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运集团董事长刘永康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您坚持的“初心”是什么?
乔布斯说:“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这就是他的初心,因为他对初心的坚守,创造了苹果的辉煌。我坚持的初心也是改变。以变为法,变则通,通则久,向前推进、向上提升,改变企业的发展状态让它更健康,改变员工的生活状态让他们更幸福,改变社会的生存状态让它更温馨。
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每天都有新的事情要做,与时俱进,体现的就是正能量。近几年,交运集团似乎一直在转型升级的路上。我们始终坚持“向前推进,向上提升”的发展理念,研究如何持续创新,创新模式,颠覆传统,腾笼换鸟促转型,凤凰涅 求创新,就是通过一系列的颠覆与变革,使服务的价值达到最大化,把企业的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员工、回报社会,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我们很朴实地认为,给社会做事,为社会服务,就是我们的责任,这就是我们每天要研究和每天要做的,为社会服务,永远没有止境,常态常新。
与“初心”有偏差或者被质疑的时候想过放弃吗?坚持下去的动力是什么?
从来没有放弃,因为我坚信、坚韧、坚决,咬定青山不放松。关键是要坚持做,如同跑1万米需要跑25圈,贵在持之以恒。坚持,就一定会达到理想的彼岸。
能够保持初心是件很了不起的事情,特别是在物欲横流的时代,各种外界的诱惑会干扰我们在路上前行的方向和心境。净因法师说“让世界改变你,还是你改变世界?这需要很强的心力。”我们一路走来,也曾经受到过一些质疑。比如说,我们刚开始做品牌的时候,就有人质疑搞这些虚的东西干什么;我们进军城市公交市场的时候,有人质疑公交又不赚钱做这个干什么;我们开创专业校车客运市场的时候,有人质疑这个市场根本就没有生存的空间,几乎企业每一次改革的节点,都会有不同的声音出现。其实,这也很正常,毕竟每个人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价值观不同。
但即使荆棘塞途,我从来没有放弃过。因为,首先我有一个好的团队,同舟共济、坚韧不拔,他们始终与我一起坚定最初的信念,向着同一个方向,努力前行。其次,打铁还须自身硬,我们有了对交通大市场的几十年积淀,取精华弃糟粕,有能力前瞻性地精确把握市场,事实证明我们的每一次关键决策都踏准了时代的脉搏,使企业避开了一次次危机。还有,就是我们的勇担责任和辛勤付出,获得了旅客、市场、政府等社会各界的极大认同和肯定。
关注民生、承担责任。交运是公益性的窗口企业,为社会做事是我们的第一要务。出行,如何能安全、快捷和舒适,这是我们天天研究的课题。我们始终把顾客满意作为检验服务成效的标准,围绕服务抓创新促发展,延伸服务链条,提升服务品质,不断拓宽企业服务群众的领域。以交运温馨校车为例,在当时国家法规政策、运营模式、行业管理等问题尚未完善之时,我们延续着国有企业的使命精神,敢为人先,迎难而上,终守得云开见日出。目前,温馨校车达到1600辆,占到全国入籍登记专业校车总数的近三分之一,开通线路3000余条,实现了青岛市域全覆盖,让12万学生享受到安全、温馨的标准化服务,更是引领了行业发展。
我们把工作当作事业,经过改革发展、转型升级,走出了一片新的天地,现在是海阔天空。2010年以来,我们在经济危机持续的影响之下,保持了企业的高速增长,仅用3年的时间就实现了集团资产总量、市场占有、营业收入、经济效益、员工收入的倍增目标,营运车辆达到9000多辆,这些都给了我们坚持下去的动力。
社会需要交运,交运奉献社会。为社会服务,带着感情工作,把工作作为事业,在有生之年,为社会多做点事,书写好自己的历史。一个企业做的事不是喊口号,关键是你怎么做的,社会怎么接受的,对你怎么评价的,这是三位一体的工作关系。我们这几年都是沿着这个方向走。不断探索、不断研究新的市场,丰富服务的手段和内容,得到全社会的认可,这就是坚持下去的动力。
交运温馨校车,交织真情,运送未来
因为坚持“初心”失去了什么?有没有什么遗憾?为什么?
如果要说失去,其实也有,主要就是把时间都用到了工作上,失去了个人的生活时间。为了把一个老国有企业进行彻底的改造,让它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实现涅 重生,我几乎放弃了所有的个人生活时 ,对家人缺少了陪伴的时间间。虽然个人的生活少了,缺少了运动的时间,但是,我想,精力上的巨大的投入,必然会有巨大的回报。通过服务社会,心灵得到净化,心里的愉悦油然而起。物质很重要,但是最重要的还是精神。总的来说,还是没有什么遗憾的。
交运看似一个经济组织,其实是一个社会组织。一个优秀的国有企业,不但做好自己的本行,还要承担奉献社会的责任,为社会做事、做好。扶倾济弱,人人献一份爱,我们这几年所创造的“爱心驿站”、“爱心基金”、“爱心陪护”、“爱心义运”、“爱心支教”、“爱心招领”、“爱心公厕”、“爱心岗位”和“的士之家”等公益服务项目,让更多的人群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我们通过有形的手和无形的大爱,帮助困难、弱势群体,把党和国家对群众的关爱,形成交运的具体化,促进了社会和谐幸福。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我们通过不断地创造市场来增加就业的机会。近年来,交运集团新招聘员工8000余人,有效缓解了社会就业压力,这是讲政治、讲社会责任的真实体现。我们大力践行“幸福地生活,快乐地工作”理念,让17000多名员工体验到了家一般的温馨。企业关爱职工,职工关爱社会,员工把幸福写在脸上,把自己的“小爱”放大成对社会的“大爱”,发自内心地服务社会,形成了爱的放大和延续,反过来又促进了企业发展,两者相辅相成。社会评价说,交运干得不错,愿意到交运工作,这就是认可。
在企业以后的发展中,会做出哪些有异于“初心”的改变?
著名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者,必经过三重境界。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就是说“没有登高望远,无以确定有价值的探索目标;没有对目标的迫切愿望和自信,难以面对征程的漫长和艰辛;没有千百度的上下求索,不会有瞬间的顿悟。”
我认为我目前正处在第二层境界,也就是抱定初心,坚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持之以恒来一点一滴地改变企业,通过企业改变员工,通过员工来改变社会的出行环境。也许到了“顿悟”境界,会对自己目前所抱定的“初心”有更高层次的升华。
如果给您今天的企业打分,10分满分,您为自己的企业打几分?为什么?
如果打分,从外部,社会这方面的评价和认识,我想打9分;如果对内部的运营,打7.5分~8分,我认为运营还可以更好,特别是车站的升级配套和流程再造。
例如城际公交,今年将开行馆陶路汽车站到西海岸汽车站的城际公交,国内第一个公交线路候车室对候车室,颠覆公交服务模式,实现进站前买票、持票进站、打卡、检票上车,和长途班线一样,与原先的露天坐公交相比,让群众乘车更安全、温馨。例如汽车站,功能将进一步配套完善,把现有资源发挥到服务最大化,服务全、服务优,成为一个商业综合体和交通产业园区,形成以出行为先导的全生活服务平台和业态圈。由此,汽车站不仅是城市窗口,更成为城市的“客厅”,形成大交通产业圈、消费圈。围绕民生,围绕出行,这是对原有汽车站业态的一种颠覆、改变,这是一场革命,从而更好地为乘客服务,将进一步提升青岛的城市形象和文明程度。
您怎样理解经济新常态?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新常态表述为“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基本结束,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基建和一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的投资机会大量涌现;市场竞争逐步转向质量型、差异化为主的竞争;环境承载能力接近上限,必须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
我认为新常态下,拉动增长的主要动力将来自内需。因此,只有真正抓住了客户的需求,才能迎合新的发展趋势。例如,大规模生产向小型化、多样化订制转型,基于互联网思维的商业模式需要重新构建,产业综合趋势加速,差异化、菜单式服务将会更好地吸引客户,绿色低碳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将成为主流,新能源应用将迎来一个快速发展期。
企业如何迎接经济新常态?
新常态下,就三句话,让企业更加健康,让职工更加幸福,让社会更加满意。企业发展必须与国家的宏观战略相匹配。为更好地适应经济“新常态”,我们在战略层面,敢于颠覆传统思维模式,由直线思维向系统思维转变,变传统单一发展模式为复合型产业矩阵,构建起具有交运特色的综合交通产业“生态圈”。
向综合生态体系转变
从运营中国第一个汽车站——馆陶路汽车站,到现在形成覆盖青岛全域的站群网络,我们在百年历史征程中不断创新和丰富汽车站的服务功能。如今,面对经济新常态,我们已经开始了变革,就是产业体系由传统单一业态向综合生态体系转变,着力打造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协同集聚的互动平台。把车站作为一个平台,将其转型为“三位一体”的交通商业综合服务体,以此全面提升车站的商业价值,“入港、即 出港、到港”服务客运一体化,“城际、城区、城乡”公交客运一体化,“长途、旅游、公交”车站客运一体化。同时,把传统的班线客运向城际公交、城乡公交、镇村公交等城乡公交一体化发展,“公交优先,以 百姓优选”为目标, “温馨巴士”发挥 品牌优势、服务创新优势和线网规划设计优势,做好交通出行的换乘衔接,全面巩固交运在公交市场的主体地位。
深化“运游融合”
平台化的发展,不仅增进了产业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也实现了产业的“大融合促大裂变”。我们顺应国际、国内产业发展新趋势,把道路运输放到经济社会大局中去谋划发展,在优化整合资源,加快产业集聚的同时,不断衍生新业态。盯准“旅游集散”的紧迫需求,立足抓好旅游与客运“结合点”,旅游平台与交通平台的“两台对接”,运输圈与旅游圈的“两圈互动”,公路网与旅游网的“两网互通”,把旅游业上升为发展主业,形成了“大客运”、大物流”“大旅游”“ 和 三驾马车的大产业体系,为集团的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我们要把交运所属的每一个汽车站都打造成旅游汽车站,每一辆车都打造成旅游车,每一个司乘人员都打造成导游员。
交运双层观光巴士带您畅游青岛
文化引领提升品牌服务
“情感”是服务的本质,品牌是对服务的承诺。交运这几年的发展,看似是提高服务质量,实际上核心还是在文化和品牌上。品牌不是弄个LOGO,喊个口号,实际上是自我加压,对社会的承诺。我们把品牌化服务作为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情满旅途”“温馨巴士”,从 到交运集团成为国内服务业唯一拥有两例“中国驰名商标”的企业,再到创建“温馨校车”、“交运物流”、“交运地产”、“汽车医院”等涵盖各领域的“品牌集群”模式,着力打造集“文明服务、文化服务和便民服务”于一体的品牌服务链,给予乘客更多“家”的温馨体验。
创造需求让群众享订制服务
要做就要做第一,模仿没有出路。从中国第一条城市公交线——馆陶路到崂山柳树台的运营,到2000年中国第一个品牌公交——温馨巴士品牌的诞生,直到现在成为国内城市公交的领军旗帜,我们始终在引领着行业发展的
我方向。面对市民出行需求的多元化,们以“大链条促大服务”,通过市场细分、错位发展,变革公交运营模式,在公交上推陈出新,推行定制化服务模式,推出定制公交、摆渡公交、就医公交、观
学子公交,以及对接公交、微循光公交
宿村公交和赶集公交等服务品环公交、种,营业收入约占整个公交客运的40%以上,做到不仅让乘客“行有所乘”,而且“乘有所选”。
不仅满足市场需求,更是创造市场
实现需求, “通勤+旅游+会务(公务)车”
做中国最佳运游综多元业务融合发展,合服务商;发挥交运保险集经纪、代理、公估、 “四位一体”销售 的优势,“保险建超市”,为居民提供“保险订制”服务;面对公务车改革,大力推进公务车租赁业务的发展,并培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为迎接未来电动车的高速增长,加快了充电桩网络的布局,2015年要安装1000个充电桩,全面对社会开放;商业地产的开发将在新常态下进行新的运作;国内首创“3+2”模式培训大客车驾驶员,建驾驶员实训基地;建设集新车发布、汽车展销、试乘试驾、汽车美容和维修等功能为一体的汽车文化主题园区;发挥交运科技优势,积极推进“智慧交通”建设,为“智慧城市”建设助力添翼,惠及民众。
新的一年,您最期待的改革在哪里?
围绕“大客运、大物流和大旅游”三大主业,用互联网思维,把产业链条延展、深挖,增其宽广度和深厚度,衔接更顺畅自如,更稳健发展,打造富有交运特色的卓越绩效模式。进一步调整优化组织机构,当务之急是把事业部制改革在新常态下做实。同时,大胆培养新生代,使渐进式的企业健康发展的环境得到改善。
互联网思维更是给企业生态带来了颠覆性改变。围绕综合交通产业生态圈,通过移动互联网,整合资源,打造交运集客运售票、旅游集散、商务车电召、公务车租赁、小件速递、医疗保健、汽车销售、汽车保险、汽车修理等“一站式”全生活服务平台。
今天的交运,早已不再仅仅是一个传统的交通运输企业,其内涵和外延已经在一次次创新中得到丰富和扩张,为社会服务的内容和水平也得到了持续的升级。2014年,交通运输部等国家四部委把“情满旅途”确立为全国春运主题,并在交运集团青岛长途汽车站举办启动仪式,2015年继续把“情满旅途”作为全国春运主题。作为“情满旅途”的发源地,交运已经成为中国交通的标志性符号。“温馨伴您一路行”。交运奉献社会,成为青岛全域统筹发展的触角,伴随着城市发展的节奏,而不断向前发展、向上提升。如果说前面5年,交运是在做准备活动的话,2015年将进入加速度,厚积薄发,向理想的制高点冲刺。
交运的发展现在“在路上”,而且会一直“在路上”,我们有一种“在路上”的前进心态,也有着“在路上”的前进动力。只有持续的自我加压,保持如履薄冰的危机感,发现自身的不足,发现市场发展的新空间,企业才能健康持续地发展。
今天的创业者在创业心态和环境等方面与您当年创业时有什么不同?
无论是从创业心态还是环境来说,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互联网让创业变得更简单了,如淘宝和微商。因为风投的介入,大大缩减了企业资本积累的过程,企业成长更快了,如滴滴。但是创意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就是要体现差异化,要与别人不同,这样才能吸引到更多的投资。
如果让您送给年轻的怀揣梦想的创业者一句关于“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的忠告或体会,您最想说什么?
无论你是刚刚创业,或正在创业的路上,或已取得阶段性的成功,都不要忘记你创业时的“初心”,你是谁?为了谁?要耐得住寂寞,禁得住诱惑,坚持自己最初的理想和信念,咬定青山不放松,一直坚守下去,才会取得成功。
(青岛财经日报记者 宋大伟)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