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一个特殊年份,疫情带来了太多不确定性。
美股熔断,原油暴跌,我们一次又一次见证历史。
大部分国家以负增长收尾,但是“风景这边独好”,中国经济低开高走,全国GDP突破100万亿元。
近期,随着各地密集进入“两会时间”,2020年各地的成绩单也不断揭晓,枯燥的GDP数字也成为“显学”,为人津津乐道。南京取代天津进入前十,万亿俱乐部快速扩容。
今天,青岛终于发布了2020经济数字。
在2020年一季度,青岛曾反超无锡、宁波,留给人诸多想象空间。如今,青岛的GDP最终定格12400.56亿元,高于无锡30亿元,低于宁波8亿元,排名有望上升一个位次。
一、“万亿俱乐部”快速扩容 南进北退再次印证
“五城突破”“六城官宣”,“万亿俱乐部”扎堆扩容非常热闹,现在一座城市能不能过万亿,基本等同于能否迈过20强的门槛。
2019年,GDP过万亿的城市有17座,泉州、东莞、济南、合肥、南通、西安、福州7座城市扎堆在9000亿量级,可以说已经是“准万亿选手”,此次快速扩容也是意料之内。
意料之外的是东莞。
目前虽未公布具体数字,但先是有广东省长马兴瑞透露“东莞经济总量接近万亿元”,后有东莞市长肖亚非表示,东莞在“十三五”期间GDP从6000多亿增至9650亿,未破万亿已经是板上钉钉。
东莞去年前三季度GDP为6892.52亿元,到第三季度才以0.2%的增速转正,加上外贸依存度较高,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叠加拖了后腿。未来要想恢复到原来的排位,与一众省会城市展开竞争,压力非常大。
未达预期目标的还有烟台。
烟台曾在去年12月“‘十三五’成就巡礼”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上透露,预计2020年GDP达到8000亿元左右,最终1月26日烟台市统计局发布初步核算结果,生产总值为7816.42亿元,比去年增加150多亿元,险些被常州超过。
东莞可以看做是万亿大门的“守门员”,与烟台之间有一条明显的断层,2021年成功破万亿以后,未来几年内不会再有新的万亿城市出现。
连破万亿的盛况可能要等四五年之后,7000亿的城市成长起来才会出现。
而烟台及其后的常州、徐州、唐山、温州、昆明甚至目前处在5000亿档的嘉兴,都明确表示将五年迈上万亿元台阶作为“十四五”的奋斗目标。
对此番新晋万亿城市的四个省会来说,可谓姗姗来迟。
在强省会战略下,省会城市获得了更多的政策和资源倾斜,未来发展前景看好。
济南合并莱芜,无疑有直接的拉动作用。
早年合肥也合并了巢湖,成都合并简阳后GDP马上超过武汉,国家级西咸新区划归西安代管,西安合并咸阳的呼声也很强烈。
未来这些省会城市的竞争大有看头。
头部城市的榜单出现了一些细微变化。
2019年广州仅领先重庆20多亿元,去年一度被反超,最终以10多亿的微弱优势守住排名。
武汉去年受到影响较大,被杭州超过。即便如此,武汉依然展现了它强大的发展后劲儿。一季度遭受创伤最为严重,二季度排名全国11,三季度又跻身前十,基本追上去年的成绩。98所高校,上百万在校大学生,武汉光谷80万高科技产业大军,为武汉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天津排名下滑,“北方第三城”青岛表现又如何?
青岛在2020年一季度曾反超无锡、宁波,在三季度,青岛仍领先无锡40多亿元,最终以12400.56亿元收尾,高于无锡12370.48亿元,低于宁波12408.7亿元,排名有望上升一个位次。
青岛取得去年的成绩颇为不易,在被“唱衰”的情况下没有展现出颓势,反而稳中向前。
产业竞争力是城市竞争力的核心,虽然GDP排名有更替,但没有谁掉队,依然聚力发展特色产业。
无锡发挥物联网产业优势,智慧城市发展水平全国第一。
青岛工业互联网之都加速崛起,海尔卡奥斯带动工业产值新增110多亿元。
苏州建立“链长制”,聚焦强链补链延链,着力打造10个千亿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一号产业”生物医药进入成长爆发期,去年上半年产值增长6倍。
青岛同样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医养健康等13个重点产业“强链、建链、补链”,智能家电、轨道交通装备两个产业集群入围2020年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对象。
宁波始终抓住制造业不放松,打造汽车和石化两个万亿元级的产业集群。宁波港连续十年世界第一。
青岛有着良好的制造业基础和品牌优势,新旧动能转换为制造业转型升级带来了很大发展空间。
由此可见,城市发展的路径非常相似又各有特色,都在尽力发挥最大优势。
这也意味着未来的竞争将会非常胶着,没有喘息的机会。其后的郑州、长沙来势汹汹,郑州已经迈过1.2万亿门槛,长沙尚未官宣,但其在去年一季度与南京是仅有的两座实现正增长的主要城市。
这五座1.2万亿量级的城市目前已经到了贴身肉搏的程度,最小差距只有几亿元,未来几年,可能会反复上演拉锯战。
今年一季度,南京以1.6%的正增长一枝独秀,傲视群雄,是全国少有的实现正增长的城市,这一优势得以保持,三季度排名全国第9,最终排名第10,首次取代天津跻身全国十强。
有人说“这不是天津的尴尬,而是北方的尴尬。”
关于北方城市下滑的讨论,已经是老生常谈。如果以十年为一个时间维度来看的话,表现非常明显。
2010年GDP20强,北方城市有北京(2)、天津(6)、青岛(10)、大连(14)、沈阳(17)、烟台(19)、唐山(20)七个。
如今只剩北京、天津、青岛,郑州、济南新入列。如果范围缩小至前十名的话,只剩北京孤军奋战。
2020年可以是许多城市发展历史上的重要节点,也是一个分水岭。
至此,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山东五个东部沿海省份均出现双万亿格局。
广东已经谋划开启“双核”+“双副中心”格局,强化汕头、湛江的省域副中心城市功能定位。
这也预示着,想要获得竞争优势,需要强大的城市辐射带动,没有领头羊的省份,经济实力也不会太强,往往是“共同贫穷”。
二、8%?
作为2020年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中国在“十四五”如何迈好开局第一步引人注目。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中国有望在2021年实现8.1%的高增长,这也与国内多位专家的预测基本吻合。
预测是否准确,可能要等到今年全国“两会”才能揭晓。不过,近期全国各地纷纷定下了8%及以上的增长目标,海南更是提出了未来五年,年均增速10%以上。可以从侧面验证,久违的8%,真的要来了。
不过,8%并不意味着中国经济恢复到往常的高速增长,未来依然是以高质量发展为主。
“十四五”规划建议稿对经济发展目标采取了以定性表述为主、蕴含定量的方式。这表明未来更加注重经济结构优化,更看重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8%的增速主要是因为2020的特殊原因,导致基数低于往常,2021年恢复正常,就会显得增速较快。
未来,经济增长依然是重中之重,GDP依然是一个衡量各地发展情况的关键指标。但是单纯地用GDP为城市排座次,简单地比较谁强谁弱,意义不大。
财政收入、上市公司、固定投资、高等院校、人口,甚至耗电量、铁路货运量、贷款发放以及就业率、居民收入、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的比较,可能更能揭示GDP的含金量。
而这一切,早晚会体现在城市排名上。
三、未来属于哪些城市?
“十四五”规划建议将创新列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是“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目标。
未来属于那些科技创新的领导者。
山东省“十四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支持济南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城市。
合肥更进一步,在1月19日得到了国家发改委的明确支持,与北京怀柔、上海张江以及粤港澳大湾区成为科技创新的“国家队”。
城市群是未来城市增长的动力源头。
人口等各类资源要素向城市群集结。
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以及成渝都市圈,作为未来的增长极,地位会进一步突出。
未来的城市格局会是如何?
北方城市在榜单上是否会继续退步?
在强省会战略背景下,省会城市能否做大做强?
青岛会不会超过天津?
济南又能否超越青岛呢?
我们不妨大胆设问。
或许,只有在时间的长河里,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答案。10年之后再回看2020,哪些最终成为影响未来排名的变量,现在可以先画一个问号。
青岛财经日报/青岛财经网记者 初志伟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