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今年青岛11学子通过强基计划冲进清北,明年这一数字会是多少?

9月,265名山东学子通过强基计划走进了高校大门,而其中74人更是走进了清华和北大的校门。据了解,74名学生中,青岛籍学生有11人,占到了14.9%。

今年青岛共有48名考生被清北录取,这样算来,通过强基计划上清北的人数占到了两成多。强基计划首年,这样的数据让人振奋,同时也留足了思考空间。

强基首年,招生略显冷清

8月30日,西安交通大学发出了《关于2020年强基计划校内补充选拔的通知》,该校2020年强基计划将面向校内新生公开补充选拔,共计5个专业71个招生计划。根据学校5月初公布的强基计划招生简章,计划招收5个专业共计210人。这意味着,西安交通大学的强基计划之前仅完成了不足三分之二,并且5个专业都未完成招生计划。

这种情况不止西安交大一家。根据南开大学此前公布的情况,学校计划招收6个专业共计150人,但入围标准公示中,不少省份的专业分数线显示空白。以山东为例,南开大学只公布了在山东的4个专业(历史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哲学)的入围分数线,但在最终综合成绩录取分数线公示中,却只公布了山东3个专业(历史学、物理学、哲学)的分数标准。这意味着,南开大学在山东至少计划招收4个专业的考生,但最终只招上了3个专业。

而参与强基计划招生的一所驻青高校——中国海洋大学,也面临同样的情况。学校的招生计划为30个,而实际只招收了25人。据某C9高校招生负责人向青报教育在线透露,今年学校在山东通过强基计划录取到的学生数量在5至10人之间,并未完成招生计划,而整体来看,36所强基计划高校完成情况普遍不乐观,甚至北大的招生计划也没有完成。

强基计划是升级版自主招生?

如果把视线转回考生这一端,高校的招生情况其实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各地的高考强基表现。据山东高考专家为青报教育在线的分析,山东强基265人的数据也并不惊艳,录取数量上完全可以更多。这样一来,虽然青岛通过强基计划冲进清北两校的人数有11人之多,在全省16个地市占到七分之一强,但是根据青岛教育在全省的实力,后面仍然有更大的提升空间。

当然,这样局面需要综合分析各种影响因素。去年年底,实行了17年的高校自主招生谢幕,取而代之的新推出的强基计划,这曾引起家长及考生的广泛关注。在社会的普遍认知中,强基计划也被看成了“升级版的自主招生”。但细究起来,强基计划与自主招生的存在诸多不同,不能简单地将强基计划看作升级版本的自主招生。

最明显的是两者在设计思路上差异。自主招生赋予高校一定的招生自主权,招收一些高考成绩不突出但学科有特长的考生,更强调于招生录取环节;而强基计划则主要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不仅在招生录取环节有特殊设计,更有配套的培养方案。可以说,相对于自主招生,强基计划是一个更加宏观、更加闭环的人才选拔与培养方案。

而单单在选拔环节,两者在入围依据、考核方式、录取办法等方面也不尽相同。自主招生模式下,高校在录取时,可对某一考生开出优惠几十分,甚至降至一本线的最优惠条件。而反观强基计划,无论是入围还是最终录取,更强调高考成绩,绝大多数高校对考生最终综合成绩的衡量中,高考成绩的比重占到了85%,少数高校则高达90%。

强基计划吸引力有多大?

那么,强基计划的入围分数比普通类常规批的投档分数低了多少呢?或者换句话讲,分数意义上的强基计划吸引力有多大?

从山东的情况来看,大多数学校的强基计划入围分数普遍低于普通类常规批的投档分数。就具体分值来看,两个分数的差值几乎都在20分以内,例如清华大学的强基计划入围分数为686分,其理科试验班类(物理基础类)的普通类常规批投档分数为689,强基分数低3分;西安交通大学的强基计划入围分数为656分,与其在山东招生的所有专业的普通类常规批投档分数对比,除了会计学,其余专业均高出5至10分。这也意味着,通俗意义上讲的“低分上好学校”仍是成立的。

图:山东招生的部分强基计划高校的入围分数线与普通类常规批投档分数对比。

当然,也依然存在相反的情况,例如厦门大学和山东大学等。山东大学强基计划的入围分数为654分,远高于其普通类常规批相同专业的分数线,差值在3至21分不等。出现这种情况不排除省内考生对省内高校的热衷因素,另外学校在报名环节上并未设置实质性的限制性条件,这导致了报名者众多的现象,并在一定程度上抬高了入围标准。

另一方面,虽然报名火爆,但到了校测环节,今年不少高校却出现了实际应考人数缩水的情况,弃考者众多,尤其是高分考生弃考多。从最终的录取情况看,自招招生模式下的优惠几十分的情况不复存在,这也契合了强基计划的设计初衷,更加强调高考分数的比重,招收“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

仅从分数层面上,相比于自主招生,强基计划的“优惠”降低了,吸引力似乎减弱了。当然这种观点在了解了强基计划的政策背景之后显然是站不住脚的,抛开更加宏观层面的国家战略选才因素,强基计划在培养模式方面的探索创新已足以吸引一批优秀学子。比如,山东大学推出的“3+1+X”本硕博衔接培养模式,最短用8年时间即可获得博士学位。

竞赛生是否还有优势?

强基计划所选拔的人才分为两类,一类为综合素质优秀者,一类为基础学科拔尖者,体现在高校强基计划的招生简章中,招生对象一类是高考成绩优异的考生,另一类是相关学科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现的考生。对于第二类考生,享有破格入围的资格,同时在实际考核中,不少高校还将对其进行单独考核,或给予校测免考的待遇。

具体来讲,第二类考生是高中阶段获得五大学科奥赛全国决赛二等奖及以上的考生。查看青岛11位被清北强基计划录取的考生的履历,其中有3位考生正是属于这个类别。3位考生均毕业于青岛二中,张艺缤和迟凯文均持有全国信息学奥赛银牌,王煜然持有全国数学奥赛银牌,均获得了破格入围强基的机会。此外,11人中至少8人有参加奥赛或奥赛学习的经历。

当然,奥赛奖牌加持也并不意味拿到了打开高校大门的钥匙。青报教育在线了解到,今年青岛有2名考生手持全国奥赛金牌,也提前分别与北大进行了签约,但最终没有出现在北大的录取名单上。

另一方面的一个事实是,奥赛之路并不好走。青报教育在线梳理发现,五大学科奥赛中,除去进入国家集训队获得保送资格的学生,全国获得二等奖及以上奖项的2017级应届考生的数量仅为940人,其中山东考生为34人,相对于山东53万的考生群体,是数量极少的一部分人。

尖优生培养呼吁整体设计

奥赛性价比如何?这可能是家长和考生不得不算的一笔账,因为投身竞赛,不仅对个人天赋条件有一定的要求,更意味着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的投入。当然,除了算明白这笔教育账,整体把握政策意图,合理确定目标也更具现实意义。

据了解,目前青岛各校对于尖优生的培养情况不一,有的学校十分重视竞赛,大手笔投入在竞赛生、尖优生培养上,也有的学校起步晚,投入不足,校内机制不完善。但对于青岛来说,尖优生培养不应局限于一个学生、一所学校的个体努力,还需要在更高层面上进行整体规划和设计,从体制机制入手,从上而下地进行引导和推动。

近日,青岛市教育局局长刘鹏照表示,目前青岛正在酝酿高中段教育“分层、分类、分流”培养的具体意见。而其中的“分层”便是着眼于尖优生的培养。所以,青岛教育以后将交出怎样的强基答卷甚至高考答卷,广大学生及家长现在可以以一种更加自信的心态开始期待了。

青报教育在线 王敏敏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