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财经日报/青岛财经网讯(记者 巩国强) “通过农村土地经营权证,我们从青岛农商行胶州支行获得了3年期150万元贷款,用于追肥购买机械等。”胶州市铺集镇高家庄核桃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宋建春表示。
今年,人民银行青岛市中心支行和青岛市农委出台了《青岛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管理办法(试行)》,制定了涉农贷款风险补偿办法,探索建立涉农贷款风险补偿体系,促进涉农信贷投放。今年,青岛市农委又出台了《关于加强农村产权交易市场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在这些办法的“护航”下,截至目前,青岛市土地承包经营权落实抵押贷款3610万元,走在了全国前列。
经营权让土地资源“活”起来
贷款难、融资贵一直是制约“三农”发展的瓶颈因素,这其中农民缺乏金融机构认可的财产及抵押物就是“症结”。
为此,青岛市农委制定了稳定土地承包方和经营方流转关系的政策措施,实行了土地经营权登记颁证制度。对土地流转规范的,经营方可向所在区(市)政府申请登记、颁发经营权证。在全国率先实行了土地经营权登记颁证制度,率先实现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三权”分离,并赋予土地经营权证抵押、担保权能,让土地快速“活”起来 、有序“流”起来,实现土地资源的资本化和市场化。农村土地营业权证因为是绿色的,被很多农户称为“绿证”。
胶州市铺集镇高家庄核桃专业合作社就是获得土地经营权证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目前,全市共为规模经营主体颁发了土地经营权证125本,涉及土地经营面积7.55万亩。这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运用土地经营权作抵押已获得贷款3610万元。
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打通交易环节
在胶州市公共资源交易大厅的胶州市农村产权交易中心,设有农村资产交易受理、农村资源交易受理、农村土地流转、涉农抵押登记等7个业务窗口,分别受理农村资产类、资源类、农村土地流转类交易,提供农村产权抵押贷款服务。
“目前,中心发布流转交易信息300多条,完成土地流转交易65宗,林权交易11宗,实物资产交易55宗,合同交易金额5982.6万元。对11宗土地流转交易的受让方发放了《农村土地经营权证》,其中3宗土地已办理了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胶州市农业局局长杜润生介绍。
今年,青岛市农委出台了《关于加强农村产权交易市场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了交易范围、交易品种及交易规则。建成6个区(市)级和64个镇(街道)产权交易市场。胶州产权交易市场投入运行,黄岛、即墨、莱西、平度四个区(市)级产权交易市场和64个镇(街道)产权交易市场进入试运行阶段,全市农村产权交易额达到2.04亿元。
记者了解到,农村产权交易中心的创立,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的抵押物--土地经营权创建了流通平台。
政银打出涉农贷款“组合拳”
打通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另一项制度安排是,市农委与人民银行联合出台的《青岛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管理办法(试行)》,制定了涉农贷款风险补偿办法,探索建立涉农贷款风险补偿体系,促进涉农信贷投放。积极组织行业专家与金融机构信贷部门加大对接力度,建立了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价值评估标准,充分保障金融机构、承包方和经营方三者的权益。
据悉,市农委与人民银行青岛市中心支行还签订了《金融支持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合作框架协议》,加强农业产业政策和涉农金融政策融合。人民银行青岛市中心支行制定了专门的指导意见和考核评估办法,对银行机构支持涉农情况进行全面考核评估,对排名靠前的银行机构给予一定资金奖励,鼓励涉农信贷投放。市农委把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推进金融支农机制改革结合起来,调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自我规范的积极性,引导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内部管理制度,加强自我约束,稳定与土地承包方的流转关系,逐步走上生产标准化、产品品牌化、经营规模化、管理规范化的轨道,为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奠定基础。
青岛市还注重对银行放贷风险的控制,对银行机构发放的符合条件的涉农贷款给予一定程度的风险补偿,缓释银行风险。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