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
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您坚持的“初心”是什么?
诚实、正直、务实、向上的核心价值观。
与“初心”有偏差或者被质疑的时候想过放弃吗?坚持下去的动力是什么?
海信历史上经历过很多大的变革。商业史告诉我们:优秀的企业都是不断变化的,但企业最重要的要素是不变的。这些不变会像竹子的竹节一样成为抵抗风雨的力量。而海信在过去的这些年始终保持不变的核心之一就是“诚信”。
因为坚持“初心”失去了什么?有没有什么遗憾?为什么?
没有。我们始终相信,只要对员工、顾客、投资者、合作伙伴、政府、社会等直接利益的相关者坚守诚信,必将既益于企业相关者,也益于企业自身。例如在九十年代,企业失信于银行的事件频发,那时尽管海信规模很小,但从未失信于银行,哪怕是口头承诺。
在企业以后的发展中,会做出哪些有异于“初心”的改变?
不会,我们始终坚持如一。
去年,海信正式将“严守诚信经营”列为集团发展方略,制定了《海信集团诚信守则》,明确了诚信的总体要求和基本规范。要求所有海信人必须恪守这一准则,尤其是各级管理者更应该成为诚信的楷模。《守则》的效力位阶是高于海信所有的管理标准。也就是说所有的管理标准都必须遵照守则,将诚信要求写入各类管理标准。
今天的创业者在创业心态和环境等方面与您当年创业时有什么不同?
当今,为了扩大企业知名度,为了取得好的销售业绩,很多企业夸大及虚假宣传比比皆是。但是海信明确要求,品牌传播与企业宣传应体现诚信原则,不论通过何种方式,不论以何种载体,均不能有任何虚假浮夸。
如果让您送给年轻的怀揣梦想的创业者一句关于“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的忠告或体会,您最想说什么?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在企业经营活动中不讲诚信的行为,即使有利于当前工作任务的完成和经营指标的改善,其结果也必然是将企业推向堕落。不诚信实际是在积累企业风险,追求无德的利润实际是为企业未来埋下祸根。
■企业家素描
外人眼中的周厚健,无外乎几个字:低调、内敛、稳重。这或许就是周厚健,是海信的标签。正是因为这个特质,尽管周厚健一直强调海信错过了几次机会,但海信这列动车确实一直在高速而稳健地驰骋着。
我喜欢用“低调的华丽”这个词来形容海信,形容周厚健。
一个领导人的个人风格由性格决定,但大道三千,条条都直指向最终的目标。像很多优秀的企业领导人一样,周厚健身上有着太多的优秀品质:果敢、睿智、和善等。细细数来你会发现,海信几十年走过的道路其实并不像外界所看到那样简单的低敛。
若干年前,当长虹一马当先,率先搅动中国彩电市场,祭起价格大战的大旗时,整个彩电江湖一片混乱,人仰马翻。不但洋品牌受到了巨大的冲击,陷入混战中的国产品牌也受害颇深。每遇大事需静气,周厚健反其道而用之。海信不但没有顺势降价,彩电价格不降反升,以“品质换价格”,成功捍卫自己的利益。
2006年,当顾雏军看到昔日的科龙大势已去,左顾右盼之后,多少虎视眈眈的目光盯准了这块肥肉。不过,在第一轮争夺的名单中,海信的身影杳杳,大家没有把这个来自北方的家电大鳄作为竞争对手。但峰回路转,就在各路诸侯都在暗自猜度,各较其力的时候,海信横空出世,让科龙的去留一锤定音。周厚健的果敢和锐进在这个时候不经意地迸发了出来。至此,北海信,南科龙,海信多年一统南北的夙愿一朝实现。
周厚健说话谨慎,却立场鲜明。在两个方面他说得斩钉截铁。一是认为制造业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将是中国的立国之本,“如果对中国制造业前景看不清楚,不认可或者弱化的话,不仅是对企业的损失甚至对整个国家都是巨大的损失。”二是看好海信海外市场,认为国际营销对海信的贡献“将是最大的”。毕竟这个部门的销售额已经占到集团大约30%的份额。
2014年海信45岁的生日,周厚健敞开心扉,就众多关于海信,关于目前家电、互联网领域的是是非非,焦点争论等问题第一次解释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对于退休的问题,对于接班人的问题,对于互联网的问题,对于股权激励的问题,一切敏感的,不敏感的,热门的,不热门的,他都没有回避。特别欣赏他的对于海信几大产业的描述:“海信集团的多媒体、家电、通信、信息系统、房地产、新兴服务业六大产业核心都是主业,为什么?你想想,海信任何一个产业都有很多的竞争者,如果我们列为副业的话,人家当主业都不一定做好,你当副业能做好吗?也就只有一个可能性,死掉。我个人认为,企业没有副业,只有主业。他们之间最大的协同就是信息技术。”
看似迟缓于最新、最热闹的产业,实则谋定而后动,这是周厚健,也是海信低调的华丽。
(青岛财经日报记者 王永先)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