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是一个特别重视人的城市,“来了就是深圳人”、“深爱人才,圳等你来”是深圳的闪亮名片。尊重人、吸引人,让人来了感到舒服、踏实,既是深圳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也是深圳奇迹崛起的秘诀所在。
想尽一切办法把人引进来
深圳,不论是城市规划建设还是社会综合治理,无处不体现着“以人为本”的理念。从2016年开始,全市每年拿出44亿元人才工作预算,制定81条人才新政,涉及178个政策点,全力吸引人才落户深圳。“如果你认为自己是人才,你就对号入座,基本上能在深圳人才政策中找到对应的支持点。”这是深圳组织部副部长郑秀玉接受采访时说的一句话。从青岛和深圳人才各类指标的对比中也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深圳在这方面的投入收到了非常惊人的效果。当然创造出的成果也特别显著,发明专利、创造的高新企业数量、各类孵化载体都是青岛的数倍。而这类成果则更好的形成了人才的“吸铁石”,吸引着全世界的各类拔尖人才在这里汇聚,形成了滚雪球式的发展扩张之势。
动用一切资源搭建交流平台
深圳每天的展会、路演、沙龙、论坛等交流活动很多,涉及科技、金融、法律、文化等各个行业,为人才交流搭建平台,为成果共享提供机会。深圳各类政府牵头成立的协会也很多,仅福田区目前就有25家行业协会和社团组织,共同组建了“福田区人才服务联盟”,对照福田重点布局的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金融科技、微电子等新兴产业,定期开办主题论坛、项目推介、项目路演、人才沙龙、行业招聘、文化建设等活动,打造人才服务特色品牌,推动人才联盟形成“百花齐放、百将争鸣”生动局面。在深圳市科技创业促进会体悟实训期间参与和组织了南山区大小赛事、论坛沙龙、企业尽调等活动二十余场,从创业者参与的热情、导师的专业令我们敬佩,在对海普洛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进行项目尽调时,公司主要负责人一直说,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干部一直告诉他们:“有事来找我,没事别找我”,看似简单朴素的语言,实际上蕴含了政府爱惜人才和支持企业发展的深情,这种政府搭台无疑是深圳用才引才的大舞台和聚才兴才的助推器。
用足一切政策支持人才创业
深圳每天都在创新创业,这里也是创业者的首选之城。在“粤港澳大湾区”和“先行示范区”的双区战略驱动下出台了一系列的支持政策。深圳市在支持人才创新创业政策上研究的极其细致,按照初期创业规律构建了全链条支持体系。从创业起步、共享人才、品牌推广、商业模式创新和科研成果转化等关键节点都给予精准支持。面向海外人才设立招商引智联络点,设立海归创业港,通过制度和进入门槛,根据创业实力和创业成果提供不同程度的支持比例,同时创新推出人才创业天使基金,通过天使基金加大对优秀创业项目的投融资服务,帮助人才项目快速发展。
在实训队驻地的深业上城有个专业人才孵化器 “千智园”,这是由福田区委组织部与深圳市物联网协会共同开发建立的,旨在为院士等高端国家特聘人才提供产业落地加速服务,免费拎包入住。从2018年11月开园至今,已成功签约中科院院士、“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9名。
当前青岛正在充分发挥上合示范区、自贸试验区等一系列国家战略叠加优势,快速感召、集聚各方创新创业资源,加快建设创业城市,而这其中对优秀人才的感召聚集显得尤为重要。建议加强青深人才互动,借深圳之力助推青岛创业城市建设。
建立基于知识扩散的人才互动机制
所有创新、创业、新技术等的成功均是以知识为支撑。深圳快速发展的关键之一在于知识无限制的补充与扩展。青岛可以锚定深圳丰富的知识资源,构建基于知识扩散的人才互动机制。一是借力深圳人才知识积聚之势,以政府相关机构为主导,创建青深特聘科技人才库,为青岛发展提供人才资源支持;二是实现深度互动,以青岛规划项目为标的,开展项目合作,实现青深科研“项目共推·成果共享”;三是抓住深圳人才及项目外溢契机,积极搭建产业链条,提供市场资源,帮助项目在青岛打造示范工程,引流人才加入青岛。
通过构建协同创新创造“蝴蝶效应”
创新永远是发展的动力。深圳具有青岛不可比拟的人才集中、知识生产、产业集群、技术集聚的优势,青岛可以利用其优势选择精密机械、物联网技术、软件技术和文化创意类等可持续发展方向,与深圳构建协同创新的人才互动方式,通过建立起的“青深企业家联谊会”“青岛市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推介会”等活动实现知识向青岛扩散流动,共享创新成果,承接项目落地,创造出“蝴蝶效应”。
利用青岛资源承接孵化深圳项目
深圳虽然人才聚集、资源强大,但目前面临着土地资源紧缺、城市扩张速度太快等不利因素,存在孵化项目因无法落地而流失的情况。青岛与深圳同为海洋创新城市,可以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通过招商推介会、驻深圳办事处、体悟实训队、区市招商办公室等多种方式,深入考察调研深圳市孵化出的高附加值项目,同时加大对青岛的推介力度,开展“双招双引”实现项目无缝对接,为青岛蓄势。
10组 张文献 1组 陈雪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