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转型“建筑+” “中字头”建企变身基建“投资人”

日前,三家“中字头”建筑企业以“投资人”身份入驻青岛上合示范区基建项目引发业界关注。与此同时,不少“青字头”本土企业积极投身新兴业务,以“建筑+”模式开辟发展新领地。虽然各个建筑企业转型的提法不一、模式有所区别,但其定位和目标都朝着“建筑+”的方向前进。

上合区建设迎来“投资人”

11月20日,在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20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仪式上,总投资285.6亿元的3个基础设施类项目签约落地。值得注意的是,这3个基础设施项目,由中建、中交、中铁三个央企采用“投资人+EPC”模式参与。

什么是“投资人+EPC”?记者查阅资料了解到,“投资人+EPC”模式即中标企业作为工程总承包企业建设本项目,同时该项目也由中标企业投资并获取投资收益。据了解,此次青岛上合示范区的基础设施类项目中,上合国际会议中心板块综合工程项目由中铁发展投资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总投资85亿元,建成后将成为上合广场区域内的重要标志性文化设施;金湖北岸地下环路综合工程项目的投资建设人是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总投资106亿元,为上合示范区核心区实现绿色出行、打造慢行空间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中央公园地下空间及广场景观项目由中国建设基础设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总投资95亿元,项目秉持向地下要空间,向空中要效益,向集约要资源的规划发展理念,开发地下步行系统、停车系统、地上景观通道等复合空间。

“按照‘向地下要空间、向空中要效益’的理念,对示范区10平方公里核心区域进行了高标准规划设计,规划建筑总体量近1700万平方米,本次开工的三个基础设施项目均在核心区内。”上合示范区管委会副主任孟庆胜表示,上合示范区突出“国际范式、人文共享、立体集约、生态宜居、智慧科技”规划理念,地下空间规划融合“立体交通、公共服务、绿色市政、智慧管理”等综合功能于一体,将逐步构建起地上地下协同发展、产业城市融合发展、生态生活和谐发展的上合城市发展范式。

记者从青岛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局了解到,为促进央企与上合示范区的合作发展,市住建局先后陪同中建、中交、中冶、中铁、日本住友商事等多家企业考察上合示范区有关投资项目,牵头中铁二局、中铁隧道局与上合示范区对接注册落户有关事宜。通过顶格协调推进,央企与上合示范区的合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确定了中建、中交、中铁三个央企将采用“投资人+EPC”模式参与上合示范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对此,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加强与行业领军企业合作,促成更多项目落地见效。

“青字头”企业“脚下开花”

记者注意到,目前很多轨道交通、大型桥梁、铁路等高端领域工程被大量外地企业占据,本地企业面临激烈的竞争和严峻的挑战。那究竟有哪些本土建筑企业实现逆市上扬的?

与房地产企业竞争模式类似,如今外来建筑企业不断深入青岛市场,本土房企的奋力冲出重围,无时不透露着明里暗里的火药味。 在今年年中发布的2019青岛企业100强中,建筑企业占据17席,而土生土长的“青字头”一举占据14席,本土建筑企业的实力不容小觑。

在一个个热火朝天的工地背后,是哪些建筑企业在夜以继日的作业?从青企百强榜单“前三甲”榜单上看,就有一家建筑企业——青建集团,堪称岛城建筑企业的“排头兵”,2019年企业收入约613.85亿元,同比增长了2%。2020年,青建集团持续发力,先后中标烟台八角湾国际会展中心、德州万源明日国际广场二期等多个大项目,同时深耕海外市场,中标马里800套社会住房、圭亚那飞马套房酒店和会议中心等项目。

另外,还有多个建筑施工企业,驻足主业,实现了本土企业的“脚下开花”。其中,青岛市政集团聚焦市政工程主业,参与承建了李村河污水处理厂、青岛胶东国际机场、地铁1号线和8号线、市南软件园停车楼等项目。

如果说2020年青岛建筑业市场的黑马,当属德才装饰莫属。2020年11月,德才装饰股份有限公司A股首发上市申请(IPO)顺利过会。此次IPO闯关成功,德才装饰将成为青岛装饰行业内的第一家上市企业。据了解,德才装饰系综合性建筑类企业,主营业务系建筑装饰及房屋建筑工程的设计与施工。从招股书来看,2017年至2019年,其营业收入分别为22.03亿元、33.70亿元和47.74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65亿元、0.90亿元和1.46亿元,公司的营收和净利在近三年保持了快速增长态势。德才装饰聚焦装饰主业,2019年承接了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青岛胶东国际机场、青岛地铁等诸多地标性建筑或重大工程的装饰工作,占该集团总体业务收入的一半以上。另外,在商品房工程业务方面,万科、远洋、保利、中海等“地产大佬”均有业务合作。另据了解,虽然身处传统行业,德才装饰在知识产权领域,却是个研发投入颇高的“专利大户”。最新的招股说明书显示,德才装饰及其子公司拥有4项发明专利和428项实用新型专利。

近年来,各个建筑企业在扩张上继续趋于稳健,注重内涵式发展。一组直观的数据是:十三五期间,青岛市荣获鲁班奖10项,国家优质工程奖40项,山东省建筑工程质量“泰山杯”奖106项。“青岛精品工程创建工作可谓硕果累累。”青岛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巡视员蒲一江如是说,这些奖项的取得,跟各大建筑企业稳健发展、创新驱动有着紧密的关联符号。

“建筑+”模式开辟新领地

在外来企业与本土企业同台竞技、争先分羹的时代背景下,建筑企业又将该如何转型升级呢?记者采访了解到,在持续深耕建筑行业的同时,不少建筑企业已经投身新兴业务,以“建筑+”模式开辟发展新领地。

其中,青建集团以“产融双驱”发展战略为根基,积极推进生态圈建设,搭建优材优建电商平台。同时,青岛市政集团的新兴业务——浮山湾亮化设施运营顺利,完成了10余项重大活动保障任务。另外,青岛海川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施工主业联动装饰、安装、市政、钢构等专业共同发展,房地产业带动住宅、商业、生态农业、旅游等业务相互促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建筑企业大力推进管理创新与科技创新工作,在创新中兴业强企。“以数字化、智能化和新型建筑工业化为基本特征的建筑产业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对住房和城乡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提岀了新的更高要求。”采访中,中国建设劳动学会会长鞠洪芬表示。随着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创新突破,数字转型逐渐成为建筑企业创新发展的重要驱动。

从建设新型示范性智慧城市到“数字中国”概念,不少头部建筑企业已经知势而为、谋划在先,站在了数字转型的风口上。 据了解,从去年开始,青建集团持续推进启动智能建造,自主研发“智慧工地协同管理平台”,深入推进重点项目应用BIM技术,全面上线U材U建产业电商平台。2019年,青建获批青岛市建筑业第一家院士专家工作站,2020年4月获批山东省院士工作站。另外,与青岛理工大学共建成立青建理工建筑工业化研究院,装配式模块化建筑(PPVC)生产施工成套技术等2项课题入围住建部“十四五”科技发展课题。此外,青建在新加坡、马来西亚、香港投资建设多个预制/装修工厂,获得新加坡建筑卓越奖、绿色标志奖、环保与优雅建筑奖等最高奖项数十项。另外,山东电力建设第三工程有限公司以国际EPC(工程总承包模式)工程为依托,大力开展工程技术研究,重点对光热发电、海水淡化等新能源、新技术项目的开发和执行进行深入研究。

转型升级,建筑业的变革已经涌上风口,新兴业态不断涌现,跨界与融合已成为大势所趋。随着多个头部建筑企业“建筑业+”的路径日渐清晰,整个行业也正由成本驱动型、关系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在此过程中,高质量发展将成为必然选择。

青岛财经日报/青岛财经网记者 李雯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