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上市公司数量和GDP总量不相匹配 资本市场青岛能逆袭吗?

7月8日,酷特智能登陆深交所创业板,青岛辖区A股上市企业达到了40家。

青岛企业上市还有不错的存量资产,此前,青岛森麒麟轮胎股份有限公司A股首发上市申请(IPO)顺利过会,青岛高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科创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获得证监会按法定程序同意。

放眼省内,青岛、烟台的上市公司数量一哥之争进入白热化。

公开数据显示,随着3月19日美瑞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首发过会,烟台市A股上市公司数量已达40家,数量位列当时的山东省第一位。

济南在合并莱芜之后虽然GDP完成对烟台的强势碾压,但在上市公司总量方面还是明显弱于烟台,6月3日,中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在上交所上市,成为济南第39家上市公司,当然济南这一数据包含了境外上市公司数量。

金融滞后是山东发展的一个老命题。

时至今日,放眼全国GDP 30强的上市公司排行,青岛、烟台、济南都在榜单的后半区,只能算是菜鸡互啄。无锡、宁波甚至泉州的上市公司总量远超青岛。

在当前青岛力推国企改革提升证券化比率的时代,青岛需要同步从民营经济领域挖潜,才能填平资本市场的鸿沟。

1

青岛烟台你追我赶

山东是全国公认的城市均衡化发展的代表,城市GDP缺乏巨头级的存在,上市公司数量分布也是如此。

早年的一组数据显示:截止2017年5月,山东辖区境内上市企业共179家,上市公司数排名前五的城市为:烟台43家、青岛28家、济南23家、淄博23家、潍坊20家。

青岛经过近年来的一路狂奔,生生把剧本由烟台一枝独秀扭转成双寡头竞速,而且日趋白热化。5月22日,青岛威奥轨道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登陆资本市场,成为2020年青岛首家A股IPO的上市公司,青岛A股上市公司总数达到39家。

随着酷特智能上市,后面还有高测股份科创板过会、森麒麟中小板过会“两连发”,青岛短时间内平稳坐实山东上市公司排名头把交椅。但后续是青岛一骑绝尘还是继续上演青岛烟台二人转还很难预估,但对于山东来说都是好现象。

数量只能说明部分问题,质量更加重要。

据统计,2019年,青岛辖区上市公司营收总额突破4000亿元,相当于全市GDP的34%,且增长快于GDP增速;净利润总额222亿元,克服下行压力实现逆势增长;去年末总市值4360亿元,占全省上市公司总市值的1/5,高于GDP比重,证券化率37%。

而根据Wind数据统计,2019年,烟台市39家上市公司共创造了营业收入3079.73亿元,相比2018年增长了16.38%,万华化学实现净利润101.3亿元,同比减少34.92%,尽管增速放缓但依旧是山东省上市公司中唯一的净利润破百亿的企业。

对比数据发现两个有意思的现象:烟台万华化学去年实现净利润101.3亿元,而青岛所有上市公司的净利润总额222亿元,足以让青岛企业汗颜;青岛辖区上市公司营收总额突破4000亿元,烟台辖区上市公司营业收入3079亿元,也许两者相差的只是差一个海尔。

2

落后无锡宁波长沙

众所周知,上市公司数量反映一个城市企业的活力,是体现一个城市经济发展和城市活力的重要指标。除去城市政治级别、政策支持等因素外,决定上市公司数量的主要还是当地的经济发展情况。

尽管青岛GDP总量排位从最高位的2008年第9名一路下滑到第14名,但因为此前上市公司数量过低,使得时至今日,青岛上市公司数量和GDP总量排位也不相匹配。

根据2019年末GDP 30强城市境内外上市公司数量排名统计显示:北京、上海、深圳位列三甲,数量分别为597、460、399,远超其他城市。其中北京的数量为超过榜单后14名之和。数量超过100个的有11个城市,除去京沪深外,依次为杭州、广州、苏州、无锡、南京、成都、泉州、宁波。

*数据来源于各地统计公报及证监会

上海、北京、深圳境内外上市公司数据来源于证监日报

在这份榜单中,有两个在2019年在GDP总量上完成对青岛反超的城市,其中无锡以146家境内外上市公司数量位居第七位,境内78家上市公司的数量也足以让青岛望其项背。此前无锡新增上市公司数量已连续三年位居全省第一,尚德、海澜等知名企业都诞生于无锡。

深谙无锡发展模式的《无锡日报》认为:“领跑,表面是企业拥抱资本市场热情高涨,纷纷开足马力进军资本市场;背后,却是城市调整产业结构、寻求更大生长空间的内生驱动,更是整个无锡经济未来发展路径的缩影。在产业强市吹响的号角下,资本的澎湃之力正在不断突破这座创新之城的产业边界与想象边界。”

宁波以境内外上市企业100家的数据排在第11位,其中境内上市公司数量80家。另外一份数据统计显示:宁波主板上市企业69个,其中包括雅戈尔、杉杉等,这还不包括2020年初上市的公牛集团也是宁波企业。上市公司只是一个缩影,宁波是制造业强市,其制造业单项冠军总数已达到39家(个),数量蝉联全国各城市首位。

当然,这里还有其他几个让青岛资本市场大跌眼镜的数据。截至2月24日,长沙上市企业总数达70家,其中A股上市公司63家,位居中部省会城市第一。截止到2019年底,泉州的境外上市公司数量有84个,仅次于北京、上海、深圳。

好在青岛在资本市场上完成了对和自己争夺北方第三城的郑州的碾压,《河南上市公司白皮书(2020)》显示:截至2019年底,郑州以30家境内上市公司的数量领跑全省,洛阳、焦作分别以11家、7家分列2至3位,许昌、南阳均以5家并列全省第四位。郑州、洛阳、焦作以及许昌、南阳上市公司数量占河南上市公司总数的71.60%,呈现出地区高度集中的特点。

3

资本不能缺席逆袭战

这几年,外界对山东的发展态势给予高度的关注,坐看山东成为“下一个东北”笑话者已经人挤人,青岛作为山东的一哥,自然当仁不让的被寄予厚望,只不过青岛正逢GDP挤水,2019年一下子降低两位。

这让习惯了赶超别人的青岛难以承受这场“生命不能承受之轻”。

著名经济学家托马斯•索维尔说:“今天很多的困难,恰恰来自昨天的解决方案。”

众所周知,青岛今天的窘境主要是源于在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没有完成从传统制造业向新兴经济的转变,青岛又在山东力推“双核”和提升省会首位度的策略中没有分配到匹配的发展资源,进而痛失最关键的“黄金十年”。

过去十年间,青岛先后被成都、武汉、南京超越而且差距越来越大,新进又被宁波、无锡超越,就连郑州、长沙都开始对青岛形成贴身压力。

站在21世纪20年代的起点,环顾四周,标兵远去,追兵贴近身来。

再来数数手中的王牌,屈指可数。

首先是港口经济,青岛港作为全球的天然良港,优势尚好;

其次是制造优势,山东拥有齐全的工业门类,青岛制造更是以高端优质著称;

再次是海洋经济,青岛拥有全国最为优势的海洋科研力量,这是青岛竞争全球海洋中心的决胜关键,只是需要解决把科研成果产业化的老命题。

在资本的时代,青岛想完成逆袭必须借力资本的作用。

但青岛在资本市场领域还需要转变观念。

首先是重视上市企业。这句话听起来像废话,但这些年,青岛很多上市企业上市了之后才被重视,他们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一直处于隐身人的位置,反倒是那些高举新概念的忽悠型企业拿着政府的补贴。资本的力量有多大?以轮胎产业为例,赛轮轮胎利用资本市场募集的资金完成了越南建厂,进而成功夺取青岛轮胎一哥之位,在2020年度中国橡胶工业百强企业名单上排在中策、玲珑之后,位居第三;另外一家老牌轮胎企业,双星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通过增资控股锦湖轮胎,并且在青岛率先启动国有企业集团公司层面的混改。

其次是打通国企民企壁垒。青岛国企改革将加快推进市属企业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资本证券化,此前,经青岛市国资委批复,青岛城投集团、青岛华通集团、青岛西海岸发展集团、青岛国投公司4家企业率先启动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试点。按照规划,到2022年,城投集团要控股5家上市公司、华通集团要控股2家上市公司、西海岸发展集团要控股2家上市公司、国投公司要控股2家上市公司。资金雄厚、目标宏远的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也可以把本土已上市和拟上市企业作为投资对象,打通双方的金融供需通道。

再次是增强初创企业扶持。青岛近年来崛起的新兴企业寥寥无几,这背后是城市创业环境、人才集聚、天使投资等众多领域支持力度不够的缩影。相对于大企业的内部孵化和横向联合,初创企业尤其创新型企业的生命力很弱,而且还附带着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的高投入、高风险,需要一个庞大的社会环境来呵护它的成长壮大,在这方面,青岛需要和深圳、上海学习很多。

(来源: 弈天下)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