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财富梦想 不应只是一场梦——三盼A股牛市

XxjpsgC000863_20141204_TPGFN1A001_M

□本报财经新闻中心主任 资深市场人士 李冬明

牛市,一夜间成为人人关心讨论的话题。这几天,不少读者、微信好友与笔者交流投资心得,也从不同角度表达出对牛市的憧憬——

一盼中国经济转型期,以更加稳健的节奏展开。

追涨杀跌、坐过山车,这是不少投资者对自己的无奈总结。股市是经济晴雨表,不管是上一轮牛市以房地产、有色金属为代表的强周期性行业,还是近两年独领风骚的创业板新兴产业,亦或是金融股在今年岁末的风云再起,其兴衰更替,都是中国经济总量和结构变化,以及政策变迁的映射。为资产定价,也正是资本市场的根本作用之一。

2014年的牛市,肩负着为中国资产重新定价的使命。对中国金融体系系统性风险暴露的担忧,一度使得2013年出现股债双杀的严峻局势。但对于利率市场化——这个决定中国金融和经济未来大格局的关键性因素,决策层依然释放出强烈的推进信号。去年年中和岁尾,央行两次强力推动利率上行,倒逼市场机构提高风险认知,今年以来则审时度势,全年一直保持货币宽松,并在四季度启动降息周期,从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中国金融体系风险的有力封杀、有效疏导,也能够看出决策层掌控经济运行节奏的清晰路径和充足信心。

所以,牛市来了,这是一次信心牛市。是建立在中国经济虽然进入低速增长期,但运行稳定性大大增强预期下的信心牛市。只有清晰的经济运行节奏,才能推动资本市场稳健上涨,投资者要的,不是大起大落的戏剧性情节;投资者要的,是一个真正能够分享GDP增长,以及经济转型政策红利的结局,是能够落到口袋中的牛市。

二盼股市以更加持续性的方式运行。

牛市来了,更痛苦。这是最近很多投资者心理的生动刻画。财富,是每一个的梦想。但造梦的冲动,往往最终使得梦想落空。金融市场是人的市场,群体性行为的能量难以预计,所以金融市场总是以“绝望-犹豫-狂热-泡沫”的规律,在全世界的金融史中一再重演。特别是作为新兴市场的A股,暴涨暴跌更是常态。

股市的平稳运行,需要通过各种市场化机制和金融工具的引入,以及市场监管机制的完善,使得A股定价更有效率,更为清晰透明,让更多的一般投资者,能够按照一定合理有序的规律,持续稳健的获得收益,而不是庄家、内幕交易者在不对等的条件下,对暴利盛宴的独享。

投资者的期盼是,A股成为中国人实现财富梦想的路径;而不是财富梦碎的绝境。

三盼财富得到科学合理分配。

中国降息周期的展开,意味着利率降低了,钱不值钱了,各种挂钩市场利率的理财产品收益率下滑;实体经济和楼市回报率降低,如此大体量的资金,只有股市能够容纳。新一轮社会财富再分配正在展开。根据中国登记结算公司的数据,今年以来,50万元以上资金的账户增长速度最快,而小资金账户增长不明显。这预示着,越来越多的高净值人群正在入市,同时也说明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大幅增加对股票的投资比重。

预期越高,对投资者情绪的影响越大。当A股成为身系每个人财富安全、家庭和睦的核心问题后,当老年人也开始拿出养老钱、“棺材本”搏一把时,提高投资者专业知识和风险意识,其重要性并不亚于你是选择储蓄还是股票。每一家金融机构,都不应将投资者视为简单的产品销售对象,简单粗暴的利用投资者对财富的渴望,将风险-收益不匹配的产品,卖给不合适的人群。投资者也不能把上涨视为股市的常态。在波动中前行、螺旋式上升,才是金融市场的普遍规律。在社会氛围营造和自身认知提高方面,牛市还需要每个市场参与者的努力。

梦想和梦,不是一个概念。

梦想是睁开眼后,有计划、有行动,还有实现的条件与路径。

梦,不管再华丽的场景,最后仍是零。

熊市远去,牛市奔来。投资者期盼,这一次,财富梦想不是梦。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