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竞赛之路还好走吗




李原宁和他的导师一起研究试题。 

    11月17日晚,在浙江杭州举行的第34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竞赛决赛上,青岛二中学生李原宁以山东省第一的优异成绩获得竞赛金牌,并进入国家集训队,保送北京大学。 “比赛前大概做了300套题,看我刷的这些题就知道,我并不是那种天才型选手。”对自己的成绩,李原宁很低调,或许因为这样的大场面,他已经不是头一回经历了。 2019年,李原宁曾在化学奥林匹克竞赛初赛中获得全国一等奖、全省第二名的成绩,并获得北京大学最优惠录取条件的承诺。但因为属于低年级选手,他没能入选省队。而这一次,他终于圆了自己的“北大梦”。 

小学看《微生物学》逛“化学吧” 

    头上扣一顶帽子,怀里抱着一本牛皮纸书皮的哲学书,李原宁坐在记者面前很安静。普通孩子要费力才能拿到的学习成绩,在他面前都被轻描淡写地略过。“小学时候我就看《微生物学》,觉得很酷,看着看着就有兴趣了。 ”“小学课程都很简单,觉得学点不一样的才好玩,虽然一开始不明白。 ”李原宁笑着回忆,小学五年级,他注册了贴吧,一头扎进化学贴吧里,看比他年纪大很多的网友们讨论分子结构式,他与化学的奇妙缘分也从此开始。 

    初中进入青大附中,这个青春期的少年开始用自己的特长 “出风头”,比如画结构式,在家自建化学实验室,培育晶体,还曾把自己培育的形状好看的晶体当作礼物送给朋友。 

    初二开始,李原宁第一次知道了化学奥赛。那年暑假,他在一次游学活动里认识了一位同样是化学狂热爱好者的学长,学长给他介绍做竞赛的“前辈”,拉他进奥赛选手群。找到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李原宁打开了化学奥赛的新世界。他找来高中化学书和奥赛材料研究,因为热爱,一连看几千页都不会觉得枯燥。 

金牌教练为他量身设计竞赛之路 

    众所周知,青岛二中在培养奥赛选手方面一直“很有一套”,首席教练和助理教练员辅导为主,外聘专家和外出培训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加上 “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因势利导”的科学竞赛指导。以李原宁为例,他2018年升入青岛二中,因对化学的热爱选择进入生化MT,并通过选拔参加学校化学竞赛课程,董玉闪老师就是他们的教练。从此,每周董老师都会为他们进行三次竞赛辅导,并根据学生的阶段能力不断调整培养方向、甄选练习材料,为他们定制专属的竞赛方案。有了教练指导,一直在自学摸索的李原宁化学竞赛成绩突飞猛进。寒暑假时,李原宁也会与董老师商量参加一些比赛或是集训班,董老师称:“想要参加全国比赛,学生除了平时学习,还得出去找同龄人切磋,见见世面,所以外地的培训、比赛也是提升手段之一,但究竟值不值得停掉文化课去集训,自己学业怎么规划,都要权衡清楚。”到了这个级别,家长很难作出判断,不少事项都要靠教练帮着给出专业的建议。 

    从某种程度来说,奥赛教练并不仅仅是传授知识与经验,往往后来会变成师徒一起讨论的教学模式,教练除了知识层面的辅导,心理辅导也是很重要的部分。根据化学竞赛决赛规则,上午考4个小时,下午考3小时。在选手比赛的整整7小时里,奥赛教练们也没闲着,据董老师介绍,当时他们在场外也进行着头脑风暴,参与试题评分标准讨论。这样当爱徒考完,只要一问怎么答的,教练就基本已经估算出他的得分了,同时,教练还需要根据爱徒试卷的复印件判断是否存在错判漏分的情况,确保比赛的公平。 

天赋、努力、圈子缺一不可 

    参加竞赛,保送北大、清华,这样的路注定是极少数“学霸”的专属通道。一位裸分考入北大的学生曾对记者讲述自己学奥数的感受,“智商不断被各种大神碾压,感觉学奥数就是不断证明自己是白痴的过程。 ” 

    什么样的学生适合学奥赛?董玉闪说,兴趣一定是第一位的考察因素,学生需要对某一个学科有浓厚兴趣,并且要愿意钻研。另外,其他学科也不能太差,毕竟在小学初中阶段,学有余力才能腾出时间学奥赛。事实证明,奥赛成绩好的学生,高考其他学科的成绩也不会差。李原宁在高一参加奥赛的情况下还在级部名列前茅,即使停课外出集训,回来参加考试,位次也还是绝大部分人要仰视的高度。 “如果停课一定会耽误文化课学习,外出培训时也曾通过网上答疑向老师请教。”二中的互联网+教学在竞赛学生不得已停课培训的情况下提供了很好的支持。据了解,学校也出台了相应的培优补弱课程,以保障竞赛学生的文化课成绩。 

    目前初中、小学基本不开设奥赛培训课程,董玉闪介绍:“学生如果对某一学科有兴趣,可以尝试先了解高中教材,如果自学能够理解,那便可以接触一些奥赛知识,进入高中后再参加学校的专业竞赛课程培训。 ”“竞赛和高考是一样的,都得拼。 ”李原宁还记得自己去参加外地集训的情景,培训班9点开课,他吃过早饭8点多到教室时却发现不少同学早就坐好,并且刷了不少题了,再一打听,大家是5点就开始了早自习。 

    通过奥赛进入名校之后,学霸们的后续发展如何?董玉闪老师从2004年开始培训化学竞赛,他辅导的学生里,半数以上在从事化学相关专业研究。 “我在二中辅导的第一批学生是2006年高中毕业,有人保送北大,之后去伯克利大学读研,现在在上海的一家外企做高管,从事的还是化学领域工作。还有人以化学竞赛敲开了名校大门,之后转学其他专业,比如计算机专业。”董老师说,参加奥赛的学生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就算转学其他专业上手也很快。 

平衡高考和竞赛需先估测成绩 

    记者了解到,在高一阶段,通过报名、选拔,有40多名学生进入董玉闪的化学奥赛培训小组,加上感兴趣旁听的学生,数量能达到60多人。考完期中考试之后,走了一半的人,期末又走了一半。每一届能坚持到最后的,大概有十个人。董玉闪说,离开的学生一部分是遭遇瓶颈,学不下去,一部分是家长不支持,中途退出,还有一部分学生找到新的更适合的规划,及时做出调整。 

    怎么平衡高考学科和竞赛之间的关系,是高中段家长和学生面临最难的选项。虽然参加竞赛是为兴趣,但难免会有功利的目标——以竞赛为跳板,进名校。为了拼奥赛,暂停学业一年,专门备战,这在一些省份的学科竞赛中是常见操作。而一旦奥赛的路走不通,正常的学业也面临巨大断档。按照当前政策,只有获得全国竞赛金牌并且进入国家队,才有保送清华、北大的资格,除此之外,凭奥赛成绩只能把考生送入强基计划的校测名单。对多数学生来说,最终还是要考察高考成绩,按照高考成绩85%加上校测成绩15%来算最终的综合分数。2020年就有很多学生靠竞赛入围“强基计划”校测,但因高考成绩太低未能被录取的情况。 

    青岛市教科院“强基计划”培训时,青岛市教科院副院长尹逊朋介绍,高考能达到670分以上,在清华、北大的裸分录取分数线下20分的学生,可以通过竞赛拿名次,参加“强基计划”冲击清北;高考成绩在650分到670分之间的,可以冲击除了清北之外有“强基计划”的名校;650分以下的学生则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高考备考上。 

    综上所述,那些对某一学科拥有强烈兴趣热爱、且具有竞赛潜质的学生只要能在专业教练指导下接受系统性训练,竞赛之路还是值得一试的,当然在过程中如果遇到实在无法克服的困难挑战,也要及时调整。到底是否选择和坚持奥赛之路,建议学生和家长进行综合考虑。 

观海新闻/青报全媒体记者 赵黎 摄影 韩星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