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十三五”最美新区团队:带领中国智慧码头领跑世界——记山东港口青岛港“连钢创新团队”

东经120°19′、北纬36°00′,黄海之滨,胶州湾畔,山东港口青岛港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坐落于此,熠熠生辉。

碧海蓝天之间,偌大的码头和堆场杳无人踪,生产作业却如行云流水。16台蓝色自动化桥吊矗立码头,76台高速轨道吊在堆场上往来穿梭,83台自动导引车流转自如,重达数十吨的集装箱被轻巧抓起、精准堆码,被集装箱货车运往全国各地。

时间回溯到2017年5月11日,全球领先、亚洲首个真正意义上的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在这里诞生,让“中国智造”的旗帜在全球自动化码头的高峰上高高飘扬。这一切离不开规划、建设和运营的核心团队——连钢创新团队。

2013年10月,青岛港经过反复遴选,任命既有三十多年机械、电气、控制等专业技术功底,又有十几年集装箱码头业务、信息和管理经验的张连钢,担当“自动化码头筹建小组”组长。“刚接到任务时,我既兴奋又有压力。兴奋的是,建设中国自己的全自动化码头是我20多年的梦想,压力是,全自动化码头,无疑是全新的、更高风险的挑战,我们将面对很多无法预知的困难!”

2013年10月23日,8名青岛港IT、流程、设备、土建等方面的专家集聚在一起,开始了历时数年冲击世界港口科技制高点的艰难跋涉……

当时,业界对青岛港的选择众说纷纭,甚至有国外专家直接质疑:中国有能力搞自动化码头?在质疑声中,张连钢带领项目组进行了艰苦的调研论证和规划设计。

设备选型是码头的“重头戏”,负责桥吊设备的张卫讲了一个故事:自动化双小车桥吊是自重2600多吨、轮压超过100吨的“超级大胖子”。选型初期,大家发现,桥吊是按常规码头设计建造的,而青岛港全自动化码头的桥吊承轨梁早在2008年就已完工,承载能力相对较低,双小车桥吊的轮压已经接近码头承载的上限。

怎么办?土建改造成本太高,只有从降低桥吊轮压入手。如何既满足桥吊性能,又减轻桥吊自重、降低轮压,成为新的“拦路虎”。张连钢提出,如果主小车后大梁减少3个与AGV的交互车道,会对装卸作业产生多大影响?沿着这个思路,设备组同事反复论证后发现,桥吊后大梁减少车道的方案不仅对作业没影响,还能降低系统对车道任务分配计算的工作量。

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项目组凭借着脚踏实地的态度和敢为人先的闯劲,越干越成熟,越干越自信。在建设过程中,无论是五十多岁的“元老级”工程师,还是正值当打之年的中年骨干、新锐大学生,为了“追求完美,干到极致”,大家在一轮又一轮的自我否定中磨砺成长,把“中国模式”一点一点打磨成型。

三年奋斗,他们推出了一连串耀眼的“全球首创”;三年并行协同式推进,他们创造了令人咂舌的“奇迹”……

2017年5月11日,青岛港自动化集装箱码头5、6泊位,“中远法国”轮庞大的身躯静静地偎依着码头。随着汽笛鸣响,生产控制中心一声令下,码头上顿时生动起来,桥吊、AGV、轨道吊快速运转,数千个集装箱或装或卸,行云流水,快速精准。20:20,一组统计数据跃然眼前:本次作业完成3858个自然箱,桥吊单机效率达到26.1个自然箱/小时,船时效率达到161.2个自然箱/小时,创世界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商业运营首船作业最高效率——青岛港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诞生了!

2019年11月28日,短短15个月后,自动化码头二期建成投产运营,推出了自主研发、集成创新6项全球首创科技成果,再次以中国“智”造、中国创造的全自动化码头科技向全球港航业奉献了“中国方案”,将世界高科技码头的王冠揽入怀中。

而明天,连钢创新团队将向着更加浩瀚辽阔的星辰大海,开启壮阔雄奇的新一轮远征。

青岛财经日报/青岛财经网记者 李赛男 通讯员 董梅雪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