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市环保局对胶州湾水质情况的监测显示,胶州湾一类、二类优良优良水质面积比例正在逐年增加,四类及以下较差水质面积比例逐年减小。不过,胶州湾局部海域尤其是湾底的墨水河、楼山河河口附近海域存在超过四类海水水质标准的区域。由于胶州湾纳污总量较大,水动力下降,水体交换能力不足,影响了胶州湾生态恢复与水质的改善。我市环保局提出,将采取让胶州湾休养生息与污染治理多措并举的综合性措施,推进胶州湾的污染防治工作。
严控污染物防治水质污染
目前,胶州湾污染物主要来源于城市生活、工业生产、农业农村和海水养殖等方面。据统计,2013年,全市共排放各类废水4.7亿吨,其中约70%进入胶州湾;城市生活排放约占废水排放总量的80%。
在城市生活污水收集处理方面。市环保局开展了多轮城市环境综合整治,2008以来,市区新建、改建排水管网700余公里,消除各类污水直排口及雨污混排口1300余处,截止目前,全市建成污水排水管网4813公里,其中市内三区1539公里,环湾区域建成城镇污水处理厂15座,总处理能力114万吨/日,处理标准全部达到一级A标准,污水集中处理率提升至90%。目前,李村河、娄山河、城阳污水处理厂等一批污水处理厂改扩建工程正在实施中。
在工业污染防治方面。我市实施了加严的《半岛流域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近两年组织实施了46个工业废水污染治理再提高工程,对41家重点纺织染整企业进行了提标改造;强化污染源在线监控,加强专项执法检查,严查违法排污行为,整治规范企业排污口276家,对36家直排海企业限期接入市政排水管网。随着城市布局调整和产业升级,市区的染料厂、啤酒麦芽厂、海晶化工等一批工业企业转移搬迁,市区工业污染排放对胶州湾的影响呈逐年下降趋势。
在农业污染防治方面。逐步加大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力度,2012年,我市争取国家资金4亿元开展为期三年的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试点,截至目前,已建成乡镇污水处理设施42座、污水管网364公里,新建改建沟渠39.7公里,增加农村污水日处理能力1万吨。“十二五”以来,国家把农业纳入污染减排考核范畴,我市组织实施畜禽养殖等农业源减排项目一千余个。此外,农业部门开展了科学施肥技术研究与应用推广。
多措并举加快防治进度
当前,胶州湾纳污总量较大,水动力下降,水体交换能力不足,是影响胶州湾生态恢复与水质改善的主要矛盾。市环保局提出,为加快胶州湾污染防治工作,需要采取让胶州湾休养生息与污染治理多措并举的综合性措施。
首先是要采取更加严格的管控措施。严格落实《胶州湾保护条例》,不再新上高耗水、高排放的产业项目,构建“总量控制、排污许可、排污权交易”三位一体胶州湾污染控制管理体系,强化环境监管,逐年削减入湾污染物排放总量。其次还要加大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推进城市水污染集中治理设施规划和建设,全面实施以截污为核心的河道综合整治,构建污染治理、水资源循环利用、生态恢复自净的工程技术体系。另外,还要深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重点推进农村垃圾、污水、畜禽养殖等治理工作,削减农业农村面源污染。
青岛财经日报/青岛财经网 记者 蒋世龙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