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全媒体记者 孙雅琴
疫情期间,做好线上线下教学衔接,保证停课不停学;深化中考改革,设置分数带招生,推动全市普高录取率达68%;成立65个教育集团,优质教育资源惠及更多学生;完成209所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专项治理任务,普惠园占比达90%……2020年,青岛教育在疫情防控、招生考试、新校建设、扩优提质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果。在省对市履行教育职责评价中,青岛也获得优秀等次第一名。
全力打好学校疫情防控攻坚战
2020年,疫情防控成为贯穿全年的热词。为全面做好学校疫情防控工作,青岛建立健全校园防控工作机制和联防联控机制,织牢织密疫情防控网络,密切关注师生身心健康,开通免费心理援助热线15条,全市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平稳有序。
特殊时期,青岛始终坚持“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积极做好线上线下教学衔接,教育云空间上传各类课程3.3万余节,累计访问次数达1250万人次,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先后开设网络班会课5万余节,开展各类主题教育实践活动6000余次,全力保障了教育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
同时,组织开展学习辅导、心理疏导、入学政策优待等六项教育关爱特别行动,对抗疫一线医护人员子女、贫困家庭、留守儿童等出政策送温暖。
65个教育集团实现优质资源共享
2020年在加大中小学建设增加学位供给的同时,青岛以集团化办学为抓手,推进优质教育资源的拓展,来实现全市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目标。首先是进行实验学校改革,选取了34所市级实验学校,成立三个实验学校教育集团。
然后是继续推进集团化办学,去年成立了二中、五十八中、实验初中等教育集团,今年又成立了一中、九中、实验高中等11个市级教育集团。各区市也均成立了不同类型的教育集团,目前全市共有65个教育集团实现资源共享、辐射带动和示范引领,达到模式多样化,办学特色化,管理现代化,效益最大化的效果。
同时,集团化办学也扩大了现有优质高中的学位供给和办学规模。今年二中院士港分校启用,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到优质高中去上学。
超九成幼儿可享受普惠性学前教育
近年来,随着青岛城市布局的变化、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学位紧缺成为青岛很多热点学区面临的共同难题。为扩增优质教育资源,青岛今年投入64.84亿元,新建改扩建中小学30所,新增学位2.67万个,90%的中小学校达到市定高水平现代化学校标准。
在学前教育方面,青岛投入16.48亿元,新建改扩建幼儿园50所,新增学位1.27万个,全面完成209所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专项整治,公办和普惠性民办学位占比达到90%,比国家、省目标提高10个百分点,处于全国副省级城市领先水平,超过九成的幼儿能够享受普惠性学前教育服务,保障了全面二孩政策实施激增的入园需求。
同时,青岛积极引进、批准设立新东方国际双语学校、中央民族大学附中青岛学校、西海岸新区杜威实验学校、青岛城阳京华学校、清华启迪学校、国科大(青岛)附属学校等优质民办学校25所,共吸引社会资金96.6亿元,满足了更多市民对优质、多元教育的需求。
新中考改革落地,普高率提升至68%
今年还是教育改革大年,青岛坚持义务教育公办民办学校一视同仁、平等发展的原则,实行中小学公办民办学校同步招生。深化中考改革,普通高中计划录取比例提高到68%,在全省率先开展艺术学业水平测试并纳入中考评价。继续推进综合高中试点,实行普通高中、中职学分互认、学籍互转,学生有更多机会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
同时,积极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改革。青岛出台了义务教育学段实验学校建设方案和“强基计划”实施方案,确定首批34所市级实验学校,加强拔尖创新人才早发现、早培养工作。普通高考本科达线率比去年大幅提升,考取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人数再创历史新高,录取人数排名全省第一。春季高考本科达线率比去年提升22个百分点。
2021年,青岛教育系统还将聚焦三条主线,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继续加大中小学幼儿园建设力度,深化中小学集团化办学模式改革,建设好首批市级实验学校,加强特色高中建设,持续提升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水平、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水平;继续加大高校引进建设力度,高起点、高标准建好康复大学,不断提升青岛教育国际化水平,努力为青岛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教育新动能。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