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一定是汇聚天下创新创业者的平台,具备能成全四海不畏风险的智者成长成功的优质产业生态。
正如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王清宪所说的,青岛被赋予了建设上合示范区、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一系列国之重任,实现习近平总书记为青岛确定的战略目标,建设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和智慧城市产业生态,需要强有力的人才队伍做支撑。
青岛正利用生态思维,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集聚更多的企业、资本、人才和技术,形成“乔木”参天、“灌木”茁壮、“草木”葱郁的工业互联网“热带雨林”,构建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技术链的“四链合一”生态。
作为“四链合一”的第20届中国青岛蓝色经济国际人才暨产学研合作洽谈会正汇聚全球高端智力,聚焦青岛建设“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重点促进5G、人工智能、现代金融等与工业互联网的深度融合,搭建海内外人才项目交流合作平台,助力山东建设对外开放新高地。
产业发展:吸引全球顶尖人才加盟
变局催生新需求、新模式。面对有望对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带来颠覆性改变的第四次工业革命,青岛果断出击,重塑城市竞争格局,瞄准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的目标全方位发力。
“力争到2022年,建成核心要素齐全、融合应用引领、产业生态活跃的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不久前发布的《青岛市工业互联网三年攻坚实施方案(2020-2022年)》,明确了实现目标的时间表、任务书、路线图。届时,青岛建成3万个5G基站,在全行业推动3000家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推动10万家中小企业上云用平台,打造1个国际领先、10个国内知名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20家具有行业影响力的解决方案供应商。
清晰的认知、全面的谋划,吸引着越来越多志同道合的“全球合伙人”正在加入……
“在德国,我们将工业互联网这一重要的未来课题纳入‘工业4.0’范畴。目前,德中两国间有多个非常有意义的合作项目,要实现工业互联网发展目标,就必须开展国际合作。”德国国家科学与工程院院士阿克塞尔·库恩教授在中国·山东(青岛)海归创新创业峰会上进行线上主旨演讲时如上表述。
阿克塞尔·库恩现任德国国家科学与工程院院士、德国物流研究院终身名誉院长。多年来,库恩院士一直担任德国联邦政府的物流战略顾问,是德国工业4.0战略主要制定者之一,在工业4.0战略、智能物流、智慧城市方面享有盛誉,是世界物流技术权威专家、世界顶级工业4.0与智能物流专家。由阿克塞尔·库恩担任德方院长的中德智能技术博士研究院于2018年成立,国家级领军人才房殿军教授担任中方院长,德国科学与工程院院士奥特海因·赫尔茨克、约根·罗斯曼以及“中国半导体之父”张汝京博士担任学术委员。智博院将与德国智能物流和数字化领域的专家、院士在产业咨询、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方面,展开全方位的合作,提升青岛智能技术领域的科研能力,为国内产业发展培养高端应用型研究人才。
据悉,青岛国际经济合作区(中德生态园)已集聚人才近9000人,其中引进院士16名,吸引建立了山东省杨焕明院士工作站、青岛市正大制药邓子新院士工作站、Lars再生医学研究所、中德智能技术博士研究院、复旦心血管器械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芯恩集成电路等一批世界知名专家领衔高端科研院所落户,着力打造高端和海外人才优势特色鲜明的“博士邨”国际人才社区。下一步,园区将进一步推进实施“百千万人才工程”,提高科学化、精细化人才工作水平,突出发挥高端引才平台集聚人才作用和高端人才引领发展作用,打造招才引智的新高地。
企业转型:海归精英集聚先进动能
中国的人工智能发展至今,已具备赋能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内在动力。青岛传统工业企业的转型升级亟需全球工业互联网技术和滴灌和人才的供给。
任涛林博士主要从事金属材料、机器人以及国际、国家标准工作,先后就读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2018年担任青岛海尔工业智能研究院有限公司科技运营总监。他带领科技创新团队运用数字孪生技术对未来计划建设的海尔互联工厂进行评估与分析,通过模型库实现虚拟工厂快速搭建。该团队负责为卡奥斯平台提供核心技术支撑,依托首创的“1+6”研发体系,持续输出涵盖工业流程关键节点的工业互联网产品及解决方案。海尔工业智能研究院被列为智能制造国家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唯一试点企业。任涛林获评青岛西海岸新区第三批区外引进高层次人才、领军人才。
近年来,青岛持续开展招才引智名校行、百所高校千名博士青岛行等活动,在住房安家、就业创业等方面出台一揽子扶持政策,不断优化创新创业环境,让来青的科技创新团队专注科研,为经济发展赋能。“青岛市为人才提供了一个非常大的舞台,而人才政策帮我们解决了相当一部分生活的后顾之忧,使我们能够全身心投入到科研工作当中去。”任涛林表示。据介绍,海尔工业智能研究院科技创新团队研究生以上人员占比超过60%。
在青岛,科大讯飞AI双创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方明所带领的科大讯飞人工智能团队与家电头部企业海尔、海信、澳柯玛等展开合作,实现智能家居的深度应用。“给家电安装上隐形人工智能的交互与识别引擎,使它升级成为真正的智能家电,让它‘能听会说’!”方明介绍说,以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提高技术含量,走向智能化道路,家电也能成为平台的入口之一。
2003年,从加拿大回国的方明加入了科大讯飞。而今,出自这家公司的人工智能产品应用正在教育、医疗等行业多点布局。在他看来,今年对人工智能来说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点:“AI将逐渐转向落地大规模应用,并实现更多经济效益。今年或许会成为人工智能的‘落地年’和‘腾飞年’。”
“科大讯飞掌握了人工智能的底层技术,我们可以将智能家居平台、智能汽车平台关联,逐渐实现智能物联网的应用。”方明表示。与此同时,在智能制造领域,通过对企业厂房与设备进行智能化改装,传感器可以实时传感生产线上任何一个信息,工作人员坐在监控室内就可以进行远程监护。若机器需要保养和维护,系统会自动报警。“传感器部署的地方,可以感知到轴承因缺油而发出的非常细小的声音。如果一个工厂内有10万个轴承,不可能靠人工一个一个地去听。有了这套系统后,整个工厂的生产效率和产能会得到充分保证,产品质量也会提升,成本随之下降。借助于人工智能,在制造业,哪怕是非常细微的生产环节都可以实现智能化生产。”
人才培养:借助外脑筑牢发展根基
在平度技师学院多媒体班的课堂上,学生们正头戴VR眼镜,学习虚拟现实技术。作为今年学期的新增学习内容,平度市技师学院与青岛星鲨虚拟现实技术研究院共同开发虚拟现实课程,双方聚焦工业互联网发展趋势,发挥各自优势培养企业紧缺型人才。
除了与青岛星鲨合作培养虚拟现实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平度市技师学院还携手商汤科技,签约落地了全国首个人工智能产教融合项目。近日,学院信息技术系与商汤科技开展为期5天的人工智能应用师资培训。“双方共同打造人工智能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提供课程、师资培训和专业做法,后期会综合性有特色地打造三到五个课程。”平度技师学院工会主席李燕介绍说。
此外,平度市技师学院电气技术系教师李凯、牛宾到山东莱茵科斯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参加《智能生产线调试与维护》培训,为工业互联网领域储备人才。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工业互联网实训基地正在位于青岛中德生态园的山东莱茵科斯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加紧建设。未来,院校培养的工业互联网人才将在这里完成岗前实训。
今年,青岛市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一方面联合人工智能产业共同体院校和企业,开展应用培训和创业指导;另一方面,成立了青岛市工业互联网产学研合作联盟和中国第一所工业互联网学院,按照产业需求,“订单式”培养专业化人才。
青岛智能产业技术研究院近年为青岛市引进国家杰青4人次、国际知名人工智能与智能控制领域专家10余人次,包括欧洲科学院院士陈俊龙等,并自主培育中国科协青年托举人才1名、中国科学院关键技术人才1名、泰山产业领军人才1名、吸引多名外地高端人才落户青岛;与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协议共建人工智能与无人车联合研究中心,与澳门科技大学联合培养高端人才,与西安交通大学合作成立协同育人联合培养基地,共同打造智能产业人才的黄埔军校。
青岛工业互联网学院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引育高端师资,聘请全球顶尖学者和工程技术专家担任学院特聘教师,打造一支由“学术委员会、兼职教授、德国院士、国家外专、客座教授、产业教授”等组成的专兼职师资队伍。通过短训、派驻、项目合作等形式与合作企业联合培养师资,聘请行业实战能力强的科技人员作为客座教授、创业导师,邀请合作单位专家学者和产业教授参与具体的培训授课及实训活动。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