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国内经济开始进入增速放缓,结构调整的“新常态”,通胀压力逐步减弱,青岛市居民消费价格保持平稳增长,CPI全年累计比上年同期上涨2.6%,同比涨幅比2013年的2.5%扩大0.1个百分点,顺利完成全年3.5%的调控目标。在CPI上涨的构成因素中,新涨价因素(1.9%)和翘尾因素(0.7%)分别占73.1%和26.9%。
一、 CPI进入温和可控的“新常态”
从青岛市近五年CPI的走势情况看,CPI实现了从震荡到平缓的转变。自2010年上半年至2012年下半年,CPI半年累计最高涨幅为2011年下半年的5.4%,最低为2010年上半年的1.3%,波幅高达4.1个百分点。而自2013年上半年至2014年下半年,CPI半年累计涨幅均处于2%-3%的合理可控区间,波幅仅为0.4个百分点,全市CPI长期温和上涨的“新常态”逐步形成。
二、“三视角”解读2014年CPI
(一)分月份看:环比总体平稳,同比先扬后抑
1月份,在春节消费拉动下,青岛CPI环比上涨1.3%,为年内最高涨幅,之后各月总体平稳,环比涨跌幅均在1%以内。同比方面,春节后的2月份CPI上涨0.9%,为全年最低涨幅,之后涨幅逐月攀升,至7月份CPI同比涨幅升至4.1%,创2012年2月份以来的新高。自8月份起,CPI同比涨幅开始呈现回落态势,11月份降至1.9%,为年内第二低点。全年CPI同比涨幅总体呈现先扬后抑的“倒V型”走势。
(二)分类别看:大类全部上涨,食品继续领涨
2014年青岛市CPI主要分类中,消费品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分别比上年同期上涨2.9%和1.9%,工业消费品价格上涨1.8%。居民消费八大类商品及服务价格全部上涨,其中食品类价格涨幅仍然最高,达4.4%,衣着类和居住类价格分别上涨3.2%和2.2%,涨幅处于第二、三位。
(三)横向对比看:涨幅相对较快,高于全国全省均值
2014年,青岛市CPI累计上涨2.6%,涨幅高于全国(2.0%)和全省(1.9%)。二、三季度个别月份青岛CPI同比指数高位运行,是全年CPI累计涨幅相对较高的主要原因。
三、2014年CPI涨跌构成分析
(一)食品价格继续领涨
2014年,青岛市食品类价格同比上涨4.4%,拉动CPI总水平上升1.21个百分点,对总指数的贡献率排在八大类之首。主要食品价格涨跌互现,差异明显。其中受养殖成本增加,存栏量偏紧,夏季鸡蛋价格持续攀升,平均价格最高达8月份的11.76元/公斤,创历史新高。鲜蛋全年累计涨幅达18.1%,领涨食品类。鲜瓜果价格大幅上涨17.2%,品质不断升级、反季水果普及和种植经营成本增加是鲜瓜果价格大幅上涨的主要原因。受大豆等油脂原料价格走低影响,食用植物油价格持续跌势,全年累计降幅达7.1%。2014年,天气状况总体良好,有利于鲜菜的生长,市场供应充足,全年鲜菜价格累计比上年下降7.6%。
(二)工业消费品价格稳步上扬
2014年,青岛市工业消费品价格同比上涨1.8%。其中,衣着类价格上涨3.2%,拉动CPI总水平上升0.34个百分点;家具价格上涨3.7%;中药材及中成药类价格上涨3.7%;首饰价格受黄金价格波动影响,下降3.7%;教材及参考书类价格上涨4.8%;报纸价格上涨7.3%;液化石油气价格上涨26.3%;成品油价格受国际原油价格暴跌影响,连续下调,在下半年十一连降后,12月份汽油、柴油平均价格比上年同期回落13.0%和18.0%。
(三)服务项目价格持续上涨
2014年,全市服务项目价格上涨1.9%。其中表现比较突出的是:衣着加工服务价格上涨4.7%;家庭服务价格上涨13.3%;个人服务上涨10.0%;城市间交通费上涨4.0%;教育收费价格上涨2.7%;文娱费价格上涨2.5%;旅游类价格上涨0.7%,其中宾馆住宿和其他住宿价格分别上涨4.9%、4.7%;住房租金价格上涨1.8%。
四、2015年CPI走势总体预判
据测算,2014年价格变动对2015年CPI的翘尾影响为0.4个百分点,低于2014年的0.7个百分点。分月份看,2015年各月的翘尾影响呈现“上半年高(0.7),下半年低(0.1)”的走势,最高为1月份的1.1个百分点,最低为7月份的-0.4个百分点。
2015年,消费价格新涨价因素存在诸多不确定,推动CPI上涨和抑制CPI上涨的因素并存,主要方面分析如下:
(一) 推动CPI上涨的主要因素
1、劳动力成本不断上涨。据最新统计数据,2014年前三季度,青岛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7994元,同比增长9%;前三季度在岗职工人均工资为33220元,同比增长11.1%;同时青岛市连续多年上调了最低工资标准,2014年市区月最低工资标准由1380元上调至1500元,涨幅为8.6%。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涨,导致劳动密集型产品和服务企业成本持续增加,从而可能推动相关产品和服务价格持续走高。
2、政府价格改革全面提速。为使价格更加合理、有效、灵敏地引导资源配置结构优化和效率提高,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新一轮价格改革已经全面提速。未来政府定价项目将不断压减,水、电、气、热、医疗、教育等重点领域的价格改革逐步开展,有可能对CPI形成一定的上涨压力。
(二)抑制CPI上涨的主要因素
1、全国粮食连年丰收。2014年全国粮食总产量60709.9万吨,比2013年增加516万吨,增长0.9%,实现“十一连增”。农业稳步向好,粮食供给增加,将对稳定居民消费价格发挥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2、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下跌。去年以来,部分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下跌,特别是国际油价暴跌,创5年新低,对工业产品价格下降产生重要影响,输入性通缩压力有进一步加大趋势。
3、上游工业品价格持续走低。截止2014年12月份,全国PPI持续34个月下降,2014年全年累计同比降幅为1.9%。2015年,PPI的持续走低对CPI传导作用将进一步体现。
4、房地产市场低迷。2014年以来,青岛房地产市场成交低迷,房价持续下行。2015年,房地产市场将持续调整,会引起相关产业增长乏力,在一定程度上抑制CPI的上涨。
综上所述,未来推动和抑制消费价格上涨的因素将长期并存,在国内经济进入发展新常态的背景下,2015年青岛市居民消费价格将继续保持2012年以来的温和上涨走势,预计全年CPI不会有太大的波动。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