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知道·财讯热搜榜TOP10】运用新华睿思大数据平台,从各媒体信源数据抓取最近24小时财经新闻、事件、话题传播热度排行。
1、联合国报告:中国外资流入保持韧性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贸发会议)10月27日发布的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FDI)同比下滑49%,流入中国的FDI规模则相对保持了韧性。
贸发会议最新一期投资监测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全球FDI总规模为3990亿美元,同比缩水近一半,其原因是疫情期间各国采取的“封锁”措施导致现有投资项目放缓,而对全球经济前景的担忧也使得跨国企业重新评估是否投资新项目。
2、国家邮政局:“双11”日均快递量将达4.9亿件
据国家邮政局官方微博消息,10月28日,国家邮政局举行快递业务旺季服务保障专题新闻发布会。据国家邮政局市场监管司副司长边作栋介绍,今年的旺季范围自11月初至2021年春节(2月12日)前夕,共计103天。其中,“双11”期间(11月11日至16日)将出现旺季峰值,预计日均快递业务量达4.9亿件,约是日常业务量的2倍。
3、人社部:1至9月中国城镇新增就业898万人
10月28日,在国新办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人社部副部长李忠介绍,今年1-9月,城镇新增就业898万人,已完成全年预期目标任务的99%。9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5.4%,符合6%左右的预期调控目标。就业形势总体平稳、逐步回暖、好于预期。稳就业政策落地见效,重点群体就业得到较好保障,就业大局总体稳定。
4、银保监会:应注意甄别金融直播广告主体资质
中国银保监会网站10月28日发布《关于防范金融直播营销有关风险的提示》,提醒社会公众:应注意甄别金融直播营销广告主体资质,选择正规金融机构和渠道购买金融产品;认真了解金融产品或服务重要信息和风险等级,防范直播营销中可能隐藏的销售误导等风险;树立科学理性的金融投资、消费观念。
5、国内航线客运量三季度已恢复到98%
10月28日,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政策研究室主任吴春耕在国新办介绍,交通运输行业经济正在加快回归正常运行轨道。与老百姓出行息息相关的高铁、民航,客运量也呈现出快速恢复的态势。吴春耕介绍,民航方面,第三季度国内航线客运量已经恢复到去年同期的98%;铁路方面,三季度末,动车组旅客发送量恢复到去年同期的八成左右。
6、校外培训虚假宣传严重 小心背后套路贷
10月28日,中消协发布2020年第三季度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共受理消费者投诉219909件,其中,教育培训服务投诉有15639件,占服务类投诉总量的13.7%。报告显示,虚假宣传问题,预付式付款引发的“套路贷”、商家跑路,依旧是投诉的重灾区。
中消协提醒,《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规定:严格执行国家关于财务与资产管理的规定,收费时段与教学安排应协调一致,不得一次性收取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的费用。消费者在选择教育培训机构时应尽量选择短期付款方式,避免一次性大额投入;要仔细查看分期付款合同,严防分期变贷款;不建议消费者选择“培训贷”等信贷产品。
7、“滴滴打球”被判侵权“滴滴”品牌商标
近日,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审结了“滴滴打球管家”商标侵权及不正当竞争纠纷案,判令被告滴滴打球公司停止涉案商标侵权行为、停止使用包含“滴滴”字样的企业名称,并判令赔偿经济损失和合理开支共计70万元。
北京知识产权法院认为,涉案商标“滴滴”构成已注册驰名商标,滴滴打球公司的行为构成对驰名商标的复制、摹仿、翻译,极易使相关公众误认上述服务系“滴滴”商标所有人提供,属于“误导公众,致使驰名商标注册人的利益可能受到损害”的情形,侵犯了原告的注册商标专用权。
8、海澜之家前三季净利腰斩
10月28日晚间,海澜之家披露2020年三季报显示,公司今年前三季度实现的归属净利润“腰斩”。
数据显示,海澜之家今年前三季度实现的营业收入约117.78亿元,同比下降19.82%;对应实现的归属净利润约12.9亿元,同比下降50.69%。
9、北京将添12亿立方米天然气应急储备
北京市发改委10月28日披露,本市正在建设天津南港液化天然气应急储备项目。项目应急储备能力为12亿立方米,最大气化外输能力为6000万立方米/天,预计一期工程将在2022年建成。
10、蚂蚁集团今日申购
蚂蚁集团今日迎来“打新”。根据上交所信息显示,蚂蚁集团A股网上申购时间为10月29日,本次发行价格为68.80元/股,公司股票代码“688688”,本次发行网上申购代码为“787688”。网上初始发行仅6683万股,申购上限31.7万股,顶格申购需配市值317万元。
来源:新华社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