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又一个三百六十五天永远消逝在地平线,新的一年如阳光、空气、雨露般普降,那么自然。二十一世纪的头一个二十年就这样陡然落幕,封存在了历史之中。
元,谓之开始;旦,谓之日子。元旦,新旧相接,迎来送往。每当这个时候,哲人屡有喟叹: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世间万物的枯荣不过是一瞬,蜉蝣般的个体生命太过短暂。也许要再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2020在历史长河中的意义才能真正凸显。但身处其中的我们,都在感受着这匆匆的力量,努力挣脱时间的枷锁,完善个人存在的价值。
2019年岁尾,我们曾眺望新一年的经济走势,说“2020不悲观”,所有不畏浮云遮望眼的勇敢,都在一场波及全世界的“新冠疫情”里,蜿蜒成一条波动而曲折的轨迹。
2020,命运之轮缓缓转动,我们参与、见证了历史转折的发生。新冠病毒将人类拉进一场前所未有、艰苦卓绝的战斗,随之而来的是逆全球化回潮、大国博弈迭起、多边秩序停滞……然而危局中,我们更会记得“青山一道同风雨”,记住“道不远人,人无异国”,因为疫情之中的守望相助,诠释了相向而行的人类命运与共同福祉。
2020,我们当然难以忘怀,那么多的“逆行者”,为我们筑起了生命的堤坝。钟南山、陈薇……这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在人世艰难之际,甘愿燃烧了自己,照亮我们前行的路。“人的尊严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即他的信念,它比金钱、地位、权势,甚至比生命都更有价值。”病毒夺不走的,永远是人之为人的尊严。
2020,我们探索的脚步未曾须臾止歇。天问一号如期奔向火星,疫苗研发争分夺秒,嫦娥五号“揽月”而归,宇宙起源首个佐证……人类创新探索的精神永不熄灭,带领我们走出凛冬,奔向温暖。
2020,时代大潮滚滚向前。经济领域,各国由“向外看”转为“向内看”,中国经济转向“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格局,“十四五”规划深入谋篇布局——众声喧哗的当下,给了我们廓清迷雾的定力。
这一年,除了时代漩涡中的高光人物,我们更愿意“看见”每一个奋力前行的微小个体。
这一年,一秒等于无数次算法,攀着疫情这只“黑天鹅”,直播乘风破浪。从年初“云监工”,到直播带货、直播科普、直播上课,在时代变化与创新的大背景下,无数个你我找到了自我价值的重生。
这一年,“后浪”奔涌,让我们看到了“最好看的风景”。青年强则国强,在时代的托举下,我们感动于90后、00后们投入生活、释放潜能的热情。
当然,光亮处有阴影,黄钟里有嘈杂。
这一年,还有一个从经济学领域到社会学领域都在讨论的热词,叫内卷。“996”“715”“职场PUA”背后的千万“打工人”;拼命“鸡娃”的老父母;疫情流调轨迹里凌晨两三点兼职赶末班地铁的大城市奋斗者;用“凡尔赛文学”解构调侃压力下的职场与生活的万千网友……
生活从来都是不容易的,焦虑也实实在在地存在。从年初到年尾,在尽享信息红利的同时,我们又真实地感受到了这些社会转型时期特有的压力、迷茫与彷徨。那些对未来的不确定与无处安放的身份焦虑。
阿兰·德波顿说:“身份焦虑的人们表面追求钱、权、名,深层则希冀爱与幸福。”
爱与幸福是人类永恒的追求。但是别忘了,仰望星空还需脚踏实地。世间捷径千万条,我们却想把至高的赞美留给愿意踏实耕耘、辛勤付出的每个人。
2020,诚然不悲观。在万众焦虑的时代,请你更相信、也更愿意做一个勤奋的乐观者。
只要仍旧保有对幸福的渴望,不惑于一时的成败,迷茫是暂时的,压力也总有化解之道。
海德格尔说:“存在总是存在着的存在。我们绝不应该让恐惧或别人的期望划定我们命运的边界。”
2020,我们存在,我们生存。
再见,2020;你好,2021。
首页新闻编辑部
2020年12月31日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