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市南,夜太美

迟存霞/摄

华灯初上,星星点亮。当夜幕来临,青岛霓虹闪烁,从“星星市集”和“月亮市集”的闻名,可一窥青岛市南夜经济的红火。

捧一杯热红酒,与“星星市集”来一场温暖的邂逅。狭长的街道点亮了夜晚的“星星”,摩肩接踵的人群流动于市南老城这片炙热的土地。北方的冬日有些冷,但却被一张张微笑的脸庞和热气腾腾的食物所一一化解。温暖,是这个冬日里“星星”市集该有的样子。

柳栋/摄

1931年,徐志摩写下了《两个月亮》这首诗。在青岛太平角区域,“月亮市集”的大本营就在湛山二路2号甲的这处房子里。“星星市集”和“月亮市集”的出现,勾勒出一幅市南夜经济的缩影。火爆成都的贰麻酒馆入驻青岛后,让一度有些萧条的云霄路重新热闹起来;作为青岛创新节的一部分,浙江路圣弥厄尔大教堂的“点亮”,成为寒冬中的青岛一抹绝美亮色;坐落于山东路5号的HI CITY综合商业体,将创造首个中国夜经济文化商业综合体模式;同样温馨浪漫的月亮市集,相约太平角开启新一轮的邂逅……不得不说,夜经济蕴藏着新的机遇和空间。

如果说,2019年的中国夜间经济实现了0到1的突破,那么2020年我国夜间经济会在1到100的发展进程中野蛮生长。夜经济的点亮,激活了消费“新引擎”,完美展现了一座城市的文化内涵,塑造了城市的美好形象,并且赋予了城市新的活力。

作为青岛近代文化的发源地,文化沉淀的诸多体现都可以在市南找到蛛丝马迹。当建置百年的历史积淀与国际接轨的开放元素相遇时,时尚市南的名片就此闪耀东方。

马建东/摄

让老城区有人气有温度

走到龙江路的尽头,穿过青岛德国总督府怡堡酒店,一年一度的星星市集“演绎”出青岛夜经济的火爆。

星星市集源于中世纪晚期的德国。2006年,在老观象台的屋顶上,常住青岛的Clemens和Ulf等德国人创办了第一期德式的圣诞市集,因为市集上可以看到天上的星星,故而起名为“星星市集”,既浪漫又充满风情。

“星星市集”点燃了老城区的夜晚,去年的“星星市集”就曾吸引60000多人在冬日青岛找寻温暖。“德国和青岛一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对于青岛来说,这是一次中德文化交流的机会,而对在青岛生活的德国人,希望这个市集能让他们觉得青岛有家乡的感觉。”屿制绘馆的摊主表示,自己来自山东潍坊,特别喜欢青岛这座城市,年轻、现代化,又充满活力。以后每年的星星市集自己都会来,不仅可以交到很多朋友,同时也是一种学习和自我提升的机会。

城市烟火气,最抚凡人心。早在唐宋时期,一些发达城市的夜晚便可用“火树银花之璀璨,菱歌泛夜之喧嚣”来形容。作为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市集至今已有三千余年历史。社会的转型发展使得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变化,为市集这个名词注入了新的内涵。

柳栋/摄

“月亮市集” 是青岛人对于世界文化的包容和接纳。去年首秀吸引了约60000人关注的“月亮市集”,今年更加艺术、更加多元、更具有国际范。在尽可能的展示青岛文化的同时,“月亮市集”也将更丰富的世界文化带到青岛,架起了一座时空“桥梁”。

太平角,曾经承载着青岛的历史、文化还有最美的风光。红瓦绿树与碧海蓝天相应成趣。当一座座敞开的院落大门重新进入人们视野,她褪去历史的旧衣,披上时尚艺术的衣裙,散发着独有的魅力,徐徐走来。并有了一个崭新的名字:万国文化建筑博览汇。

湛山二路2号甲华丽转身,将古老与时尚融合在一起,成为意大利时尚主题文化展示和时尚创意餐的复合式体验空间。青岛遇见米兰,是中西方理念碰撞、展示的窗口和舞台。

月亮和太平角,在湛山二路2号甲院内,呈现出完美的契合,美食与时尚,也在这里有了新的碰撞。前不久,青岛市首批时尚艺术街区正式确定,市南区太平角街区忝列其首。

柳栋/摄

在青岛遇见米兰的周边,遇见·梵高咖啡西餐馆、卡尔爵士德国皇家啤酒坊、比利时领事馆旧址、莫奈花园、刹那芳华客舍等,形成了一个小型时尚圈,与月亮市集呼应联动。2020年,太平角区域已经成功举办了“谭盾音药周”“遇见八大关·共赴山海约”“太平角夏日音乐沙龙”“2020太平角国际品酒节”等多个精品文化休闲活动,推动太平角区域向多元文化的集聚、融合。

“月亮市集”增加了淡季太平角的客流量和吸引力,让太平角真正成为“精彩四季不重样”的时尚城市会客厅。如果这种多元、有趣的活动可以作为固定的冬季项目,比如举办更多“小而精”的市集,像“咖啡市集”“音乐市集”等,既可以聚拢人气,又能提供新鲜的生活方式,使城市充满时尚活力。而这些生活方式一旦养成,就可以让这座城市拥有时尚的内生动力。

曹辉/摄

今年,青岛湾项目拆迁启动、中山路步行街的打造等一系列动作,让市南区老城复兴的步子迈的更大。而复兴老城区的核心则在于人气的吸引和聚力。龙江路南端从龙口路广西路路口,一直曲曲弯弯延伸到北面齐东路附近,交叉了龙华路、黄县路等多条窄路。其实放在以前,龙江路并不起眼。然而如今,一些小众咖啡馆等特色小店把龙江路这条老街装点一新,变得文艺起来。一年一度的“星星市集”,也提升了老城区的人文魅力。

挖掘老城区的文化,不只是一味打造新的网红打卡地,要让原有的文化焕发新生。青岛的文化基因在老城区就有明显的体现,每个老青岛人的记忆或多或少都有天主教堂为底色。

马建东/摄

很多人曾在老城区居住过或对天主教堂有过特别的记忆,这些独特的记忆并未随着时间地点改变,而是在教堂被点亮时吸引着他们回来,感受“科技+文化”赋予大教堂的新的活力。

青岛市南区科技局局长刘海波说,“点亮青岛”——圣弥厄尔大教堂活动作为青岛创新节的一项特殊展示内容,运用科技手段赋予大教堂时尚元素,酷炫的灯光让人们的目光再次聚焦到西部,让大教堂成为青岛夜间新晋网红打卡地,吸引了不少市民游客拍照打卡,为下一步利用时尚互联网思维发展西部经济提供了新的思路。同时“科技+文化”的融合也可以作为青岛淡季吸引市民和游客,拉动旅游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马建东/摄

董志刚/摄

北方的冬天热闹起来

“夜经济”又称“24小时城市”,作为改善城市中心区夜晚空巢现象而提出的经济学名词,源自20世纪70年代的英国。英国在1995年正式提倡实施“城市夜晚活动多元化”这一政策。

作为拉动内需、促进消费导向的重要概念,“夜经济”逐渐被证明是衡量城市软实力的重要指标。一时之间,“夜经济”已成为支撑消费升级、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并持续走红。

市南区是青岛市夜经济最为活跃的区域,聚集了近20家大型商场购物中心、2000余家餐饮机构、近百家音乐酒吧等夜间消费场馆。除奥帆中心情人坝酒吧街外,还形成了麦凯乐商圈、万象城商圈、中山路商圈、中联商圈等特色酒吧聚集区域,以及闽江二路、澳门路、燕儿岛路、江西路等酒吧聚集街区,青岛市最著名的酒吧、咖啡厅多分布于此,成为岛城最时尚、最具发展活力的夜经济消费区。

董志刚/摄

2020年11月18日,火爆成都的贰麻酒馆在青岛华夏基石37号公园盛大开业。作为成都首家露天酒吧,人尽皆知的网红酒馆,贰麻酒馆于2020年11月19日正式营业至今,天天爆满,排队等位至凌晨,日最高客流达到500人左右,甚至让原本云霄路上几家准备关店的酒店商家又重新“热络”起来。

37号公园位于香港中路云霄路交汇处,是最具活力与消费潜力的区域性商圈。整合中高端消费人群多元化生活及消费需求,凝聚商圈辐射力、吸附强大消费力,将购物、娱乐、休闲、餐饮、文化、生活等时尚消费与品味融为一体。以丰富、多元的业态组合,打造地标性的都市“不夜城”,缔造全新的时尚消费体验。

“夜精灵”HI CITY项目将成为新实体经济的风口项目,以脱虚向实,拉动内需、消费升级的理念,促进民营企业大力发展。“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与万象城形成差异化互补性经营,增强城市时尚地标性建设;项目靠近市南区灯光秀核心地带,将成为游客的网红打卡基地,打造中日韩三国年轻人文化交流中心。” 据青岛城市聚将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国勇介绍,“创建以新文化、新艺术、新运动为核心内容的青年社交综合体,弥补传统商业在夜间经济生活体验的缺失。在青岛各区形成新商业标准化模式,并快速复制。成为全青岛年轻人聚集地,凭借自有流量资源优势,打造青岛网红孵化基地。”

董志刚/摄

夜经济是一种城市文化,一种灵魂。夜生活文化可以直观展现城市人群消费能力,提升城市动态年轻化。统计显示,今年以来,青岛全市重点商场夜间销售额超过全天的50%,夜间餐饮消费贡献了全市餐饮业55%的营业额。青岛正在用开放、包容的特质成就青岛的市场与人才,让青岛的夜经济更具激情与活力,让青岛的发展更具动力和创造力。

在当下,发展夜间经济,不仅是扩大消费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更是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选择。下一步,市南区也将出台相关政策,推出“夜间市集”等活动,进一步丰富夜经济的内涵。

“夜经济”浪潮席卷全国

偏居西南一隅的重庆独具一格,是很难复制的网红城市。这个城市最“红”的,当属山城夜色;坐落于海河之畔的天津“摩天轮夜市”,身后便是网红摩天轮“天津之眼”。一入夜,各类食品小店开门迎客,吸引食客驻足……

如今,全国各城都在提升夜经济的“温度”。比如与青岛相近的泉城济南,前不久发布了《持续打造“夜泉城”冬季夜经济措施》,将发掘培育夜间经济单元,新打造一批有特色、精而美的夜间经济集聚地;组织夜间经济聚集区、部分商圈和企业开展夜间市集、夜间品鉴和夜间音乐沙龙等活动;开展冬季夜间体育健身活动;推出丰富多彩的冬季特色夜间促消费活动;打造冬季深夜食堂等,展示“夜泉城”的靓丽名片。

对标北上广等国内一线城市,可以看出夜经济对城市文化交流与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据艾媒咨询统计,中国夜间消费约占总体零售额的六成,并持续以约17%的规模增长。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夜间旅游市场数据报告2019》表明,80、90中青年群体夜游消费最高,其中夜间6点-10点为高峰期,占比达77%。据商务部城市居民消费习惯调查报告显示,目前大型商场每天18时至22时销售额占比超过全天的一半。

马建东/摄

夜经济所辐射和带动的是包含文化、旅游、购物、餐饮为一体的多领域产业。据统计,仅伦敦一个城市的夜晚,就为英国创造了6%的税收,“夜经济”为伦敦提供了130万个工作岗位,年收入达660亿英镑。

据“2020中国夜间经济论坛”上发布的《2020中国夜间经济发展报告》显示,相较于2018年,2019年的国内夜间消费从消费金额来看占比有了显著提升。到了2020年,夜经济更是进入爆发增长期。各地政府出台相关扶持政策的数量,也可侧面折射这种热度。截至2020年10月1日,我国共出台与夜间经济高度相关的政策共197项,其中以夜间经济命名的政策文件共82项。仅今年前三季度发布的夜经济相关政策数量,已达到了2019年全年的近4倍。

北京、上海、天津、成都、西安等地陆续出台推动夜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对激发城市活力、解决就业问题以及满足群众消费需求,发挥了积极作用。

马建东/摄

今年初,“夜经济”被写入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到2022年,北京将有一半以上便利店实现24小时营业,每个区至少要有一个夜经济商圈;上海商务委等九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上海推动夜间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围绕“国际范”“上海味”“时尚潮”三个特点,打造一批夜生活集聚区,以推动上海“晚7点至次日6点”夜间经济的繁荣发展;到2020年,西安市要完成五大类别夜景亮化工程,特色夜游街区达到30个,有规模特色夜市达到100个。

活跃的夜经济离不开政府给予政策引导和扶持。从北京、上海、重庆、无锡、温州、济南、石家庄等地出台的政策来看,提振夜经济主要集中在打造新地标、新商圈,开展城市亮化工程,打造夜间文化IP,搭建“深夜食堂”等。

马建东/摄

从“夜间区长”到“掌灯人”,夜经济不仅是延长营业时间。一个有温度、精细化、跨部门协作的夜间经济管理机制,势在必行。在这方面,北京、上海、济南等城市已经先行探索。比如北京提出设立夜经济“掌灯人”,上海推出首位“夜间区长”和首批“夜生活首席执行官”,济南则鼓励各区县公开招聘具有夜间经济相关行业管理经验的人员担任“夜生活首席执行官”等。借鉴先进城市经验,青岛也出台了《关于推动夜间经济发展的意见》,提出通过建立夜间经济发展协调机制及“夜间区(市)长”“夜间片长”“夜间街长”和“夜生活首席执行官”制度,构建形成“购物休闲、特色餐饮、文体娱乐、演艺体验、观光旅游”五位一体的夜间经济新模式。

天津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牛磊认为,目前我国夜经济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夜经济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人们日间消费方式的纵深化,虽逐渐在向“食、游、购、娱、体、展、演”等多元夜间消费市场拓展,但大多仍以夜游、夜市和美食街为主,娱、体、展、演等消费市场还有待提升。当前夜经济文化内涵不足,消费场景尚显单调。“业态同质化严重,结构单一,存在盲目跟风问题。”牛磊说,一些地方的夜经济缺少文化内涵和人文情怀,不能满足消费者的精神需求。

董志刚/摄

城市能否跳出固有框架、创新地活跃夜经济,也是一项考验。中国的夜经济发展经历了由“单一化经营”到“多元化发展”的过程。最开始,夜经济是餐饮、购物等消费活动由白天向夜晚的延伸,通过增加营业时间来实现流量增加。之后,夜经济业态逐渐丰富。随着消费需求的不断升级,夜游、演艺体验等新业态开始出现并走向成熟。

夜间消费场景的多元化使得“夜经济”成长为一个新的平台,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消费选择和体验。夜经济的主战场也不再局限于零售商业空间内,商旅联动可谓是近几年来旅游业和零售业结合发展的趋势,夜经济也将趁着这一东风,登上更广阔的舞台。

无论以何种方式,通过何种表现形式,夜经济的发展要能够吸引人,归根结底还是要能够打动人。

青岛财经日报/青岛财经网记者 李倚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