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双循环”下的青岛资本力量:打通东西南北,整合国内国际

用市场的逻辑谋事,用资本的力量做事。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必然是跨越南北、东西互济、整合多种要素的循环。其中,以金融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具备全产业渗透、广空间覆盖、强资源整合的作用,作为东西南北大循环双节点城市的青岛,自然要通过金融,让资本的力量更高效、便捷地参与到 “双循环”格局下的资源要素大流动中,连接国内国际两个市场、辐射黄河流域以及更广阔的北方地区。

截至今年6月底,青岛在中基协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311家、同比增长24.9%,备案私募基金656只、增长42.6%,管理基金规模达949.2亿元、增长33.8%,私募基金管理人、备案私募基金增速均居全国第一位。即便在疫情的冲击下,上半年青岛金融业增加值依然实现了7.8%的快速增长,证券业交易额增长34.7%,保险业保费规模在计划单列市中仅次于深圳,居第2位。

青岛有资源也有能力,利用资本的力量推动“双循环”运行地更加顺畅。

01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

也是资本合作新平台

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是青岛在当下承载的国家战略和历史使命,这个新平台,一定也是资本流动的平台。

在2018年底,上合示范区金融服务中心成立的第一天,国家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就正式入驻,以此推进示范区金融服务保障机制建设的积极探索。

在2019年商务部发布的上合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中,则明确要求示范区建设要强化金融支持力度:支持青岛引进金融机构区域运营总部、分支机构或事业部;加强与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多边开发银行、丝路基金、中国-欧亚经济合作基金、上合组织银联体等合作,为上合示范区建设提供金融支持;支持在上合示范区注册企业的境外母公司或控股子公司按规定在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支持上合示范区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

此后,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光大银行、招商银行、青岛银行等5家金融机构与上合示范区达成合作协议,为上合示范区建设提供融资、融智支持,推动上合示范区的高质量发展。

今年以来,以青岛为平台,面向“一带一路”的高端金融机构,在疫情冲击下依然向青岛加速聚集。

国家电投基金公司将在青岛设立首期规模30亿元、总规模100亿元的中俄能源合作投资基金,并在新能源发电、综合智慧能源、智能农业等领域开展深入合作。

主要发起人为中国进出口银行的欧亚基金,拟推动上合组织股权投资机构联合会相关筹建工作,倡议将联合会秘书处设立在上合示范区,作为常驻办事机构,打造“一带一路”国家主权基金的合作平台。

中俄能源基金和欧亚基金将充分发挥基金的引导作用,与青岛合作抢抓创投风投、“新基建”等发展机遇,促进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技术链“四链合一”,加快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

上合示范区内第一家专设银行机构——青岛农商银行上合示范区支行也于今年成立,通过产业基金、投贷联动融资、机构化产品等途径,重点加大对园区内重点建设项目、民营企业以及示范区内居民的金融服务支持力度。据统计,今年以来已累计提供融资12.46亿元,为越南、孟加拉、罗马尼亚、巴西等境外投资项目提供资本支持。

截至目前,上合示范区已与32家金融机构签订合作协议,其中,11家金融机构入驻上合示范区金融服务中心,设立各项基金总规模达170亿元,各金融机构累计支持园区基础设施和载体项目建设资金达410亿元。

02

财富管理

青岛“特色”资本枢纽

2019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接近100万亿元,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30%左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7万元,与高收入国家的差距进一步缩小,财富管理正在成为中国金融市场的强劲风口之一。

而青岛是全国唯一一个以“财富管理”为主题的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本身就是获得国家政策支持的资本枢纽节点。

风口之下,银行、基金、理财公司等加速向青岛集聚,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青岛连续拿下了光大理财、意才基金销售、青银理财、兴华公募基金四张含金量十足的金融牌照。

其中,光大理财凭借50亿元的注册资本,成为青岛目前引进的规模最大的金融机构,也让青岛成为继北京、上海、深圳之后,第4个拥有理财子公司的城市;意才基金则是2017年我国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以来,首家获批的外资商业银行全资控股的基金销售机构,青岛也因此成为外资金融机构更深入踏进中国金融市场的“始发站”。

财富管理一头连接着居民对财富保值增值的需求,另一头连接着市场主体的投融资需求,是整合社会资金、加速资本流动的桥梁和管道。财富管理一方面有利于增加居民的财产性收入,提升居民消费能力和消费水平;另一方面,有利于稳定和增长居民预期,提升消费意愿,加速消费引领对中国经济的带动效应,不仅有利于助力扩大内需、内循环,构建更加强大的内需体系,更有利于促进投资和消费量者之间的正向反馈,形成良性循环。

03

制度创新

为资本寻找更多应用场景

作为制度创新的前沿阵地,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的获批,本身也意味着青岛在金融上有了更大的制度空间,为资本寻找更多应用场景,让资本配置国内国外两种资源,赋能“双循环”的发展格局。

根据自贸试验区相关政策,青岛得以支持本地法人银行开展股债联动业务试点、开展资本项目收入支付便利化改革试点,探索更多样化的金融路径。

青岛的制度创新也紧跟自贸试验区的政策而来:2019年12月,青岛银保监局印发《关于辖区银行业保险业支持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青岛片区建设的通知》,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成为我国6个新设自贸试验区中首个获得银保监会政策支持的区域;2020年初,青岛发布《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青岛片区金融改革创新试点实施方案》,35条举措涉及金融机构聚集、金融对外开放、金融创新,跨境投融资便利化等多方面。

青岛片区的金融创新实践也在更大制度空间下,取得了更多战果:

青岛银行创新中新货币互换低成本融资业务模式,成功操作全国首笔货币互换项下新元贷款业务落地青岛片区;

中国银行青岛西海岸新区分行为境内知名投资公司的境外基金公司开立片区首个人民币NRA账户(Non-Resident Account,即境外机构在境内开立的账户),推动“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试点任务落地;

中国银行西海岸新区分行为片区外资企业办理“单一窗口”项下跨境汇出汇款业务,全程无纸化操作,足不出户即可办理跨境汇款支付。

“双循环”格局下,资本走进青岛,走进的是东西南北大循环重要的北方枢纽,面对的不仅是青岛,而是胶东半岛、山东全省、黄河流域乃至整个中国北方,以及由此延申而去的“一带一路”沿线广袤市场。

来源:回澜听涛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