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黄河宁,天下平|改变大河命运的那些工程

黄河宁,天下平。

扎实推进黄河大保护,确保黄河安澜,是治国理政的大事。

——习近平

人类的早期历史、世界上的文明古国,大多是与河流联系在一起的。

就像古埃及和巴比伦离不开尼罗河、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一样,中国的早期文明、中华民族的主体和中国的形成都离不开黄河。

这条世界含沙量最大的长河造就了广袤的华北平原,大小支流将黄土高原切割得千沟万壑,同时却在尾闾把陆地一点点向海洋推进。

这条河流所形塑的却远不止是中华大地的自然景观,更为中华民族与中华文化的根本气质的生成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其中,黄河与政治的关系又最为突出。从“黄河清圣人出”的美好理想到“挑动黄河天下反”的燎原起义,从宗泽三呼“过河”的无奈悲壮到“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的慷慨激昂,黄河不但未曾缺席过中国历史的关键时刻,更在这个国家漫长的成长进程中不断考验着人民的智慧。

从战国时期开始,黄河下游堤防开始全面修筑,此后两千多年时间里,围绕千里黄河大堤的一篇篇防洪史诗即不断上演。

1949年之后,黄河与古老的中华民族一道,进入了崭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九曲黄河终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安澜。

黄河安澜不是上天的恩赐,而是全体黄河儿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艰苦奋斗的成果,更是当代中国治理能力的集中反映。

1949年之后,黄河虽多次遭遇重大洪水威胁,却从未出现过大堤决口。各级政府在财力、物力都不富裕的情况下,在黄河流域兴建了大批防洪、灌溉以及发电工程,这些现代水利工程在总体上发挥了巨大的效益。

龙羊峡水库

龙羊峡口附近峭壁陡立,两岸距离仅有30多米,坚硬的花岗岩两壁直立近200米高。龙羊峡口大坝以上的龙羊峡水库位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和贵南县交界处,地形为盆地和峡谷相间,库面宽度一般是500—2000米,最宽处11千米,最窄处60—100米,面积约380平方千米,总库容量约240亿立方米,是我国最大的人工水库。

李家峡水电站

李家峡水电站位于青海东部尖扎县和化隆县交界的李家峡峡谷中段,是黄河上游龙—青段流域规划中龙羊峡、拉西瓦电站下游的第三个阶梯电站。电站正常蓄水位高程2180米,最大坝高160米,总装机2000兆瓦。

巴家咀水库一角

1952年10月,毛泽东视察黄河时发出“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号召。

黄河水利委员多次委派专家考察,于1956年正式向国务院提交了巴家咀建库计划。

巴家咀水库是黄委会为改善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和减少入黄泥沙,专门建设的一个水土保持试验坝。

刘家峡水电站

在甘肃永靖县一带流传着一个古老的传说:黄河、洮河、大夏河在此处汇合,三条孽龙各施龙威,致使附近村庄灾祸连年。大明洪武年间,刘伯温率领2万人西征永靖一带,在临津渡口设立坛台,施展法术,剑斩龙脉;又建白塔一座,以镇三龙,并预言将来龙吐明珠。

600年后,不是明珠胜似明珠的刘家峡等三座水电站在黄河上建成了。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为建电站,一支年轻的勘测队伍来到这里,历尽艰险,胜利完成了勘探任务。

1964年的春天,刘家峡水电站破土动工。1969年4月,刘家峡水电站第一台机组开始发电。1974年底,刘家峡水电站竣工,成为屹立于滚滚黄河之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刘家峡水电站是黄河上游第一座大型水利枢纽工程,控制流域面积17.3万平方千米,库容57亿立方米,具有发电、防洪、灌溉及工业和城市用水等综合效益。

盐锅峡水电站

从刘家峡东行约 30 千米,有一座水电站矗立在黄河上,这就是盐锅峡水电站。

盐锅峡水电站 1958年9月动工,1961年11月第一台机组投产发电,是黄河干流上最早建成的以发电为主、兼有灌溉功能的水利枢纽工程,曾被誉为“黄河上的一颗明珠”,以工期短、造价低、效益高而闻名。

青铜峡水利枢纽工程

青铜峡位于黄河上游宁夏平原中部。黄河穿峡谷而过,山光水色相映,宛如天然铜镜,“青铜峡”由此得名。

青铜峡市因“峡”而名,更因“坝”而闻名,这个“坝”就是拦河大坝——青铜峡水利枢纽工程,它是以灌溉发电为主,兼有防洪防凌综合利用功能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

青铜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建成,结束了宁夏平原2000 多年来无坝引水灌溉的历史,扩大了灌溉面积,使其成为全国稳产、高产的商品粮基地。

三盛公黄河水利工程

三盛公黄河水利工程位于“唯富一套”的内蒙古河套地区磴口县境内,是一座以灌溉为主的大型低水头枢纽工程,主要用以保证灌溉引水和减少泥沙入渠。

三门峡大坝

三门峡大坝是黄河上修建的第一座大坝。1957年开工建设,1961年建成,被誉为“万里黄河第一坝”。它的建成和改建改善了黄河三年两决口的局面,保障了两岸人民的生活和生产安全。

在三门峡市,很多五六十岁的人名叫“建峡”“爱峡”“志峡”等,莫不和三门峡大坝有关。它是当时三门峡人的骄傲。

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

1991年4月,七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批准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在“八五”期间开工兴建。

小浪底工程由拦河大坝、泄洪排沙灌溉和发电设施系统等三部分组成,是治理、开发黄河的关键性工程,也是国内仅次于长江三峡的特大型水利枢纽工程。

郑州北郊保合寨的一处控导工程

黄河“害在下游”。关于其害,据历史记载,1949年前的2000多年中,黄河决口达1500多次,重大的改道有26次,每次决口、改道,滚滚洪流都会摧毁家园、吞噬生命,给人们带来深重的灾难。

1949年后,国家高度重视黄河下游河道整治工程建设,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建控导工程就是其中一项。

控导工程可以约束主流摆动范围、护滩保堤、引导主流沿设计治导线下泄,在稳定河势、减少冲塌险情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黄河东平湖分洪工程

东平湖是湖,也是滞洪区。东平湖滞洪区位于山东省东平县,湖区总面积约630平方千米。其任务是滞蓄黄河、汶河洪水,控制黄河艾山站下泄流量,以确保山东省会济南、京沪铁路、胜利油田和下游堤防安全,是黄河下游防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东平湖分为老湖区与新滞洪区两部分。老湖区常年有水,即一般所称的东平湖,大洪水必须分洪时首先向这里分;新滞洪区亦称新湖区,大部分为农耕地,是防御黄河特大洪水时,老湖区满足不了分洪要求时的分洪区。

东平湖被誉为黄河下游防洪的“王牌”工程,在防御黄河、汶河洪水时发挥着重要作用。

1982年8月,黄河发生大洪水,为确保下游安全,东平湖曾开闸分洪。近处是黄河洪水状况,远处是东平湖蓄洪后的湖面。

山东打渔张引黄济青闸

青岛紧挨大海,但过去却是一座缺水的城市。在许多老青岛人的记忆里,也许还保存着拿着水桶排队打水、全家人共用一盆洗脸水的画面。

1989年,“引黄济青”工程完工,黄河水被引到青岛,从此彻底解决了青岛缺水的问题。工程全长约290千米,由山东省滨州市境内打渔张引黄闸引水到青岛市白沙水厂。

有了黄河水的滋润,青岛市的面貌迅速改变,工农业迅速发展,居民生活也得到改观,原先排长龙打水和工厂因缺水而停工的现象不复存在。因此,引黄济青工程受到青岛人民的广泛赞誉,被誉为“黄金之渠”。

这里是引黄济青工程的起点,由一系列闸群组成。因工程在打渔张村附近,故名“打渔张引黄济青闸”。

以上内容选自青岛出版社《从空中看黄河》《中国江河流域自然与人文遗产影像档案·黄河》

参考资料:《河运与国运——国家治理视角下黄河治理史的思考》,刊载于《学习时报》2019年11月11日第3版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