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学思践悟】系统联动,正本清源,让清水流向未来

体悟实训驻地毗邻笔架山公园。一进公园,便可见一渠清水哗哗流淌,浅浅的河水倒映着两岸的景色,河岸两边绿树成荫,虫鸣鸟啼此起彼伏。傍晚时分,市民们三五成群漫步河滨,在闹市中享受这条河流带来的静谧,好不自在。

这条位于深圳市福田区中心的河流,叫做福田河。河道全长6.94 公里,流域面积15.9平方公里,是深圳市民主要的休闲游览场所之一。谁能想到,在前几年,福田河还有约2.13公里的黑臭水体,周围臭气熏天,附近市民避而远之,更别提在附近休闲散步。

经调研了解,当年此处黑臭水体的形成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首先,福田河沿岸未彻底实现雨污分流,每逢雨季,超出截污管涵输送能力的部分雨水混杂着污水,溢流进入河道,从而污染河流水质。

另外,福田河河道空间被侵占、挤压,逐步改造为河流暗涵。河流暗涵长期处于黑暗、密闭空间中,还存在污水乱排、沉降不均匀、河道淤积问题,导致河流变成“死河”。

不仅福田河,前些年受生态空间有限、水环境容量小等先天因素,以及城市高速发展、相关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等现实因素影响,深圳310条河流中黑臭现象较为普遍。

然而,昔日人人避而远之的黑臭水体,经过专项整治提升,如今已变“邻避效应”为“邻利效应”,打造成了居民休闲活动场所,展现了深圳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名片”。

1.上下齐心,全面打响城市治水攻坚战

2015年,伴随着中央《水十条》颁布,深圳市委市政府把水环境治理工作摆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位置,于2015年底、2016年初全面打响治水提质攻坚战,实施“治水十策”和“十大行动”,制定出台《深圳市治水提质工作计划(2015—2020年)》,提出了“一年初见成效、三年消除黑涝、五年基本达标、八年让碧水和蓝天共同成为深圳亮丽的城市名片”的目标。

以福田区为例,近年来,福田区对 1410 个小区进行正本清源改造,对332 个排水口开展“净口行动”,全面查清整治排水管网问题。对福田河上游、新洲河上游等暗涵清淤截污,共整治暗涵 34 公里,新建排水管 20.1 公里,清淤总量7.29 万立方米。同时实施了垃圾清理、河口建闸、引水补水、充氧曝气等精细化、精准化工程。

目前,福田区成为全市首个污水零直排示范片区,福田河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Ⅳ类标准,主要指标达到Ⅲ类标准。如今在这清澈的河水边,人们桥上看风景,桥下赏鱼游,尽情与大自然亲密拥抱, 留住了城市的乡愁,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2.系统发力,治水与治城相互融合

像福田河一样,深圳市多条河流均有了“质”的变化。深圳市立足“治水与治城”融合,坚持治水和河道景观、沿岸风貌塑造相结合,正本清源与片区更新开发、园区升级改造相结合。

在顶层设计方面,邀请50多家一流水务环保机构,组成治水提质技术联盟,聘请12家一流水务咨询、设计、科研单位,确定“治水十策”技术路线。在技术路线方面,按流域实施大兵团治水,捆绑打包实施EPC模式,采用“地方+大企业”模式,推动黑臭水体治理步入攻坚提速的“快车道”。

深圳市以超常规的规模和速度全力攻坚,取得重大阶段性成绩。2016年至2018年,全市累计完成治水投资701亿元,是“十二五”的4倍;建成雨污分流管网约6000公里,年均建设长度是以前的10倍;完成小区正本清源改造8953个,新增污水处理规模134万吨/日。在流域内构建起“厂、网、河”一体化全要素的治河模式,实现了流域内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全达标。

通过这些工程的投入,全市146个水体基本消除黑臭,主要河流水质全面好转。今年1至6月,深圳河河口断面水质达到地表水V类,观澜河企坪、坪山河上洋断面水质达到地表水IV类。在今年5月公布的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排名中,深圳水质改善幅度居广东省第一位,在全国率先实现全市域消除黑臭水体,成为全国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

3.走进未来,打造万物相连碧道特色

根据治理目标,深圳市计划到2025年建成“碧一江春水,道两岸风华”的“千里碧道”,让水环境真正蜕变为“城市名片”。目前,深圳以及深汕合作区共有水库189座,市区坐落着多座水质净化厂。目前,封闭管理导致市民“近水而不亲水”,深圳市将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把水库打造成“公园式”生态水库,把水质净化厂建成公园绿地和科普基地。全市362条河流(含深汕合作区)将成为生态廊道、休闲漫道,给全市人民带来优质的“绿色福利”,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典范。

《深圳市碧道建设总体规划》以“治水治产治城相融合,生产生活生态相协调”为核心理念,建设安全的行洪通道、健康的生态廊道、秀美的休闲漫道、独特的文化驿道和绿色的产业链道。

规划依托水系串联生态要素,构建水绿交融、蓝绿相系的生态网络;以水为脉,构建连续休闲慢行系统;以水为底,承载水上运动、体育赛事、庆典活动,营造丰富的水文化空间;以水为纽带,串联沿线水质净化厂等水工设施,赋予其复合功能,并向市民开放。规划将以“一带二湾四脉八廊”的空间结构和“三条特色碧道线”为骨架,交织成为“道道相通,万物相连”的碧道网络。

三组 任彬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