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深圳将近一个月,无论是在实训单位交流,还是外出走访企业,无论是和在深圳创业的朋友坐下小聚,还是走在街边公车站的广告牌以及马路旁的宣传栏,“来了,就是深圳人”,这句话被提起的最多,也到处都能看到它的“身影”。
“来了就是深圳人”这不仅仅是一句简单的口号,更是深圳这座具有独特包容力和吸引力的城市身体力行的证明。表达着40年来,深圳这座城市的发展变化以及新时代的人文风尚。
“来了,就是深圳人”,只是著名的“深圳十大观念”中的一种。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敢为天下先”、“改革创新是深圳的根,深圳的魂”、“让城市因热爱读书而受人尊重”、“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实现市民文化权利”、“送人玫瑰,手有余香”、“深圳,与世界没有距离”、“来了,就是深圳人”——这“十大观念”既有独立的价值内涵,又构成了一个有机的价值谱系,从中不难感受到城市从保障经济权利、社会权利一步步向保障文化权利的演进,不难触摸到城市不断延伸的人文脉络。
经过查证,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已凝固成城市文化符号的“深圳十大观念”,只是缘起于网络上的一个帖子。
2010年8月1日,网友“为洗涤凡尘”在深圳新闻网的深圳论坛“我说深圳事”栏目发表了一个题为《来深十八年,再回忆那些曾令我热血沸腾的口号》的帖子。帖子里写道:“我是1992年2月来深圳的,之前在海南,当年咨讯不像今天这么发达,听收音机广播是一种时尚。坐在215路香蜜湖到火车站的公交车上,司机大佬正在听收音机,听到的头一句话就是——同在一方热土,共创美好明天。”文内还配了一张黑白照片,那是当年竖立在蛇口工业区的巨大标语牌:“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这个帖子引起了许多网友的共鸣。2010年8月20日,由深圳报业集团主办,深圳商报、晶报以及深圳新闻网联合承办的“深圳最有影响カ十大观念”评选活动正式启动,成为一项全城参与的文化盛事。
经过近一个月的网络征集,共征集到200条网友推荐的深圳观念,主办方从中筛选出了103条候选“观念”。由评选委员投票产生30条最有影响力的候选观念,并予以公布。在候选环节中,决定深圳十大观念最终名单的权力,一半在参与投票手里,一半则在由专家组成的评委会手里,而这些评委里,一个政府官员也不要,让“市民自己选”这样一种方式,将深圳的自由、开放,创新更体现的淋漓尽致。
评委会讨论现场言辞尖锐、硝烟弥漫、各路专家大声陈述理由,为自己中意的观念“拉票”,甚至吵得脸红脖子粗。连一直票选排名第一的“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也引起了一番唇枪舌剑。有评委表态道:“这已过时了,太强金钱和物质了,现在已经不合适了”。但马上有人反驳:“它是历史的产物,是最纯粹的深圳精神,这条毫无疑间应该入选,根本不必争论”。这种讨论一直维持到最后一轮投票环节。
最终,网络投票结果和专家投票结果中,有9条完全重合——与其说是英雄所见略同,不如说,“深圳观念”对生活在这个城市的每一个人的影响与塑造,是一样的。
是的,一部深圳史就是一部改革开放观念的发生史、传播史与成长史。改革开放以来,深圳的价值并不仅仅体现在被誉为“深圳速度”的现代化建设,不仅仅意味着节节拔高的楼群与连年递增的产值,而且是向历史贡献了这背后的领一时风气之先的观念。正是这样的观念,潜移默化地影响与塑造了深圳人,使得深圳在深圳人心中不只是一个地理坐标,还是一个精神坐标与文化坐标。
从历史的高处俯瞰,我们会清晰地看到,这十大观念就像指示牌样标示出了城市的发展肌理,解答了城市乃至整个国家在转型过程中所必须面对的问题。比如“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之所以当仁不让地居于“十大最具影响力观念”榜首,是因为它堪称深圳精神的逻辑起点。这句1981年出现在深圳蛇口的著名标语,今人视之只不过是道出了一个朴素的常识,但在刚刚走出思想禁锢的岁月,它无异于平地惊石破天惊,后来广为传诵的深圳精神与深圳速度正是脱胎于此。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响亮口号,对封闭时代的保守观念进行了有力校正,在姓“社”姓“资”的嘈杂声中显示了卓尔不群的勇气与胆识;“鼓励创新,宽容失败”一直是深圳最为人看重的城市品格之敢为天下先”,“改革创新是深圳的根,深圳的魂”构成了深圳精神的坚实基座;“深圳,与世界没有距离”展示了一个古国孕育的年轻城市热情拥抱世界的态度;“实现市民文化权利”指向了现代社会公民的权利和责任以及基本伦理;“送人攻瑰,手有余香”则让人感受到了一个城市的人文体温与一种朴素而永恒的幸福观;“来了,就是深圳人”这句城市拟人化的语气中蕴藏着平等、多元及公民权利义务意识……可以说,这十大观念拼出了一幅深圳的也是时代的精神图谱。
今天,参观位于盐田区大梅沙海滨公园的“深圳十大观念”浮雕文化墙,令我深有感触,为什么反映当代中国时代潮流的新观念会较早地诞生于深圳?从根本上来说,深圳观念其实是党中央战略新思想的具体实践,是“国家立场”的“深圳表达”。这些思想价值观念,说到底是彰显了“以人为本”的本质要求。审视青岛的城市精神,如果说青岛的城市精神是一片广袤无垠的蔚蓝的海,那么,从历史而下的每一个支流都融入其中,齐鲁文化,儒家文化,道家文化,殖民文化,移民文化,每一个支流奔腾而来,汇聚成一片气象万千的精神之海。海纳百川,成就了青岛城市精神的象征。我们相信,伴随着“学深圳、赶深圳”的不断深入,青岛这座与生俱来的宽厚大气、包容开放的气质,将成为推进青岛发展最需要的精神力量,成为引领全体市民奋发向上的精神动力。
二组 宋靖屹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