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青岛城市发展“总战略”:抓住开放发展大势、加快建设创业城市

如果在未来某个时段回顾现在,10月24日召开的中共青岛市委十二届八次全体会议,无疑是青岛城市发展史上的一个关键标志点。

会上,审议通过了两个对青岛接下来发展至关重要的文件——《关于以更高水平开放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建设创业城市的十条意见》,这两份《意见》,堪称青岛迄今为止最完整的城市发展“总战略”,必将对青岛高质量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青岛这艘大船要盯住哪颗星、驶向哪里去,已经以最清晰、最明确的状态呈现在世人面前:

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建设创业城市。

青岛的发展推开了一扇新的大门、进入了一片崭新的空间,大有可为也理应大有作为。正如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王清宪在大会上发出的号召:

“新的发展格局,需要拿出新的务实举措,锻造新的素质和能力。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的正确领导下,攻坚克难、开拓进取,创新路数、改变打法,翻开青岛开放创新改革的新篇章,迈出建设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国际大都市豪迈的新步伐!”

01

为什么是开放?为什么是创业?

在疫情下加速演进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时代潮流提出了新命题、国家战略提出了新需求、城市发展也迎来了新机遇。

在王清宪看来,青岛要顺势而为、乘势而上、聚势而强,这个势,就是习近平总书记给青岛谋定的开放发展大势。

作为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城市,成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核心区龙头城市、“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重要节点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主要节点”双定位城市、“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所在城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和港口门户城市,青岛在国家开放发展的不同阶段,承担且完成了不同的使命任务,如今中国的开放发展又到了一个新阶段。

目前,世界秩序在剧烈而深刻变动,全球化遇到逆流,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加快重构。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审时度势,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重大决策。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走到了一个新的重要时刻。

青岛是东部沿海发达城市、“北方第三城”、黄河流域的经济出海口,青岛还是东向日韩、西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重要节点城市;在新发展格局中,青岛既是内外双循环的“双节点”,又是国内东西南北大循环的“双节点”。这种连接南北、贯通东西的“双节点”价值,给青岛带来了巨大的市场增值空间。

正是看到了开放发展大势在新时代带给青岛的巨大机遇,王清宪才会倍感“急迫”:“我们要乘着习近平总书记赋予青岛的开放发展大势,以唯恐失之交臂的紧迫感推动开放、创新、改革,让开放发展、创新发展的理念注入城市每一个人的心中,成为我们的思维定式和行为模式。”

建设创业城市,正是青岛深度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实现更高水平开放发展的重要内容和支撑。创业城市是一个具有完备创新创业生态,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竞相迸发,各类创业主体都能够实现创业梦想的城市。

“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本质上是让各类要素资源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上,以更高的效率、更低的成本快速循环流通,也就是让人、财、物在国内和国际间更自由、更便捷地往来循环。而青岛提出建设创业城市,就是通过创业这个主题,把城市发展所需的各类创新创业要素更快、更多、更好地集聚起来,面向更大的市场空间优化配置资源,推动实现以更高水平开放引领高质量发展。

02

开放创新改革新局面,动力压力同在

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在激烈的城市竞争中,青岛站在中国新一轮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最前沿,担当起国家战略的重任,不是历史偶然。

正如王清宪所说:“青岛是城市中的‘独角兽’,是说青岛不是白手起家的创业者,而是有雄厚基础、有优越条件,极富成长性和引领性的城市‘独角兽’。”

41个工业门类中拥有39个大类,叠加建设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的信心、决心和契机,为“四新”经济提供了丰富的应用场景;沿黄流域“出海大通道”的打造,北方地区首条内贸货物跨境运输航线的开通,青岛迈入“双港口口岸”城市之列,这是协同胶东、服务山东、辐射黄河流域乃至整个北方地区的底气;而且青岛拥有连接南北、贯通东西的“双节点”价值,对促进各类市场资源要素加速流动、循环、联通有着独特的枢纽作用,而青岛独特的枢纽作用,正得到市场的认可:

目前,北汽整车制造总部基地、华夏基石(中国)企业总部基地、中国中铁晋鲁豫区域总部、大唐网络青岛机器人总部基地、竹云科技北方区总部、科大讯飞山东总部等一批引领性项目已在青岛先后落地。

于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考验的不仅是一座城市的底蕴,还有一座城市的冲劲与活力。

在王清宪看来,青岛天生就具有创业城市的特质——年轻、有活力、有冲劲、不怕失败,没有包袱,就像一个20来岁的年轻人。青岛“年轻”的特质,也正吸引着创意创造的年轻力量,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将青岛作为实现梦想的地方。今年7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发布了《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青岛入围2019-2020年度“中国十大美好生活城市”榜单,值得注意的是,青岛还成为18-35岁年轻人心目中的五个美好生活城市之一。

而且,青岛的顶格战法,以及营造的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技术链“四链合一”加优质高效政务服务环境的“4+1”发展生态,正汇聚起市场主体对青岛新一轮城市竞争的信心。1-8月份,青岛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0%,其中,民间投资增速加快,增长18.0%,比1-7月份提升6.2个百分点。市场和资本投资青岛的热忱,是对青岛“创业城市的特质”最好的肯定。

但同时也要看到的是,青岛已经“退无可退”:在城市竞争上,成都、南京、宁波、无锡等正在加速抢跑;在产业发展上,青岛已经错过信息化、消费互联网重塑城市格局的浪潮。因此,青岛建设创业城市,就是要直面当前城市发展的激烈竞争,直面“退无可退”的现实压力,进一步强化进取意识、奋斗意识,以时不我待的危机感、紧迫感,重拾信心、鼓荡激情,二次创业、再次出发。

03

落实路径:用市场机制激发青岛活力

王清宪不止一次“科普”过,市场机制是通过供求、价格、交换等市场的内在机理来实现的。《关于以更高水平开放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建设创业城市的十条意见》中,一条条细则指向的,正是市场机制中的每一个环节。

例如招引国际人才上,青岛完全在围绕着市场规律寻找突破口:

突出13个产业编制全球人才招引目录,从市场需求中确定人才招引方向,按需供给,也确保人才来青的发展空间;

建立海外高端人才外汇服务信息共享机制;高层次人才发放人才“服务绿卡”,享受子女入学、医疗保健等便利服务。这是从人才“客户需求”角度,制定人才招引条件。

再比如科研成果转化,这一直是青岛的短板之一。本次青岛的新打法,就是瞄准了科研成果转化的全链条精准出击:

在源头方面,青岛提出建立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的科研工作机制,打破唯论文的舒适圈;同时鼓励科研人员创新创业,对离岗创业的,经原单位同意,可在3年内保留人事关系。

在产业链中游,青岛提出了培养职业化技术经理人,还鼓励事业单位自主设置流动岗位,引进建设技术经理人队伍。同时借助青岛领先半个身位的工业互联网优势,鼓励研发机构和人员登录卡奥斯等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众包众筹众创,促进资源互动耦合。

在下游的企业端,则明确提出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智能改造等享受技术改造补贴,根据不同条件给予不同奖励。

从上到下,青岛的政策覆盖了全链条。

对于如何用创业城市打通青岛高质量发展的各类资源要素,青岛也有完善规划:

打造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技术链“四链合一”加优质高效政务服务环境的“4+1”发展生态。

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13条重点产业链,精准开展“双招双引”,推动行业融合创新、全景化应用。

用资本的力量助推创新创业,畅通基金与产业链、创新创业群体对接渠道,为各类主体创新创业提供强大的资本支撑。

用市场的逻辑引才、育才、用才、留才,健全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人才引育用评机制,培育适宜人才成长的创新创业氛围。

提供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提高投资贸易的便利化、法治化水平,完善城市基本公共服务,涵养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城市文化。

青岛是一座青春之岛,具备有活力、有冲劲、不怕失败的年轻城市心态;青岛是一个正在创业的城市,工业门类齐全的基础,叠加建设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的信心、决心和契机,给“四新”经济提供了丰富的应用场景;青岛还是城市中的“独角兽”,不是白手起家的创业者,而是有着雄厚基础、优越条件,极富成长性和引领性的城市“独角兽”。

新的发展格局,新的务实举措,翻开新篇章的青岛必将闯出新时代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