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透过“三年初见成效”一窥青岛动能转换加速度

将新动能注入城市血脉,将会是怎样的一副新图景?在青岛,你或许会找到不同的答案。

新一代信息技术、汽车等6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已培育成型,轨道交通装备、节能环保2个产业集群入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四新”经济占生产总值比重从2017年的25.8%提升到31.25%,高新技术企业由2017年的2039家增加到2019年3829家……三年以来,青岛悄然发生的变化有目共睹。这不仅仅是青岛抢占产业前沿的有力证明,更是青岛在新旧动能转换赛道上角逐的生动写照。

如果按照“一年全面起势、三年初见成效、五年取得突破、十年塑成优势”的总体部署,今年是确保动能转换“三年初见成效”之年。在国家战略的叠加效应下,青岛在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实践中打出一系列“组合拳”,用亮眼的数据与成绩再次证明——只有干在实处,才能走在前列。

注入活力因子

新动能激发产业既有新活力

新旧动能转换,最关键的任务是把新兴产业培育好,把传统产业改造优,把落后产能化解掉,从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打造现代化经济体系和发展新局面。

发展新经济,已经成为城市间竞合与进阶超越的共识。三年以来,青岛在培育壮大新动能、打造新兴产业发展策源地等方面重点发力:智能制造、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一批新增长点快速崛起,云课堂、远程医疗等新模式蓬勃兴起,卡奥斯、特来电等10家企业进入全球独角兽企业500强榜单,境内外过会及上市企业已超60余家。

作为互联网下半场的主角,工业互联网被视为实现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关键支撑。工业互联网的特点是产业链相对较长,处于产业链上游的智能硬件负责收集数据,在产业链中游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负责数据处理。而下游则负责为相关企业赋能。作为打通产业链上下游的节点枢纽,工业互联网平台也是打通产业链和供应链的有效手段,在整个产业链中占据核心地位。

近年来,青岛在打造工业互联网全产业生态上重点发力,推动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技术链“四链合一”,工业互联网平台海尔卡奥斯成功入选国家级“双跨”平台。在这个语境下,诞生了一批像特来电新能源汽车充电网平台、赛轮集团的橡链云平台、柠檬都平台等青岛本土行业垂直平台,也培育出适宜创新创业的良好生态。目前,青岛市场主体达到177.6万户,相比去年和今年前三季度分别新增31.8万户和26.8万户;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与2017年相比,涨幅达87.8%。新动能正在成为赋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活力因子。

如果说新兴产业的崛起是波澜壮阔之势,那么在既有产业中实现迭代升级,则是在 “润物细无声”中激发产业潜力的思维方式。2019年,青岛发起了“高端制造业+人工智能”攻势,既有产业的转型升级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实现蝶变,代表产业升级方向的新产品频频亮相。在船舶海工领域,“大国重器”从青岛驶出;在高端家电领域,海信发布全球首台叠屏电视,刷新了液晶电视画质的新高度;在生物医药领域,蛋白质药物创新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落户即墨,由此将填补青岛高端免疫药物的空白……新动能种子已埋下,“质变”正在悄然发生。

精准施策

赋能创新创业生态焕生机

新动能的蓬勃发展,离不开优良的产业生态。对标南方先进城市,我们不难发现,良好的产业生态是实现能级跃迁的关键环节,而这恰恰与青岛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和大数据、双循环重点领域的“双节点”城市定位高度契合。

产业政策是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尤其在新兴产业的发展初期,更需要产业政策的引导和带动。近年来,青岛以平台思维为导向,针对产业新动能培育所必备的关键资源要素实施众多创新举措。三年以来,青岛通过加快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打造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技术链加优质高效政务服务的“4+1”发展生态,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医养健康等重点产业的强链、建链、补链等实际举措,使产业发展环境实现了新跃升——在这里,93项市级服务事项实现“秒批”,开办企业最快3小时办结;民营经济日益壮大,民营企业数量占全市企业总数的94.7%;新动能投资实现爆发性增长,近年来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幅11.5%;一汽大众华东生产基地、北汽新能源汽车、北汽整车制造总部基地、空客直升机、芯恩协同集成电路、青岛5G高新视频实验园等一批引领性重大项目均落子于此。

在塑造优良产业生态的赛道上,高能级的开放平台作用也日益凸显。在上合示范区,青岛落实省级经济管理赋权清单108条,开展国家赋予的27项政策先行先试;在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98项试点任务全面破题,形成68项创新性成果;作为国家级新区的青岛西海岸新区成为改革开放的领头雁和排头兵,持续推进43项改革试点任务。一系列数据、一项项成绩,再次印证了注入新动能后的青岛按下了发展的加速键:2019年货物进出口总额相当于“十二五”末2015年的1.4倍,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进出口总额增长30%以上。在上合示范区和自贸片区,外贸进出口连续3年均实现10%以上增长。

如今,通过资本赋能实现乘数效应正在成为加快产业升级的“捷径”。三年来,科技、资本、人才等要素在青岛集聚,全球创投风投中心异军突起,吸引落地私募基金804支,管理规模超过千亿元;青岛全市高端研发机构已近50家,金融机构总数达到276家,人才总量超过230万人。在这片充满创新创业激情的热土上,集聚了国家重点实验室9家,平均每万人拥有研发人员92人。

新赛道新跑法

青岛如何发力实现”五年突破”

立足国内,放眼全球,于变局中开新局成为在不确定性中谋发展的关键一招。

当下,正值新一轮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关键期,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动能转换中孕育着迭代赶超的绝佳机会。而在一系列国家战略的叠加下,全新的历史使命和发展定位都将青岛推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风口。

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王清宪指出:“大循环必然是跨越南北、东西互济的大循环,北方地区必然会进入一个“补课式”快速发展阶段。青岛作为北方城市、东部沿海开放城市,同时又是黄河流域的出海口,具有连接南北、贯通东西的“双节点”价值,在推动国内南北东西大循环中将发挥应有作用。”而作为一个长期享有对外开放红利和开放经验的青岛来说,如今又拥有了上合示范区、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的双重加持。从外循环的角度来看,实现“五年突破”,青岛应当以需求为导向,从巩固既有优势,破解短板问题两个维度出发,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中肩负起时代使命。

对青岛来说,探讨内循环也是实现下一个五年计划的题中应有之义。这意味着,在青岛内部实现联动式发展动能,由此带动胶东经济圈的发展势能,进而成为带动山东地区、黄河流域乃至北方地区的新发展引擎。下一步,青岛应激发科技创新的原动力,以“雁阵形”产业集群为依托培育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培育壮大新动能,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锻造产业链供应链长板,聚焦家电、海洋等优势领域,建链、补链、延链、强链。对成长性好、引领性强的好项目,强化落地保障措施。

取得“五年突破”,青岛还需在加快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大力发展新业态新模式。现代服务业,即用现代化的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服务方式改造传统服务业,向社会提供高附加值、高层次、知识型的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对青岛来说,现代服务业具有更大的产业辐射力、更广阔的空间覆盖性和更强大的整合配置资源能力,通过强化现代服务业来反哺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吸引更多重大制造业项目落地,不失为一个明智又务实的选择。

区域之间的竞合没有常胜将军,青岛强势崛起的道路注定不会是一条坦途。作为山东的龙头城市,无论是资源禀赋,还是肩负的国家重任,青岛都理应挑起更重的担子。未来已来,青岛已然在路上。

青岛财经日报/青岛财经网记者 宋佳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