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一周新论:俺村的三次产能过剩事件

最近几天,河南新乡市一奶农养殖户用鲜牛奶浇地的照片屡上“头条”,由于鲜奶收购量下降,甚至不少奶农都开始杀牛。媒体分析认为,除了食品安全质量方面的原因外,与乳品企业对接不力也是导致牛奶滞销的一大原因。同时,进口奶粉大量进入市场造成本地牛奶销售下降,致使销路受阻。

这个故事的发生根源于中国奶企在质量方面的“自作孽”,却最终导致了奶牛的“不可活”。由于消费者消费产品结构的变化导致了国产奶的“过剩”,本该为市场问题买单的乳品企业并没有得到市场的应有惩罚,反而是勤劳、本分、无辜的奶农凭空遭殃。

这说明,谁占据市场主导权谁就可以轻而易举的转嫁风险和损失。这种事情在最近30年的中国可谓频繁上演,就连在我那个处在世界最偏远末端的故乡都有着丰富的产能过剩故事供我所讲。

第一件发生在我8岁的时候,突然兴起大葱种植热,就连我那不识几个字的隔壁邻居的七舅姥爷都从临近的只有四户村民的自然屯爬山过来,让我帮他给寿光写信买大葱种子。那年,大葱漫山遍野,收获季节的空气都是辣味的。只是因为产能过剩导致滞销,许多人家吃了一冬天的大葱,以至于多年之后,我们村很多人家做菜都不放葱花。

第二件发生在我10多岁的时候,那时候流行养殖一种叫草狸獭的动物,这种动物兽品不知道怎么样,但面貌却不敢恭维,就是如猫大的老鼠。江湖传言其皮毛挺贵。由于方圆几十里的多数人家都大量养殖导致供过于求,此动物肉又不好吃,只有放生。那个秋天,时常有一些认识主人的草狸獭跟随放学的我们走进村里。现在讲起这个故事,闭上眼睛时,还有几十只草狸獭呼啸而过。

第三件是村长不知道听从何方神圣那里引进了一个新项目--西红柿种子培育,村长就是农村经济的风向标,很多村民跟风,结果自然惨不忍睹。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西红柿种子采集方式。后来,我看电影里最高雅的吃法是用根吸管把西红柿的种子连同汁液喝掉,然后把皮扔了。那年夏天,村长家的女儿总邀请少不更事的我们去吃西红柿,不过是把种子留下,吃皮。

说这三个故事的目的在于,类似事情真是防不胜防,否则30年前就解决了,真正杜绝的方式就是放弃跟风和贪婪,并且不断审视市场的变化。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