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青岛市农机中心实施“青蓝计划” 打造乡村振兴基层农技推广人才培养新模式

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青年农技人员是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骨干力量。今年以来,青岛市农机中心创新农技人才培养机制,组织实施“青蓝计划”,采取“师徒结对、以老带新、互学共进”模式,通过对优秀青年农技人员重点培养,以人才振兴助力乡村振兴,探索出了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农技人才培养与乡村振兴相互支撑和有机衔接的新路子。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以人才振兴促进乡村振兴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人才的重要作用,他指出,人才是第一资源,乡村要振兴,关键在人才。基层农业技术人才队伍是直接推广转化农业科技成果、开展农业生产服务的“常规军”,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基层农技人才队伍建设必须走在先、走在前。青岛市农机中心作为全市“四新”推广工作的龙头,青年农技人才培养意义重大,自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我市基层农技人员队伍建设进展迅速,技术推广成效显著。但依然面临着与现代农业发展不相适应的地方,体制机制不健全、专业化程度低、知识老化、青年专业技术人员紧缺、专业结构需要调整等问题。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青年是未来和希望。为加快培养青年骨干力量和专业技术带头人,青岛市农机中心在全国农村农村系统率先明确提出了“青蓝计划”。通过师徒结对、以老带新、互学共进,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搭建青年人才成长平台,营造“学技术、练技能、强素质、争一流”的浓厚工作氛围。充分挖掘中级技术人员的业务潜能,加快培育具备良好思想政治素质、掌握精湛专业技能、担起“立技强农、兴机富民”重任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筑牢了乡村振兴拱心石,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强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撑。

师徒结对、薪火相传:“青蓝计划”搭建传帮带平台

(一)导师聘任、师徒签约。2019年机构改革后的市农机中心聚集了农技、种子、植保、土肥、果树、花卉、农机、农经等各方面的农业高级技术人才,有全国农技推广突出贡献人才3人、享受国务院或青岛市津贴人才2人、全国和市级劳模3人、青岛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3人。今年初,青岛市农机中心举办首批导师聘任和师徒结对仪式,从高级专业人才中选择政治素质好、责任心强、能力突出、作风务实的9名副高级以上专家作为导师,从专业技术人员中遴选年龄在45周岁以下、工作踏实、虚心好学、积极进取的中级及以下技术职称的17名青年作为徒弟。通过“一带一”或“一带多”的形式确定师徒关系,师徒签订为期一年的培养协议。

(二)明职赋能、凝责增效。导师对徒弟传授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在项目实施、课题研究、论文写作、奖项申报、生产实践等方面给予指导,每月为徒弟讲授专业理论知识不少于1次,对徒弟开展田间地头技术指导,带领徒弟进行课题研究和项目实施,全面提升徒弟的业务知识和技能水平,徒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及时作出评价建议等。徒弟按照新时期现代农业发展对科技人才素质的要求,认真学习相关知识技能,熟悉理论知识、提高实践能力,在导师的指导下制定能力提升发展规划,包括目标任务、培养方式、具体安排等内容,主动争取导师的帮助,虚心学习,有疑必问,积极参与导师主持的项目或课题,跟随导师经常性深入一线学习专业技术,提高实践水平。

(三)典型引路、示范带动。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市、县、乡、村四级农技推广体系共同参与。中心深入实施“青蓝计划”,继续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按照“以市级为龙头、县级为骨干、镇村为基础”的协同工作机制,培育了一支一流的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在全市上下形成“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的浓厚干事创业氛围,全面提升了农技推广系统集成创新、指导服务、协同融合的能力。在充分用足用好“高精尖”人才力量的同时,聚力打造起了一支结构合理、年龄合理、充满活力的创新型专业人才队伍,为事业发展提供坚强人才保障。

弦歌不辍、协同培养:实践训练助力人才进步发展

(一)试验示范提升专业素养。农业技术推广,就是要通过试验、示范、培训、指导以及咨询服务等,把农业技术普及应用于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全过程的活动。在平度市仁兆镇东寨子村,通过大葱播种全程机械化试验示范,使学员掌握了从试验设计、田间布局、数据调查、统计分析、试验总结等基本的试验方法,掌握了农业新技术试验、示范、推广的基本路子和方法。

(二)研学实践助力学用贯通。按照“走出去学、请进来讲、沉下去教”的人才培育思路,结合“三夏”“三秋”生产,师徒们深入田间地头,结合开展农业技术指导,导师为徒弟们现场讲解尾菜堆肥、矮砧集约栽培苹果田间管理、茶叶标准化生产、土壤肥力提升、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农机农艺融合等专业技术。参加花生机械收获演示现场会,现场观摩高油酸花生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技术集成试验示范和花生机械化收获作业。在基地,手把手教授花生种植技术,开展崂山绿茶制茶工艺流程研学以及茶业采摘实践活动。通过8场次集中性教学实践和劳动实训,徒弟们学思用贯通,把导师们在小课堂上讲解的理论知识转化成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协同培养提升创新能力。深化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加强联合人才培养机制。联合青岛农业大学、五洲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中国农大国家农业绿色发展研究院和莱西市农业农村局等4家单位在莱西市店埠胡萝卜基地建立区域农业绿色发展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目前该基地已获省教育厅立项。依托该基地,高校在培养研究生,储备专业人才,“青蓝计划”学员在该基地同时参与培养计划,及时了解学习最新前沿理论知识,不断提升专业理论素养和创新实践能力与水平。

匠心逐梦,玉汝于成:“青蓝”计划育才成效显著

(一)师徒援陇助力脱贫攻坚。今年6月到9月,“青蓝”导师张云伟、学员庄顺龙参加了青岛市农业农村局为期3个月的援陇农业工作队。2人因地制宜、因地施策,探索创新使用“三个一模式”,为陇南市援建起了西部地区领先水平的全程机械化技术推广示范基地,助推当地马铃薯主导产业的提档升级。援陇示范基地是青岛市首个在异地建设的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示范基地,是市农业农村局第一个“东西协作”农业技术合作交流基地,技术领先、装备先进,彰显了农机化扶贫特色。示范基地的建成,直接受益贫困户458户,覆盖马铃薯原种繁育基地2000亩、一级种繁育基地5000亩作业范围,可为陇南市130万亩马铃薯提供马铃薯全程机械化技术支撑。捐赠一批农业机械、提供一套关键技术、培育一批技术带头人“三个一模式”可复制、可推广。

(二)职称晋升激活内生动力。自实施“青蓝计划”以来,通过高级专家“传帮带”,以老带新,有力促进了中青年专技人员快速成长成才,为中心可持续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首批17名学员中已有3人获得副高级职称资格。依托“青蓝”计划,组织开展农技专家下基层、科技下乡等活动,着力培养了一批“土专家”“田秀才”型的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今年413名职业农民参与初中级职称评审工作,初级通过评审229人,通过率80.1%;中级通过评审91人,通过率71.6%,有效调动了新型职业农民学习和应用农业科技知识的积极性,促进了新型职业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有效推动了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的科学、有序和健康发展。

(三)精准帮扶聚焦服务大局。服务全市农业农村工作大局,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成果留在农民家。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5篇,参与制定的13项市级地方标准规范项目获青岛市标准化委员会立项计划,参与山东省丰收奖课题1项、青岛市科技进步奖2项,出版《青岛耕地》著作1本。注重强化一线意识,在农业技术推广一线中锤炼“三化一型”干部,在一线指导服务中创造成果和培树典型。着眼“想透、说清、干实”,组织学员上台述讲,以“三述”推动工作提质增效。结合联镇帮村“四联四送”,自活动开展以来,“青蓝”学员在66个村开展帮扶活动,进村入户精准帮扶228人次,推广新品种、新技术30多项,实地解决生产难题66个,帮助农户直接增收近300万元。全面开展科技下乡活动,深入基层服务300余次。

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乡村振兴才能跑出“加速度”,市农机中心依托“青蓝计划”,加强对基层农技推广队伍的培养,助力青年技术人员快速成长,培育和提升其政治素质、技术水平、社会责任,为青岛都市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持和技术服务支撑。

(通讯员 王晓梅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