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财经观察|“央妈”最新季度报告中的货币政策传递了这些信号

“央妈”每个季度发布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下一阶段主要政策思路”都是“重头戏”,通常被视为下一阶段我国货币政策的“风向标”。

日前发布的三季度报告中,出现了不少与往期报告不同的新措辞、新表述。

1、“尽可能长时间实施正常货币政策”

这是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10月份在2020金融街论坛年会上作出这样的表述以来,“正常货币政策”再次被强调。

“正常货币政策”并不是说此前的货币政策“不正常”,而是指与今年上半年货币政策加大力度,特别是国外实施“负利率”等超常规货币政策相比,我国货币政策力图长期保持常态化。

上半年,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金融市场春节开市后,“央妈”提供了1.7万亿元的短期流动性;三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释放长期资金1.75万亿元;分层次、有梯度地出台1.8万亿元再贷款、再贴现政策……

与之相应的,一、二季度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也体现了这一“风向”——“根据疫情防控和经济形势的阶段性变化,把握好政策力度、重点和节奏”“加强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有效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精准滴灌作用,提高政策的‘直达性’”……

“这些措施都是针对疫情的特殊情况和不同特点设计的,本身就是临时性的政策措施,当政策设定的情形不再适用的时候就自动退出了。”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副司长郭凯曾在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上说。

“目前我国经济正在恢复,货币政策的总体基调要与实体经济发展相适应。”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表示,维持常态化货币政策,一方面能够更好地发挥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作用,另一方面,能保证金融体系资源配置效率得到进一步发挥。

2、“处理好内外部均衡和长短期关系”

三季度报告提出的“处理好内外部均衡和长短期关系”,又是什么意思呢?

曾刚认为,“内外部均衡”是指,在多个主要经济体已经采取宽松货币政策的情况下,我国要平衡外部宽松政策的输入性影响,保持货币政策独立性;“长短期关系”则是指,要平衡好上半年应对疫情所使用的短期货币政策工具与我国长期的货币政策基调。

“三季度报告对跨周期政策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从二季度报告中的‘完善跨周期设计和调节’,进一步转为‘搞好跨周期政策设计’。”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认为,这也意味着央行将在较长时间里,充分处理好内外部均衡和长短期关系,为更合理有效地实施正常货币政策创造条件,促进货币政策与财政、就业、产业、投资、消费、环保、区域等政策目标的协同。

3、“把好货币供应总闸门”

除了定调货币政策,“央妈”在报告中也对货币供应作出预期引导——

“既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不让市场缺钱,又坚决不搞‘大水漫灌’,不让市场的钱溢出来”“把好货币供应总闸门,保持广义货币供应量(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反映潜在产出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基本匹配”。

这其实就是易纲在2020金融街论坛年会上作出的“既不让市场缺钱,也不让市场的钱溢出来”表态的进一步阐释。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表示,一方面,把好货币供应总闸门,传递了货币政策的鲜明信号;另一方面,使M2、社融规模增速与名义GDP增速相匹配,为预判2021年的货币增速提供了线索。

此前,央行在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里曾提到“保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名义GDP增速基本匹配并略高”,曾被市场认为是通过适度提高货币供应量来护航实体经济发展的信号。

而在三季度报告里,这一提法重新回归“与名义GDP增速基本匹配”。

“2021年,社融增速与M2增速均有可能较今年末稍有回落,大体回落至较2019年末略高的水平区间。而受益于明年或将较高的GDP增速,整体宏观杠杆率将有望保持平稳。”诸建芳说。

记者:张千千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