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财经日报/青岛财经网(记者 宋佳)近日,青岛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快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全面赋能城市发展,让城市更聪明一些、更智慧一些,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力争到2022年,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走在全国前列,达到城市“慧”思考、产业“慧”融合、社会“慧”协同的发展目标,实现城市云脑“一体贯通”,公共服务“一网通办”,社会治理“一网通管”,基层社区“全线联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全面融合”,城市物联感知体系“全域感知”。
“慧”思考
城市云脑夯实智能基础
记者在发布会现场获悉,该项工作主要从建立统一标准规范体系、加快城市云脑建设、加强数据资源汇聚共享三方面推进。
在标准制定层面,在国家、地方、行业相关标准的基础上,结合城市云脑平台建设、系统对接、数据共享、应用服务等实际需求,制定统一、开放、可操作的标准和规范体系;在加快城市云脑建设方面,统筹城市云脑顶层设计和总体架构,集约化建设青岛市城市云脑。按照统一、开放、可操作的标准和规范体系,实现系统互通、数据和应用共享。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城市云脑智慧化水平,为政府决策、社会治理、公共服务、产业发展提供支撑。
在加强数据资源汇聚共享上,完善人口、法人、公共信用等基础数据库,加快建设重点领域主题数据库,加强社会、产业、互联网等领域数据汇聚,为风险防控、应急调度、公共决策、协同治理提供大数据支撑,依法依规推进公共数据开放。
“慧”服务
数字政府提升公共服务
与传统政务信息化相比,数字政府更侧重从新视角引领政府治理模式创新发展。在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方面,加快构建一体化网上政务服务体系,推动企业和群众办事线上“一网通办”,线下“只进一扇门”,现场办理“最多跑一次”。
在加快“一码通城”试点上,充分利用二维码、人脸识别技术,在政务服务、交通出行、医药卫生、文化旅游等领域开展试点,推进一码通用、无感通行、便捷支付;在加快智慧医疗建设方面,加快全市医疗数据共享,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实现流行病学和溯源调查、智慧分级诊疗;加快构建“医疗+养老”智慧服务体系;完善智慧人社服务,拓宽社会保障卡公共服务应用,深化大数据在人社信用评价、人社服务画像、个性化推荐等方面的应用;
在智慧教育和智慧文化旅游体育建设方面,构建集教育管理、教学资源、智慧校园于一体的一站式“互联网+教育”大平台,加强先进技术与教育教学全过程深度融合;加快旅游大数据平台建设,加强与旅游互联网企业深度合作;统筹全市体育健身资源,推行全民健身网上查询、网上预约、网上指导,提升公共体育服务水平。
“慧”治理
数字社会优化社会治理
记者了解到,在推动数字社会建设,提高社会治理能力方面,《意见》将在智慧应急、智慧公安、智慧交通建设,提升司法、市场监管、生态保护、宏观调控、海洋等领域智能化水平开展相关工作。
其中包括:运用数字技术提升公共卫生突发事件防控救治水平;发展智慧警务,推进人脸识别、视频结构化等技术在社会治安领域的应用;推动交通数据资源向社会开放,提供交通运行状态查询、路线规划、智能停车、智慧充电、无感支付等智能交通服务;提高数据汇聚、事中监管、趋势研判、协同联动等能力,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增强社会诚信和自治能力。
“慧”社区
数字社区夯实管理基础
社区是城市管理实施的最小单位,居民的基本生活服务需求也较多地集中在社区这“最后一公里”的范围内。《意见》指出,要提升智慧社区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老旧居民小区改造和新建居民小区应当参照智慧社区标准执行;推动智慧街区、智慧园区建设,增强街区、园区的现代、时尚体验以及协同管理能力。
青岛市大数据局副局长王东翔在采访中介绍,智慧社区能够提升社区的治理能力,提高社区服务水平,并且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在今年的疫情防控、应急处置等方面,智慧社区发挥了重要作用。4月,山东省大数据局公布了关于智慧社区的标准,主要包括了四个方面:基础设施、社区服务、社区安全、服务创新建设。建设智慧社区不能“一刀切”,要鼓励各个社区在达到基本条件的情况下,根据自身特色多创新,做出智慧社区的特色亮点。目前,青岛已有不少社区初步达到了智慧社区的标准,且各有特色。
关于下一步建设智慧社区的重点方向,王东翔告诉记者,首先是要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手段,加快智慧社区建设,提升社区的安全防护能力和治理能力,重点提高社区的服务水平,推动传统社区建设向智慧社区建设转变;其次是加快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智慧社区、智慧街区建设的指导意见》,构建智慧社区基础设施服务体系、治理体系和建设模式的创新;最后是要加强顶格推动,提升社区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纳入十五个攻势之一的“高效青岛建设攻势”。
“慧”融合
数字经济赋能产业升级
数字经济也是转型经济。《意见》指出,从培育壮大数据应用生态、搭建开放式行业发展平台、加快发展数字产业、重点建设特色数字经济园区等方面展开相关工作。
在培育壮大数据应用生态上,积极探索实现公共数据、社会数据、企业数据等多源数据协调应用,搭建创新应用“试验场”和“孵化器”;在开放式行业发展平台的搭建上,推动工业、轨道交通、海洋、港口、物流、金融等重点领域龙头企业依托上下游产业资源,建设开放式行业发展平台;重点推进5G高新视频园、青岛国际创新园等数字经济园区建设,鼓励数字产业向重点园区靠拢,推动更多人才、技术、资本等资源要素向平台集中。
“慧”感知
数字设施构建物联感知体系
当前,基础设施建设是承载整个智慧城市的“底座”。《意见》指出,要加速多功能杆、柱、桩等新型智能感知设施建设,完善城市“触觉感知”网络;构建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的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网,打造城市“视觉感知”网络;加快全市视频监控资源共享平台建设,整合公安、交通、住建等视频资源,推动物联感知体系整合及跨区域、跨部门调用共享,打造城市“神经元网络”。
“智慧城市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会一蹴而就。特别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标准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提升,所以说智慧城市建设没有终点,永远在路上。”王东翔告诉记者,下一步,青岛市大数据局将积极推进新型智慧城市相关建设工作,继续推进海尔海纳云等企业和智慧城市建设,继续持海尔卡奥斯、智能充电云、轨道交通云、海洋大数据中心、多式联运中心等云平台相关工作,推动更多人才、技术、资本、数据等资源要素向平台汇聚,力争实现政府搭台、企业运作、社会参与的多方投入模式,形成一个长期的良性、可持续发展的运行机制。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