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青岛“挽留海鸥”计划26年 海鸥数量增长50多倍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建设一直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才能更好地做到保护环境,爱护动物也一直是社会大众所关注的焦点。记者近日从野生动物保护站主办的有关野生动物保护特别是野生鸟类动物保护座谈会上获悉,青岛市自1994年初次开展“挽留海鸥”计划,20多年来,由于岛城市民 “挽留海鸥”的行动,来青越冬的海鸥数量从1994年的2000只增长到了现在的10多万只,增长了50多倍。

青岛五四广场和栈桥附近一直以来都是青岛居民和游客最常去到的赏鸥佳地,而青岛南姜码头等地其实也可以看到海鸥的身影。对于青岛市所能常见到的鸥类,青岛市观鸟协会秘书长于涛就青岛市区主要鸥科鸟类及观鸥地点介绍时谈到,青岛可见的鸥大多属于鸥亚科,冬季来青的海鸥大多来自广袤的西伯利亚地区。

多年前在青岛,鸟类保护工作相比于如今还做得不够完备,野生动植物保护站的高工王希明提到,青岛的“挽留海鸥”计划,特别是在栈桥附近,海鸥的数目远不及当下之多,在此背景下,青岛开展了“挽留海鸥”计划。据王希明介绍,“挽留海鸥”计划最初以昆明、日本鸟类保护先进经验为参考,通过投喂食物以达到“挽留”海鸥的目的。自1994年该计划初次开展以来,王希明谈到,青岛曾设想通过在海中放置漂浮食物以吸引海鸥,后经观察发现海鸥多在污水排水口处取食,故在排水口附近投食以吸引海鸥,促使海鸥建立起对人类投食的认知,进而取得“挽留海鸥”计划的成功。

事实上,“挽留海鸥”计划也曾受到来自社会方面的质疑,王希明向记者表示,首先是人们质疑,通过人类投喂以挽留海鸥会不会改变海鸥的习性。对此,王希明解释,人类喂食仅占海鸥饮食结构很小的一部分,海鸥还是主要以海洋生物为食,投喂海鸥不仅不会改变海鸥的习性反而还会拉近人类与海鸥的距离。除此之外,王希明谈到,由于海鸥特殊的饮食习惯,社会中有部分人认为海鸥是一种比较“脏”的动物,其实恰恰相反,海鸥通过其独有的饮食习惯,可以有效帮助人类净化环境,是一种很干净的动物。对于挽留海鸥计划,王希明在会议中补充道,首先希望社会各界能够积极宣传科普鸟类保护的相关知识,促成人鸥关系的良好发展,其次也希望社会民间组织积极参与到鸟类保护监测的行列中来。

除了“挽留海鸥”计划,青岛市观鸟协会会长薛琳还谈到了青岛市野生鸟类资源及其保护情况时提到,目前青岛市鸟类大部分属于水鸟,有图片记录鸟类数量为400种,其中留鸟(留鸟指终年生活在一个地区,不随季节迁徙的鸟类)仅50种左右。薛琳在会议中特别对莱西姜山湿地、唐岛湾湿地、灵山岛省级自然保护区等湿地和自然保护区鸟类资源的相关情况作了详细介绍。薛琳也就青岛野生鸟类资源的保护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她表示,青岛胶州湾湿地是青岛鸟种最丰富、数量最多的地块,应该放在保护首位;海鸟繁殖是青岛的特色,也将是未来青岛生态的名片;保护野鸟,重在保护栖息地,重在持续长久的宣传教育。

会议深度探讨了目前青岛市野生鸟类资源现状以及其保护情况、海鸥保护计划和野生动物救护知识等相关内容。高工迟仁平就如何做好野生动物救护的相关知识做了解释说明。迟仁平呼吁,大自然是野生动物最美好地家园,不惊扰、少接触就是对野生动物的保护,发现野生动物不要特意捕捉,即使有点伤病,靠野生动物的自愈能力也能恢复,伤病严重确实不能活动的应报告专门的救护机构进行收容救护。

青岛财经日报/青岛财经网见习记者 刘思汝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