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经济半年报出炉,这颗“双子星”为何分外闪耀

严峻挑战下的2020年

经济运行迎来“半年报”

7月,一年过半

各省市陆续公布“中报”

稳步复苏之中

西部这颗“双子星”分外闪亮——

今年上半年,16个省份、直辖市GDP“转正”,川渝均在其列。其中重庆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209.83亿元,同比增长0.8%。四川同比增长0.6%,成都与全省同步,增速亦为0.6%。

放眼全国,面对上半年“恶劣”的经济环境,从城市群角度来看,成渝经济圈的正增长更加难能可贵。

在不少人看来,这是意料之外。然而持续关注城市发展的人会发现,这是情理之中:恰好契合了外界对西部和成渝发展势头的判断与期许,尤其是焦点中的成都。

今年1月后,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大战略部署的提出,成都被赋予了全面增强极核辐射带动能力、探索新时代城市发展路径的政治使命和历史机遇。其每一步的发展、变化、趋势,都始终处于聚焦之中。

数字中看格局

许多人习惯将成、渝两地的经济数据摆在一起来看。

两座位于西部的城市从各项指标来看,都具备超大城市的规模。2019年,重庆GDP总量仅次于北上广深,位居全国第五。而成都位居全国第七,增幅和增速均处于全国前列。

现如今,更多分析倾向于将两座城市视为一个可形成合力的整体,希望穿过数字透视“第四极”的实力与潜力。

上半年“成绩单”中

有几个数字格外值得推敲

比如进出口数据

和东部沿海普遍承压不同,西部地区保持了近年来的开放势头,对外贸易逆势增长。

其中,四川进出口增速达到了21%,在各省中位居前列。成都上半年实现进出口总额3230.9亿元,同比增长23.5%,其中进口额、出口额分别增长25.5%、21.9%。而重庆也保持了正增长势头,进出口总额增速3.5%。

从固定投资来看

成都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1%,连续3个月保持增长,增速较一季度提高11.3个百分点。

重庆也有较好的增势,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0.2%,较一季度提高16.3个百分点。

新兴产业同样增长迅速

成都新兴工业产品产量快速增长,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集成电路产量增长56.9%、54.3%、25.6%。1~5月,新经济百家重点监测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156.3亿元,增长22.8%。

重庆也有同样趋势,其产业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发展趋势明显。上半年,其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8%,数字经济增加值增长超过10%。

事实上,早有人分析过,成渝两地产业结构有所相似,地缘相似,你追我赶,竞争势猛。但不能否认的是,将其合为整体来看,其合力无疑构成了对外竞争的规模优势。

这也正印证了一个事实逻辑。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我国迫切需要打造新的对外开放支点和区域发展引擎,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培育新形势下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变局中的重振

时局机缘的碰撞、咬合、角力,造就城市在时代大潮中的兴衰起落。

国际知名文化研究学者李欧梵在《上海摩登》一书中,以上海为牵引回溯了东亚几座超级城市的兴衰。东京大地震之后上海一跃成为“远东第一大都市”,以现代商贸和“十里洋场”为生产生活方式塑造了东西混杂的现代化形态,香港吸纳战后的内地移民和资金,从“上海化”走向“全球化”,东方之珠方才闪耀。如果将时间线拉长看到改革开放后城市的更替,深圳是公认抓住时代机遇的那个最大变量。

时代的火光转瞬即逝,全球城市都处在新一轮变局中,看似悄无声息,实则暗流涌动。新冠疫情带来的持续影响还在全球蔓延,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畅通受到挑战,外部市场需求不断萎缩。为了应对国内外风险挑战,中央作出构建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和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等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

这瞬火光,照亮了西部广袤的战略腹地。凭借东西南北四极牵引、长江上下游首尾呼应、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新格局的擘划,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将充分释放。

关键是,西部地区能否担起这份政治责任和时代使命,拓展经济的回旋空间。

且把目光锁定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业内人士早已分析出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机遇不是20年前战略的一次复制,从着力点来看,国家明确把首位度放在成渝。存量博弈的时代,“肉有多有少,汤有浓有淡”。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拿下了最“肥”的那块肉,这是成都在十三届七次全会上首提“极核城市”的机遇。

历史上,成都不是没有过“扬一益二”的辉煌,也曾以南丝绸之路的起点向世界输出蜀锦和茶叶。如今成渝“双剑合璧”,迈向极核,昔日荣光有望再度点亮。

坦率地说

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布局中国经济的“第四极”

不是从天而降的政策大礼包

在区域发展格局中

成渝这对“双子星”

属于“很争气”的一个板块

研究表明

成渝城市群是世界十大城市群中

唯一人口和经济总量实现正增长的城市群

2019年成渝经济总量分别为1.7万亿和2.36万亿元、相当于全球国家经济总量排名的第46和第38位,成渝双城在川渝地区的经济总量占比从1997年的52.1%已提升至2019年的57.8%。

成渝自宋后归统一体,一直是引领川渝乃至西部地区发展的“双子星”。

新变局下成渝携手

对于首位度本身就很高的两座城市而言

将推动“双子星”做强极核功能

也将带动区域的能级跃升

如何当“极核”?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隅;不谋大势者,不足以谋一时。成都在刚刚结束不久的十三届七次全会上首次提出“极核城市”的定位。必须加强成渝合作,强化极核效应,加快形成双核驱动、全域共兴的协同发展新格局。

无论成都还是重庆,都必须通过加强合作,强化极核效应,加快形成双核驱动、全域共兴的协同发展新格局。从某种意义来说,做“极核城市”,谋的是全局下的枢纽功能,谋的是时代大势下的永续发展。

就成都而言,一直以来,困扰其发展的难题在于群山环绕的地形地势,影响交通的畅达和市场的拓展。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走深走实,成都以中欧班列(成都)打通向西向南开放的壁垒,首先冲出桎梏;随即,以旅客吞吐量全国第四的双流国际机场为依托,全球撒网国际航线,离欧洲最近的特大城市意味着比沿海城市更短的运输距离、更低的飞行油价,吸引近300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成都。

开放大局下,成都故事沿着“一带一路”讲到海外,唱响全球。最大的短板在于成都无大江大海,大批量的制造业零部件无法通过低成本、高装载量的水运直达成都。但这恰恰是重庆的擅长之处,位于长江经济带Y字形大通道的连接点,重庆上衔四川下接湖北,是联动跨区域经济带的重要枢纽。将视野放大,在区域战略格局中观察成都的谋篇,便能发现成都与重庆携手聚焦国际门户枢纽城市的打造,将补上水运短板,实现空水联运的立体交通网络,深度融入长江经济带。

这对于成都而言,既是借来武器也是输出内功。以天府国际机场为例,以此为圆心,“一小时经济圈”向西辐射整个成都西部城区,向东辐射成渝“中部塌陷”城市群,最远处抵达重庆,它所服务的人口和市场是整个川渝地区乃至西南地区。成都的半径,从“两山夹一城”的平原城市,往外辐射到了西南。如果以原材料供应距离和市场销售距离来衡量,它的服务半径可以覆盖半个地球。以此来观察成都的辐射能力和要素统筹能力,它不应当继续被视为一座区域性城市。

当然,这一设想首先基于成都能变革县级要素聚集方式,有能力在全国甚至全球范围内协同配置资源要素,并形成产业链价值链的高端集聚。以此,成都将借成渝机遇完成资源的重新配置整合,释放最理想的极核效应,引领成渝地区形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和改革开放新高地。

任何一盘棋,在落最后一子之前输赢早有定论。谁抢时势之早、谁谋全局之远,方有胜算。按照康德拉季耶夫长波理论,全球经济在08年美国次贷危机之后进入衰退阶段,持续十五年左右的下行期后还要持续二十多年的低速经济增长,才有望在未来二十三年之后出现全球经济下一个康德拉季耶夫长波的高速经济增长。

在未来二十多年的低速经济增长阶段中,各国都将从之前浮躁的经济增长转入安安静静的原创基础科学研究阶段。这个阶段就是常说的政府和社会资本把钱砸向数学家的阶段。

在南京的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室、苏州工业园,创新与产业深度融合,创新与城市深度融合。以成渝共建西部科学城为契机,成都正在把钱“砸”向科技创新的重大功能平台,也就是“国之重器”。

6月召开的成都市科技创新大会上,成都提出以天府新区、成都东部新区、中国西部(成都)科学城“两区一城”为主要支撑,以平台化功能聚合体完成对产业的赋能。

更早的时期,成都已经在着手以主体功能区战略引领城市发展,塑造城市的比较优势。“东进”疏解人口,拓展城市产业和经济发展的永续空间,“西控”保留集约节约的发展方式,保留城市水润天府、茂林修竹的千年宜居品质。

这样的成都

形成全国有影响力的

重要科技创新中心和高品质生活宜居地

有禀赋也有路径

通往“极核”的使命

过去半个月,成都很忙。

成都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会召开后不到一周时间内,成都接连与眉山、泸州、自贡三地完成签约;7月以来,成都先后完成了与58集团、携程集团、海尔集团,以及京东方等头部企业的签约合作与商谈。

同样在7月,“成都都市圈”成为热词。7月27日,四川省推进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召开。成都将推动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作为融入“双循环”、唱好“双城记”的重要支撑,明确提出“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的目标是构建以成都为中心的现代化都市圈”。

一揽子合作协议,让成德眉资从协同发展,到一体化发展,再到同城化发展,以及还有更值得期待的图景:四市将进入往来密切、资本互投、交通方便便捷、公共服务共享、基础设施同网、政策机制统筹的区域发展新阶段——共建成都都市圈。

蓝图已描摹清晰,使命已负上肩头。接下来的路要如何走,往远看是局大棋,往眼下看,是一步一个脚印:齐心协力做好共同的事、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

“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

这在探路途中再务实不过

而沿着这样的基调

会上还有更为进一步的方向

传递出炉


不签没有实际内容的协议

不搞没有实际意义的论坛

不干没有实际成效的项目

扎扎实实把有利于成渝相向发展

有益于成德眉资同城化的事先干起来

“干一件成一件”

至少有“四件大事”

是成都做强极核的关键


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

“两区一城”建设

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

提升门户枢纽地位

诺奖经济学奖得主保罗·罗默在1986年的《收益递增经济增长模型》中提出了自己的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在他的观点中,经济增长受内生而非外生因素驱动。而一座城市需要寻找到自身动力并塑造自身的经济增长模型。

沿着这一思路,也就更容易理解成都的“极核路径”。

例如,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成都已谋划在4个方向上发力,即生态价值转化、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提升现代治理能力、创新空间治理增强城市韧性。其中的每一条路,都是循着成都的特色,科学筹谋,先试先行。

例如,“两区一城”建设上,天府新区要做强总部集群、科技创新、商务会展等核心功能,加快建设内陆开放经济高地;东部新区要推进总体设计完善、片区综合开发、战略性产业植入和体制机制创新,尽快成型成势;而中国西部(成都)科学城要围绕“一核四区”制定分区规划,推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聚发展。

蓝图之下,“两区一城”的规划、建设推进如火如荼。成都东部新区党工委书记张瑛用了著名的“深圳速度”来对标。

“大干快上,像当年的深圳特区那样!“

来源:红星新闻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