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教育:创造无限可能》|教育奇迹诞生于“无限相信”的努力

图片来自爱设计

本文首发于2020年9月16日《中华读书报》。

作者李镇西,我国著名教育家,一位深受孩子喜爱也深深爱着孩子的老师。他在语文素质教育、青春期教育、班级管理方面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探索实践。他的教育理念是:“朴素好看关注人性做真教育,幸福至上享受童心当好老师。”

朱永新 主编

青岛出版社

《教育:创造无限可能》是青岛出版集团与朱永新教授2020年携手推出的又一部教育力作。通过对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等方面的深刻洞察以及大量极具感染力的教育故事的讲述,展示了教育所能抵达的高度——创造无限可能!

有人说:“无限相信教育的力量。”

有人说:“教育不是万能的。”

这两个似乎都有道理却又彼此矛盾的命题,在朱永新老师主编的新作里得到了统一——“教育,创造无限的可能。”

既强调了教育的无限力量,又没有把话说绝对。

在本书的序言中,朱老师这样写道:

“我一直认为,人的潜力是巨大的,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时候,都被赋予了成功的潜能和无限发展的可能;每个人都应该而且可能做到最优秀、最卓越。这就是古人经常说的‘人皆可成尧舜’。世无弃人,只有自弃之人;世无完人,每个人都应该努力接近完美。所以,教育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相信孩子与学生,相信他们每一个人都能够书写自己的精彩;就是要发现孩子与学生,发现他们的潜能与个性,让他们真正地成为更好的自己。”

也许有人会不以为然,以为这不过是“专家”的“纸上谈兵”。不,本书并不是一本理论著作,作者不是用雄辩的道理而是以大量真实生动的教育故事告诉读者,教育的确能够创造无限的可能。

本书所呈现的故事分为三类—— 

一是教师具有突破自我的可能:用生命铸就辉煌的孙维刚老师、用心成就教育奇迹的刘京海校长、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苏静老师、拒绝当教育部长的马文·柯林斯老师……

二是学校具有超常发展的可能:清华附小的“成志教育”、十一学校的“学生舞台”、人大附中的“加速时代”……

三是家庭具有创造奇迹的可能:张海迪的家庭教育、爱迪生的成长道路、卡尔·威特的早期教育、王淑贞的“教子经”……

而这三种“可能”最终决定了教育对象——孩子发展、成长和未来的无限可能。

其实,哪里仅仅是书中所讲的这些有限的故事?更有中国无数的学校与家庭,用千千万万个个性成长、无限发展的孩子(当然不只是考上清华北大的“状元”)的故事,证明了教育的确可以创造无限的可能。

2000年秋天,我有幸追随朱永新老师学习,见证并参与了他发起的新教育实验。20年过去了,蓬勃发展的新教育实验正在把朱永新老师一个基本的教育理念——无限相信教师、学生及其父母的潜力,即“人”的潜力——变成现实。

正是基于“无限相信”的努力,一个又一个的教育奇迹诞生于新教育实验的区域、学校和新教育人的身上:山西绛县山坡的一间间教室、湖北随县田野的一座座校园、年过半百的“青春偶像”郭明晓、深情看着孩子成长的吴樱花、沉浸于百合班幸福的俞玉萍、重燃教育理想与激情的王兮……

教师的改变带来了学生的改变;教育的奇迹,正是诞生于教育者“无限相信”的信念与努力之中。

教育,是一个说不尽的话题,围绕教育的争论也从来就没有中断过。有的人说起中国教育就摇头,而且直指“体制”。我也认为,中国教育问题很多,而且很多问题的确有待于教育体制的深入改革。但这不能成为我们推卸自己责任的理由。因为无论怎样的教育体制和教育理念,我们所憧憬的理想的教育,最终都得靠每天站在讲台上的一个个具体的教师来实现。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人只能靠人的建树。”

对于教师来说,除了爱心和专业素养,最重要的就是教育信念,核心是对人的潜力的无限相信。而“要相信孩子”(苏霍姆林斯基语),应该成为每一个真正的老师最重要的教育信念。

2009年的美国年度教师托尼•马伦的获奖感言让我特别感动——

最优秀的教师有一个共同的品质:他们知道如何读懂故事。他们知道走进教室大门的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独一无二、引人入胜,但没有完成的故事。真正优秀的教师能够读懂孩子的故事,而且能够抓住不平常的机会帮助作者创作故事。真正优秀的教师知道如何把信心与成功写入故事中,他们知道如何编辑错误,他们希望帮助作者实现一个完美结局。

看,在托尼•马伦的眼中,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一无二、引人入胜,但没有完成的故事”,这就是他心中的“无限可能”,而让每一个故事都有一个“完美结局”,正是教师的使命。

我由此产生联想,所谓“没有完成的故事”,也就是孩子生命的河流。作为教师,每天都置身于孩子生命的河流,也就走进了孩子的故事。每一个孩子的故事如河水一样不可倒流,而且每一天的风景都不可预知――或令人欣慰,或令人惊叹。故事的原创是孩子,但编辑是教师。如托尼•马伦所说,教师帮助孩子“把信心与成功写入故事中”,为孩子“编辑错误”,并“帮助作者实现一个完美结局”。孩子个性与禀赋的千差万别,决定了每一个“完美结局”都决不雷同。

“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

几乎所有师范生都熟知陶行知的这句话。但不少老师都只将它当作教育名言在文章里引用,而可能没有意识到,未来的瓦特、牛顿和爱迪生,的确就诞生于我们每天所面对的孩子中。

也正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有着无限的可能性,教育者也多了一份“战战兢兢”,因为稍有不慎,我们都将毁掉独属于这个孩子未来的一份辉煌。

我再次想到苏霍姆林斯基的话——

教育的实质就在于使一个人努力在某件事件上表现自己,表现出自己的优点来。在某种好的东西中来认识自己——善于支持人的这种高尚的志向是多么重要啊!教育者往往在那么长久而痛苦地寻找的那种自我教育的强大推动力,不是就在这里吗?应当在心理学讨论会上提出这个问题:人的表现问题。……怎样才能做到,使人尽量地努力在好的方面表现自己呢?我深信,一个人想在某个好的方面表现自己的愿望越深刻、越诚挚,他在内心对自我纪律的要求就越高,他对自己身上不好的东西就越加不肯妥协。

是的,“使一个人努力在某件事件上表现自己,表现出自己的优点来”,这就是真正的教育。

所以,“教育创造无限的可能”是一个已经不需要论证的常识,将这个几乎已经被许多教育人遗忘的常识重新拾起,注入我们现在每一天的教育实践乃至教育细节中,或许是中国教育回归正轨的开始。

这正是这本《教育:创造无限可能》的意义所在。

教育:创造无限可能

朱永新领衔教育名家,就教育的理想和使命进行深入思考和探讨之作;以对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等方面的深刻洞察以及大量极具感染力的教育故事的讲述,展示了教育所能抵达的高度——创造无限可能!

朱永新说教育


朱永新教育思想的简明读本,其中既有对教育改革与发展深入独到的理性思考,又有大量生动鲜活的教育实践案例分析,还穿插着作者对闪烁着理想主义光辉、富有人文思想和创新精神的教育情怀的诗意表达。

教育,让梦想成真

朱永新阐述教育理念、激扬教育情怀、为广大教师的成长提供理论指导与方向引领的全新之作。在书中,朱永新教授对当下的教育改革与发展进行了深入独到的思考,并通过大量生动鲜活的实践案例分析,对广大教师关心、关注的问题进行了精彩解答。

传承文化|传播知识|传递幸福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