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学思践悟】深圳精神——深圳奇迹背后的成功密码

深圳经济特区四十年快速发展,不仅收获了巨大的物质财富,更重要的是孕育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盘点在深圳的收获,感悟最深的是深圳精神,青岛“学深圳、赶深圳”最应该学的也是深圳精神。深圳精神,复杂而统一,共同形成了这座现代化年轻城市的灵魂,成为影响全国、被广泛讨论的热点,可为我们学习借鉴。

什么是深圳精神?我们看到听到最多的是“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12个字,实际上,这是指特区精神,深圳、珠海、厦门、汕头、海南等经济特区共有的精神。官方对深圳精神的凝练、概括和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1987年,深圳特区第一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把深圳的拓荒牛精神概括为“开拓、创新、献身”6个字;

1990年,深圳市召开第一次党代会,把深圳精神提炼为“开拓、创新、团结、奉献”8个字;

2002年,深圳市开展了“深圳精神如何与时俱进”的大讨论,最终确定将深圳精神概括为“开拓创新、诚信守法、务实高效、团结奉献”16个字,沿用至今。

而在深圳体悟实训一个月来,我感受最深的深圳精神,主要有四个方面:敢闯精神、创新精神、契约精神、法治精神。

敢闯精神

“青深学堂”第四季第一讲,袁晓江教授讲到“闯和创成就了深圳”,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邓小平在1992年南巡时就指出,“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从“敢闯敢试”的经济特区到“先行先试”的先行示范区,40年来,秉持这种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在“杀出一条血路”的路上,深圳不断自我超越,创造了1000多项“全国第一”,探索出一系列可复制推广的宝贵经验。

深圳取得举世瞩目的发展成绩,离不开追求卓越、崇尚成功、宽容失败的精神支柱。来深圳20多天里,先后认识了近百位企业家,听到最多的故事就是,他们经常发现有个朋友突然联系不上了,创业失败回家乡去了,但是没过多久,又会在深圳出现,继续创业。创业失败在家乡会招人白眼,但是在深圳创业失败从头再来,不会有人看不起。正是深圳宽容失败的创业环境,广大创业者在特区里有了归宿,华为、大疆、腾讯、比亚迪等一批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企业相继涌现引领行业发展。

青岛要打造创业之都,就要着力营造敢为人先、宽容失败的文化和社会氛围,不断激发全社会的创业创造激情。

创新精神

“改革创新是深圳的根,深圳的魂”。实训上班第一天,适逢《深圳经济特区科技创新条例》有关内容发布,实训单位香港城市大学深圳研究院陈俊铎院长给了我条例全文,拜读之后非常震惊。作为我国首部覆盖科技创新全生态链的地方性法规,条例9章101条,作出了不少鼓励和保护科技创新的制度设计。比如,基础研究投入不低于市级科研资金的30%、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70%以上归属科研人员、“同股不同权”保护创新企业稳定发展等,力度非常大。

要说深圳的改革创新开放,就不得不提蛇口和前海,深圳改革开放的“开山炮”是1979年在蛇口打响的,新一轮改革开放“桥头堡”的是前海,被誉为“特区中的特区”。学习借鉴深圳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创新经验,加快推进青岛自贸片区创新发展,是此次体悟实训西海岸新区实训队承担大课题,先后3次前往前海调研考察。2015年以来,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累计推出制度创新成果520项,其中,在全国复制推广51项、粤港澳大湾区复制推广5项、全省复制推广69项、全市复制推广165项,平均三天一项制度创新成果,被誉为“前海模式”,这里已经成为创新高地。

深圳敢于创新,一个重要原因是不断健全完善容错免责、尽职免责制度。早在2006年3月20日由深圳市人大常委会颁布实施的《深圳经济特区改革创新促进条例》,就有免责条款。第四十一条,改革创新工作未达到预期效果,但是同时符合以下情形的,可以免于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改革创新方案制定和实施程序符合有关规定;个人和所在单位没有牟取私利;未与其他单位或者个人恶意串通,损害公共利益的。刚刚公布的《深圳经济特区科技创新条例》,也有专门提出“建立科技成果决策尽职免责机制”。

青岛学习深圳创新精神,更重要的是要健全完善容错免责机制,并形成具体案例,真正打消基层顾虑,避免决策和执行时瞻前顾后,错失发展良机。

契约精神

来深圳体悟实训第一次听企业家讲的故事就是关于“契约精神”,这位深圳企业家在北方城市要投资建设一个项目,协议内容他们逐字逐句认真研究,最后与当地政府签署了协议,但最后项目落地时,具体合作单位要求把协议明确规定的一些内容重新评估,说“协议没有人看的”,这在深圳是不可想象的。

到底什么是契约精神?所谓契约精神,是指存在于商品经济社会,而由此派生的契约关系与内在的原则,是一种自由、平等、守信、救济的精神。契约精神不是单方面强加或胁迫的霸王条款,而是各方在自由平等基础上的守信精神。

对契约、法治、规则的遵守与敬重,是深圳得以成就自身传奇并持续成长的最大奥妙。敢闯精神、创新精神、实干精神等等,都建立在契约精神之上。

而深圳之所以能够催生出较为成熟的契约精神,与长期以来奉行的打造小政府、大社会的现代服务型政府理念有关,“有事服务、无事不扰”,让政府的归政府,市场的归市场,社会的归社会。

从实训以来参与深圳有关项目谈判情况看,在“双招双引”效率方面,深圳并不比青岛快,但是深圳不管是企业还是政府都更讲契约精神,协议条款一定会反复、认真地研究,只要协议签定了,确定的事项严格执行,扶持政策清单化推送、一键式申请,奖励、扶持资金静悄悄到账,不用到处找关系。

这方面非常值得青岛学习,一方面,政府一定要讲诚信,去年以来,青岛就政策兑现做了很多工作,落实了很多以前招商引资时承诺但未落实的事项,兑现了很多政策扶持资金,今年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正式印发了《关于依法推进公共政策兑现的指导意见》,将公共政策兑现纳入法治框架,关键在于落实落地落细;

另一方面,青岛也有很多企业没有兑现招商引资时承诺的事项,建议政府司法、法制部门牵头,对各类协议进行全面梳理,在严格兑现政府承诺的同时,严格督促企业兑现承诺,没有兑现承诺的,严格依法处置。

法治精神

法治精神,是现代文明的重要基石,也是最好的营商环境。2019年12月,中国社科院等单位联合发布《中国营商环境与民营企业家评价调查报告》,其中在法治环境指数得分方面,深圳位居全国第一。

自1992年7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授予深圳经济特区立法权以来,深圳以敢为人先的精神开展立法工作,截至2019年年底,深圳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共制定法规231项,现行有效法规169项;市人民政府制定规章319项,现行有效162项;今年又制定了个人破产条例、改革创新促进条例等条例,健康条例、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公开征求全社会意见。深圳初步形成了与国家法律体系相配套、与国际惯例相接轨、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法规制度框架。

在很多深圳企业家眼里,法治化和市场化已内化为深圳最显著的城市特色,是他们选择深圳、扎根深圳、获得成功的最重要因素。青岛学深圳、赶深圳,必须更加重视法治建设,在法治下推进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以立法创新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在改革开放更宽的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形成新的突破,特别是最近市委市政府聘任了高层次的法律顾问团,关键是做实,真正发挥作用,切实为改革开放提供更加有力的法治支持和保障。

五组 张家兵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