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青岛西海岸新区:迈向开放发展新时代

11月12日,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隆重召开,吸引了全球目光。

高光时刻,同时引发关注的,还有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九部门和单位共同作出决定,在全国设立10个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其中青岛西海岸新区赫然在列。

开放,一直是青岛西海岸新区最为鲜明的特质。作为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区域,从1984年设立首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到2014年批复成为全国第九个国家级新区,再到刚刚获批的全国仅10家的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青岛西海岸新区已然站在中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C位”。

立于开放、兴于开放、强于开放。青岛西海岸新区正深度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阔步迈向开放发展新时代,续写国家级新区更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今日新区 欧阳歌燕摄影 西海岸新区供图

摸着石头过河 时刻走在开放最前沿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青岛西海岸新区如何从一片阡陌农田,发展成为青岛市、山东省面向世界开放发展的桥头堡,一条时间轴可以串联起这片土地开发开放30多年来波澜壮阔的历程。

1984年10月,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成为首批14个国家级开发区之一。面朝大海的青岛西海岸,打开了开发开放的大门。

“兴办开发区是全新的工作,没有先例可以借鉴,靠‘摸着石头过河’,通过实践探索前进。”时任青岛开发区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的吴希善回忆说,开发区设立后,借助国家给予的开放政策,以招商引资为中心,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很快成为青岛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

10年后的1994年,开发区扩大至黄岛全区,实现两区体制合一,开创了全国沿海城市开发区与行政区融合发展的先河。

随后,一系列国家战略规划和平台在这里落地,青岛开发区内先后设立了青岛保税区、青岛西海岸出口加工区、青岛前湾保税港区和保税物流中心。依托开放带动战略,西海岸开放优势逐渐形成,逐步建立起一个与市场经济要求相适应、与国际惯例相接轨的运行机制和精简高效的管理体制,发挥了改革开放先行先试的窗口示范作用。

2012年12月,国务院批准青岛市进行区划调整,原黄岛区和原胶南市合并,整个西海岸真正连为一体。2014年6月,青岛西海岸新区经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成为全国第九个国家级新区,这也是2014年1月国务院出台《新区设立审核办法》后批复的第一个新区,被赋予了“一个主题、两项使命、五大定位”的战略使命。

青岛西海岸新区的诞生,开启了这座城市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新征程,开放大门向更高层次、更宽领域敞开。

聚焦国家级新区体制机制创新优势,青岛西海岸新区以世界眼光、国际标准和全球胸襟谋划开放、推动开放,以开放促进转型、倒逼改革、助推发展,凝练出“先行先试、善作善成”的新区精神。

青岛西海岸新区大开放的优势正裂变升华为开放强势。新区获批六年来,发展一年一个新台阶,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3%,2019年达到3554.4亿元,综合实力在19个国家级新区中位列前三强,在全省137个县市区中位居首位,连续六年综合考核全市第一,干出了新区速度、新区质量、新区标准。西海岸更高水平开放的动能积蓄成势,高质量发展的“成色”越来越足。

双港联动发展 崛起开放发展新城区

世界城市发展史显示,有多大港口就有多大城市。2001年,作为建设青岛西海岸经济发展重心的关键因素,青岛港外贸集装箱航线西移前湾港,开启了青岛港集装箱发展的“前湾时代”。

当年,青岛港完成吞吐1.04亿吨,同比增长20.4%,成为中国北方综合性国际亿吨大港。与此同时,海尔、海信、澳柯玛、中集、中海油、北船重工等一批大型制造企业随之落户西海岸,形成了港口、家电电子、石化、汽车、造修船、海洋工程等六大产业集群。

“无通不城,无埠不港,港为城用,城以港兴”,2009年,另一个带动青岛西海岸开放发展的重要引擎——董家口港开工建设。2010年11月,40万吨级矿石码头竣工,竣工之时便创造了五个世界之最:世界最大的码头、最深的码头水深、最先进的环保系统、最先进的信息化操作系统、最大的岸桥。随着港区的建设不断推进,港区轮廓日益清晰,港区发展日新月异,一个世界超级深水大港正日现雏形。

去年11月,青岛港全自动化码头(二期)正式投产运营,迎来了“5G”和“氢动力”技术的全新加持,多项“全球首创”技术让这座亚洲第一“智慧码头”的科技含量实现再升级。如今,一排蓝色自动化桥吊矗立在前湾港全自动化码头,体型庞大的集装箱稳稳地“坐”在无人驾驶车上到达“目的地”,黄色“机械爪”敏锐地在无人驾驶车中选出自己应卸的货物,生产作业“行云流水”。

青岛港自动化码头。青岛港集团供图

今年7月,青岛市政府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青岛董家口港口岸正式对外开放启用,面向国际航行船舶开放。由此,西海岸新区两大港口口岸均实现对外开放,新区进入国内为数不多的“双港口口岸”城市行列。董家口港口岸的对外开放启用,对于西海岸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助推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建设,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和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具有重大意义。

从空中俯瞰青岛西海岸新区,前湾港、董家口港两大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分列东西两侧,犹如两翼驱动新区联通着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不断催生这座城市几何裂变。

双港口口岸带来“磁力”倍增,百亿级、十亿级项目“扎堆”向这座城市集聚。今年1-10月份,青岛西海岸新区引进亿元以上项目297个、总投资3496亿元,其中百亿级项目7个,世界500强投资项目14个,中国500强投资项目11个。依靠产业带动战略,西海岸成为中国北方制造业基地,一个开放发展的现代化新城区已经在青岛西海岸崛起。

国家战略叠加 对外开放开启“新区模式”

如果说前湾港和董家口港是青岛西海岸腾飞的双翼,那青岛西海岸新区获批所带来的国家战略叠加,则为这座城市开放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2000多平方公里的陆域,5000多平方公里的海域,绵延282公里的海岸线,岛滩湾相连,山海城相拥。青岛西海岸新区获批以来,聚焦开放引领、创新引领两大主题,以开放促进创新、以创新倒逼改革,推动区内自贸试验、国际经济合作、海洋经济创新、影视产业发展等十大功能区深度融合、高度协同,实现了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如今在青岛西海岸这片土地上,拥有青岛自贸片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保税港区、保税物流中心、中德两国政府共同推动的中德生态园等经济园区,是青岛乃至山东省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和重要增长极,承担着对外开放、改革创新的重要责任。

如何才能把国家级新区的优势转化为对外开放的胜势?青岛市委常委,西海岸新区工委书记、区委书记孙永红为西海岸明确了发展思路:瞄准一个目标定位,实施四大国家战略,建设四大新区,擦靓四张名片,发起十二大攻坚战。

“新区致力于以开放引领高质量发展,面对新的形势,西海岸要不断加深开放的程度、扩大开放的层面、增强开放的力度、提升开放的水平,不断适应发展新需求。”孙永红说。

树立更高标准、拿出更大担当。作为以海洋经济发展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青岛西海岸新区制定海洋产业突破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出台支持海洋产业强链补链16条政策,聚焦船舶海工、航运贸易金融、临港加工、海洋冷链、海洋生物医药、海洋科教服务等六大海洋优势特色产业强势出击,切实扛起打造海洋强国战略支点的历史使命。

自贸试验区是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制度创新的“新高地”。青岛自贸片区获批一年多来,抢占对外开放“制高点”,大力开展首创性、差异性、集成性探索,截至目前,青岛自贸片区106项试点任务已实施96项,实施率超过九成,总结形成60余项改革创新成果,其中,保税原油混兑调和业务新模式等全国首创型经验案例13个。

跨境电商等新业态风生水起,中日韩消费专区电商体验中心、青岛跨境电商产业园投入运营,集聚跨境电商企业90多家,1-8月,新区共实现跨境电商业务货值12.8453亿元,占全市85.6%,其中保税备货一线进口7.8686亿元,货值占青岛市98.3%,占山东省的70%以上。

中日韩消费专区电商体验中心 西海岸新区供图

青岛德国、日本“国际客厅”辐射力日益增强,与德国雷根斯堡市、奥尔登堡市等10余个州市及商会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成功获批中日(青岛)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和青岛国际招商产业园,青岛西海岸新区不断扩大国际“朋友圈”,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

新模式、新业态、新平台在这片开放土地上不断涌现、竞相迸发,描绘出一幅以更高水平开放引领更高质量发展的壮美画卷。

青岛财经日报/青岛财经网记者 李赛男 通讯员 王伟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