泉河。悬崖之上共有700多个天然小洞穴和洞穴庙宇,绵延1600多米,构成了著名的千佛洞。这些洞窟的历史与华夏民族历史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现存大小窟龛252个、石像51000余尊,代表了公元5至6世纪中国高超的石窟艺术成就。“昙曜五窟”整体布局严整,风格和谐统一,是中国佛教艺术发展史的第一个巅峰。在云冈,宗教石窟艺术的佛教传统第一次产生了重大影响,形成了自己的鲜明个性和艺术力量。云冈石窟艺术体现了中南亚佛教的宗教象征艺术与中国文化传统的完美结合。云冈石窟始凿于公元5世纪,由皇室主持开凿,它生动地展现了中国佛教信仰的力量和持久性。
云冈石窟中部是著名的五华洞,即第9至13窟。这5个窟因清代末年施以彩绘后异常华丽,五彩斑斓,故称“五华洞”。由云冈石窟研究院、青岛出版集团联合推出的《云冈石窟全集》,史诗般再现了云冈石窟雕刻艺术的精华,填补了我国云冈石窟学术研究的空白,创造了“云冈学”研究的新高度。
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古都洛阳市南部的伊河两岸长约1000米的石灰石峭壁上,现存窟龛2345个。其中佛像10多万尊,佛塔60余座,碑刻题记2800余个。
洛阳在北魏晚期和唐朝初期都是都城,而龙门石窟开凿最为集中的时期在公元5世纪末至8世纪中叶。古阳洞和宾阳三洞是开凿最早的洞窟,于公元5世纪末和6世纪初凿于龙门西山峭壁,洞窟中有多尊大型佛像。药方洞内刻有古代药方140种,可治疗各种疾病。药方洞的凿刻历经150年,呈现出不同时代艺术风格的变化。公元7世纪和8世纪的唐朝洞窟——特别是奉先寺洞窟里的巨型雕像——的雕刻风格,集中体现了皇家石窟寺的艺术高度,一直为各地艺术家所模仿。这两种雕刻艺术风格——较早的“中原风格”和后来的“伟大的唐代风格”——当时在中国和全世界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并且为亚洲其他国家雕塑艺术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麦积山石窟
麦积山石窟开凿在悬崖峭壁之上,洞窟密如蜂房,栈道凌空飞架,层层相叠,其惊险陡峻世所罕见,形成一个宏伟壮观的立体建筑群。
麦积山石窟在历史上虽遭多次地震、火灾的破坏,仍保存窟龛194个,泥塑、石刻780多件,壁画1000多平方米,北朝崖阁8座。
麦积山为典型的丹霞地貌,因形态如农家麦垛而得名,山上林木苍翠,洞窟上下堆叠,布局巧妙,恍如“仙山琼阁”。
响堂山石窟
响堂山石窟是我国北齐王朝现存最大的石窟雕塑艺术宝库。属于北朝石窟艺术分期的第三期。在雕刻艺术上,上承北魏和东魏的技艺,下启隋唐新风,从而创造了具有我国民族风格和时代特点的石窟艺术。那时中国无名的艺术匠师们在掌握了自己祖先绘画、雕塑、建筑等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吸收并融合了印度、犍驮罗佛教雕塑艺术的技法,经过了前两期的发展而逐渐水乳交融地溶汇于我国传统的雕塑艺术之中。石窟的形制、造像的形象、面目、服饰、花纹等基本上完成了民族化的过程。
2017年6月,《响堂山石窟全集》出版项目花落青岛出版集团,集团“为佛造相”再添佳作。
大足石刻
大足地区的险峻山崖上保存着绝无仅有的系列石刻,时间跨度从公元9世纪到13世纪。这些石刻以极高的艺术品质、丰富多变的题材闻名遐迩。从世俗到宗教,鲜明地反映了中国这一时期的社会日常生活,充分表现了这一时期佛教、道教和儒家思想和谐相处的局面。大足石刻是中国封建王朝后期宗教信仰折衷主义的实物展现。传自印度的佛教与中国的道教、儒家和谐共存,有力地证明了当时的时代精神。大足石刻雕刻精美,题材多样,形态丰富,是中国石窟艺术的杰出代表。
峨眉山与乐山大佛
峨眉山文化意义突出。这里是中国佛教最早的发源地,之后佛教由此向东部传播。公元1世纪,峨眉山顶建成了中国第一座佛教寺庙,名为光相寺,1614年朝廷更名为“华藏寺”并沿用至今。另有30多座寺庙,如建于4世纪的万年寺,寺内有10世纪建成的普贤菩萨铜像;建于6世纪初期的亭台楼阁,如清音阁;建于17世纪初的报国寺、离垢园(即伏虎寺)等,这使峨眉山成为佛教圣地。
当地最为突出的佛教标志——高达71米的乐山大佛开凿于8世纪,依栖鸾峰峭壁凿造而成,俯瞰三水合流之处,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佛像,现存的碑文记载了大佛的建造过程。
内容摘选自
《世界遗产全集·亚洲甲卷》
《世界遗产全集·亚洲乙卷》
《云冈石窟全集》
《响堂山石窟全集》(未出版)
青岛出版社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