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全球首艘10万吨级智慧渔业养殖工船在青建造 2022年3月正式交付运营

青岛财经日报/青岛财经网讯(记者 辛小丽) 12月19日,全球首艘10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国信1号”)建造启动仪式在青岛西海岸举行。本次养殖工船建造启动仪式是继今年6月3日养殖工船建造签约仪式之后,在青岛市乃至中国深远海工业化渔业养殖领域又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它标志着全球首艘10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项目正式进入全面建造启动阶段。该船将于2021年完成分段施工、合拢、出坞下水并开展设备及系统调试,2022年3月正式交付运营。

据了解,“国信1号”总长249.9米,型宽45米,型深21.5米,设计吃水12米,载重量约10万吨,排水量13万吨,设计航速10节,可移动躲避台风赤潮等恶劣气候,在全球海域开展养殖作业。全船15个养殖舱能提供80000方养殖水体,其中前13个养殖舱单舱5600立方米养殖水体,与半个标准游泳池水体量相当,后2个养殖舱单舱3600立方米养殖水体,通过养殖水体交换系统,实现养殖舱内水体与外界自然海水进行不间断强制交换,借助深层取水装置获取适宜温度盐度的海水进行养殖,保持养殖鱼类一直处于最佳生长状态,进而缩短养殖周期、提升养殖品质。随季节和水温变化,首艘养殖工船“国信1号”将常年游弋在黄海千里岩、东海舟山列岛、台山列岛和南海南澎岛间开展大黄鱼等高品质鱼种养殖。

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院长王小虎介绍,近年来,全球海洋渔业资源总体状况不容乐观,过度捕捞导致海洋渔业资源衰退,而传统的网箱等近岸养殖方式面临养殖密度过大、局部水域环境污染等诸多问题,养殖病害及赤潮、绿潮频发,水产品质、安全与环境矛盾日益突出,成为现在海洋产业面临的一大问题。2019年以来,青岛国信集团发起并联合中国船舶集团、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台州大陈岛养殖股份有限公司、青岛蓝色粮仓公司等单位开展项目科技攻关和产业示范应用,合作研发建造全球首艘10万吨级全封闭游弋式大型养殖工船项目。在资本和产业的加持下,这一项目实现了由实验室科技成果向产业示范应用的突破和落地。经过持续的技术研发和攻关,养殖工船集成了养殖水体交换系统、鱼苗入舱系统、饲料投喂系统、成鱼起捕系统、加工系统、鱼获冷藏装置、养殖实验室和养殖集控系统,开辟了海上“移动牧场”的工业化养殖新模式。

据悉,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项目是青岛国信集团近年来整合国内外产业链资源、发力进军海洋产业的一个缩影。目前已经在全国拥有、控股8家海洋领域子公司,建立了筏式、网箱、底播、人工鱼礁、养殖工船、陆基循环水等6大养殖方式,培育了大西洋鲑、大黄鱼、罗非鱼、牡蛎、魁蚶等五大主打水产品,拥有4万方陆基循环水养殖工厂、3万亩现代海洋生态牧场、400余口抗风浪深水网箱、10万吨级大型养殖工船、年产6万吨鱼类加工基地与年产30万吨饲料生产基地,形成了涵盖苗种、饲料、养殖、加工、贸易与销售、冷链、金融等内容的海洋一二三产产业发展基础与全产业链雏形,发起100亿元青岛海洋创新产业投资基金和44.5亿元青岛市海洋新动能产业投资基金支持保障海洋产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