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季度以来,我市坚持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加快推进生产生活秩序全面恢复,出台多项促消费政策措施,市场主体加快复商复市步伐,市场活力逐步提升,消费转型升级加快推进。
一、消费市场持续好转,回升态势逐渐巩固
消费市场活力持续回升。随着疫情防控向好态势持续巩固和各项促消费政策的落地生效,居民增加外出购物和就餐活动,市场销售明显好转。上半年,全市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45亿元,同比下降9.2%,比一季度提升5.1个百分点。分季度看,市场销售季度增速明显回升。二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4.0%,降幅比一季度收窄10.3个百分点;从市场规模看,二季度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38.6亿元,总量比一季度增加132.2亿元。
消费市场月度好转态势进一步延续。上半年,限额以上商品零售额同比下降7.0%,降幅比1-5月份、1-4月份分别收窄2.7个和5.1个百分点。6月当月,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实现同比增长3.5%,而5月当月和4月当月则分别下降0.5%和6.6%。
二、城乡市场同步好转,实体零售持续改善
从销售地看,城乡消费市场均有好转。上半年,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766.9亿元,同比下降10.0%;乡村消费品零售额378.1亿元,同比下降5.2%,降幅比城镇市场小4.8个百分点。分季度看,二季度城镇消费品零售额降幅比一季度收窄15.2个百分点,乡村消费品零售额降幅收窄13.8个百分点。
从零售业态看,实体店零售继续改善。随着生活秩序有序恢复,居民外出购物增多,实体店零售业务稳步回升。上半年,限额以上单位有店铺零售完成商品零售额降幅比一季度收窄4.1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单位便利店和购物中心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12.9%和12.0%,增速均超过两位数;大型超市、专业店和专卖店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下降1.7%、17.8%和15.1%,降幅分别比一季度收窄2.0个、3.1个和11.1个百分点。
三、重要商品零售恢复较快,餐饮和住宿业持续改善
商品零售持续好转,商品结构继续优化。上半年,从消费形态看,商品零售额同比下降5.9%,降幅比一季度收窄6.4个百分点。从商品类别看,上半年限额以上单位粮油食品类和饮料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18.8%和85.1%,分别比上年同期提高2.7和47.6个百分点。消费升级类商品增速加快,6月份限额以上单位化妆品类、体育娱乐用品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增速分别比5月份提高9.0、8.3和7.0个百分点。
餐饮和住宿收入降幅明显收窄。上半年,限额以上餐饮业营业额同比下降19.8%,比一季度收窄10.3个百分点,餐饮收入连续三个月好转。特别是快餐服务、餐饮配送及外卖送餐服务等行业经营恢复水平较高,上半年,限额以上餐饮业企业外卖送餐服务收入同比增长36.3%。从客房收入看,上半年限额以上住宿业企业客房收入降幅比一季度收窄0.9个百分点。
四、“无接触”式消费流行,商品网上零售增速加快
“无接触”消费带动新型消费方式快速发展。在促消费政策和“618”年中大促的共同带动下,线上购物增速继续加快。上半年,我市限额以上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15.7%,增速比一季度提高7.8个百分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为9.7%,比一季度提高1.4个百分点。
二季度以来,疫情对我市消费市场影响程度继续减轻,基本生活类商品增势平稳,消费升级类商品逐步恢复,餐饮收入和客房收入持续改善,消费市场持续向好。长远看,随着“六稳”和“六保”相关政策落地生效,再加上前期各项促消费政策效果的逐渐显现,我市消费市场稳定发展的基础依然没有改变,下半年有望延续回升态势。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