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后疫情时代中欧企业“潮头立帆”驶向合作共赢

今年是中国与欧盟建交45周年,也是国际局势风云变幻的一年,在这一年里,新冠肺炎疫情及反全球化的潮起,令国际间合作交流一时陷入“停顿”状态。面对逆势,9月19日2020中欧企业家峰会青岛论坛的举办率先“破题”。会上来自中欧的企业家们面对新变局,把握新机遇,发展新经济,为构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格局集体发声。而作为东道主的青岛,潮头立帆,以“国际客厅”之名,打通国际间合作与交流的通道,再次向世界发出“青岛:在线等你”的邀请。

合作才能共赢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蔓延,世界经济发展陷入逆势,大部分国家都出现了逆增长的态势,如何在逆市中寻求新的发展机遇也是中欧企业家面对的重要课题。中外企业家联合会主席龙永图表示,当前国际形势的特点就是“切断”,国际贸易和投资的联系被切断,全球供应链和产业链的网络体系被切断,多个国家和多边体制的关系被切断。而此次峰会的意义就在于把所有被切断的重新“连接”起来。

作为中欧企业交流合作的高端平台,中欧企业家峰会自去年永久落户青岛,开启了“中欧两地双城举办”新模式,也成为中欧间交流合作的重要纽带。面对当下被切断的全球经济,该平台再次如约“启用”。2020中欧企业家峰会青岛论坛以“新变局 新机遇 新经济——共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共赢新格局”主题,关注当下中欧企业面临的生存困境及发展难题,为中欧之间的更深入更广泛的发展需求“良方”。

论坛高度重视企业之间的“对话性”和“合作性”。在疫情防控未放松的情况下,论坛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除青岛主会场之外,在英国伦敦、西班牙马德里、爱尔兰都柏林、意大利米兰设立四个海外分会场,采用视频连线的方式与主会场互动。论坛现场组织“圆桌会议”,由世界500强企业驻华高管与青岛的代表企业面对面交流共通探讨企业发展大计。

“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只有合作才能具有‘抵抗力’”,这是中欧企业家及经济专家在峰会中达成的“共识”,也是恢复全球经济发展的一剂良方。毫无疑问,中欧在全球经济体的“分量”,决定了中欧之间合作的重要性,中欧企业合作共赢,优势互补,才能发动起拉动全球经济复苏的“双引擎”。

参与交流的企业都对中欧企业间的合作充满信心。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祈斌在发言中强调:当下国际社会尽管出现了逆全球化、去中国化、自主化等变化,但是全球自由贸易的大趋势不会改变,中国作为全球最大消费者市场、最大制造业基地的地位不会改变,全世界产业互补、互利共赢的潮流不会改变。

新经济仍是新动能

面对全球经济的新变局,在合作共赢的前提下,未来中欧企业将在哪些领域展开合作?论坛中专家与企业家分享了自己的观点。其中,科技驱动下全球数字经济、工业互联网、5G等成为是各方热议的话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书记马建堂表示:“数字经济是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主力军,是浩浩荡荡,扑面而来的世界春风。”他认为,在新变局下,数字经济、数字技术的应用创新了政府的抗疫模式和社会治理的方式,助推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同时,催生的新型灵活就业发挥了经济社会稳定器的作用。数字经济下的新业态是我们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空间,应该采取多种方式支持其健康地发展。

中国移动集团原董事长、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高级顾问王建宙以5G为例谈谈如何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经济高质量的发展。他表示,5G网络建设将大幅度拉动投资,2025年预计5G投资会涉及到电信运营商、电信设备制造业、元器件制造业、建设施工企业、系统开发商等等。随着5G手机的价格下降正在出现手机的换机热,预计到2025年,手机的终端消费将达到1.4万亿元。

面对新经济市场巨大的“生产力”,实际上,近几年来青岛早就已经“谋篇布局”,其中,在工业互联网、数字经济、新基建、绿色发展、生物科技、医养健康等新经济、新业态领域都有了新的发展,尤其是在工业互联网领域,已经走上了国际舞台,今年以来,依托海尔卡奥斯工业互联网,青岛响亮提出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致力于推动资源要素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汇聚互动,打造了工业互联网全产业生态。

此外,在此次中欧企业家论坛举办期间中, 包括以太纳(eTheRNA)生物医药项目、中科创达智能芯片项目、声智科技山东区域总部、网速科技工业互联网超算数据中心、铁投分散式风力发电项目、比利时ProMethera肝脏干细胞药物项目、国际公铁冷链保税物流基地在内的17个合作项目进行现场签约,涉及总投资126亿元,而这一批新基建、新经济、新产业项目的签约实施,必将为青岛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跨界合作可助攻

中欧企业家峰会青岛论坛以“举办一场峰会、建立一个中心、创设一只基金、引入一批企业”为目标,在此次峰会上,青岛中欧企业创新合作发展基金启动,该基金由青岛国信发展集团牵头发起,青岛市科创母基金、青岛国信创新股权管理有限公司、青岛海洋创新产业发展基金有限公司、青岛海诺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参与出资设立,总规模20亿元,这部分资金将聚焦先进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海洋三大重点投资领域和方向。

实际上,金融业作为资本的来源也成为企业家关注的焦点。在此次峰会上,专家强调了资本的力量,相关领域的企业界和专家对金融业在“双循环”的新格局下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也进行了积极的探讨。

上海国际金融学院院长、国际金融中心协会主席,中国科技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美国工商管理学荣誉博士陆红军表示,目前金融业已经进入了“多重时代”,这个时代对于金融业的发展提出了更大的挑战。他认为,未来精准、及时、安全的金融服务、金融投资和监管模式成为双循环成功的核心要素。而金融要提供对双循环的服务,必须要牢记他的初心和金融的本质,金融本质是一种播种,不仅仅是一种收割。

针对双循环下,金融业与实体经济的创新发展专家们也提出了一些建议。高级经济学家、中国债券资本市场奠基人、国家开发银行原常务副行长高坚表示,经济发展的动力不是通过总量,也不是通过产业政策决定的,而是通过金融市场和企业家来决定的。而未来的发展,两个循环需要依靠金融企业家和实业企业家的合作与创新。两个循环靠的是金融企业家和实业企业家的结合,在走出去“一带一路”的时候也要靠这两部分企业家更好地结合起来。

大会还针对金融业的发展设置了圆桌论坛环节,参与论坛的青岛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郭少泉表示:资本的力量不容小觑,尤其是近几年它的发展让人咋舌。青岛银行作为地方银行,将努力打造自己的特色,在服务实体经济和好的民营经济方面加大力度,才能把自己做深做透。

青岛再次强力发声

其实,无论是转型中的制造业还是面临新挑战的金融业,还是近几年来呼声很高的新经济业态,参与论坛的青岛企业家都发出了与时代合拍的声音。就如青岛啤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黄克兴所说:“一个百年企业为什么能够穿越历史的风雨一直走到今天并且生生不息?在于这个企业能够踏准每个时代的节拍,与时代互动,不断创新,常变常新才能永葆活力。”

而青岛恰恰就是这样一座青春之岛,一座创业的城市,它以城市中的“独角兽”姿态,为青岛企业“走出去”“引进来”提供沃土。毫无疑问,此次盛会让青岛这个“国际客厅”再次站到了世界面前。这个“国际客厅”24小时在线,为有意进入中国市场的国际市场主体,以及有意对接国际市场的中国企业、地方政府,打造集展示、推介、路演、接洽、交易等功能于一体的平台。

而凭借国家战略、平台建设,配合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技术链“四链合一”加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4+1”的发展生态,如今青岛已经成为全球企业家、资本青睐的投资热土。面向青岛,就是面向胶东半岛,就是面向全山东,就是面向整个黄河流域,乃至中国更广阔的北方地区。而青岛作为中国长江以北地区国家纵深开放新的重要战略支点,在深化中欧开放合作中无疑也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龙永图表示,青岛在疫情防控的大背景下,举办此次峰会克服了多重困难,充分体现了青岛人在困难面前的担当精神,这种担当精神来自于坚定不移地执行中国政府改革开放政策的决心和行动,来自于青岛长久以来坚定不移的开放精神和创新精神。

如今的青岛的一举一动,世界都看得见。这是时代赋予青岛的使命,也是青岛肩负国家发展战略重任的担当。显然,此次峰会后中欧企业间的合作将更加深入化、广泛化。而青岛也借此盛会再次向全球强势发声:“青岛:在线等你”。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