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当伯乐 建生态 青岛科技孵化器育出“金凤凰”

日前,青岛市科技局公示名单,拟对2019年度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的孵化器进行补助。青岛市工业技术研究院、青岛橡胶谷创业孵化有限公司、青岛交通谷创客工场有限公司等公司运营的28家孵化器拟获补助,每家补助金额为10万至80万元,总额630万元。            

孵化器,是无数创业者找伯乐、找圈子的栖息地,是无数个“创新念头”迸发和路演的舞台,是青岛创新创业生态的生动写照,也是青岛这座创业之城永葆青春的密码。

一家孵化器培育出8家高企            

在拟获奖补的孵化器中,2019年培育高企数量最多的为青岛交通谷创客工场有限公司,培育高企数量8家,拟获奖补80万元。

“用创业的心态服务创业,用创新的方法服务创新”是“交通谷”创客工场一直以来的服务理念。记者了解到,城运控股交运集团“交通谷”创客工场成立于2016年5月,同年11月正式启用,是国内首家由交通运输企业建设运营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成立五年以来,从工场建设运营、创客企业入驻,到服务平台搭建、产业生态聚集,创客工场始终以精准服务企业、助力产业升级为根本宗旨和工作主线,实现了专业化、跨越式发展。目前,园区内入驻了各类企业80余家。其中,交通类上下游产业链相关企业占40%,其他科技类企业占60%。

“在这里,我们与企业之间更像是铁哥们,是命运共同体,而不是冰冷的房东与租客的关系。”创客工场负责人周萌告诉记者,“去年疫情期间,为减轻园区各类小微企业的经营负担,我们为企业共计减免了7个半月的房租,与企业共渡难关。”

在企业培育方面,“交通谷”创客工场内智慧交通、智能装备、信息科技、VR教育等产业集聚,一批战略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园区目前已经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3家,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银奖企业1家,通过国家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企业8家,蓝海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12家,“专精特新”企业6家,青岛市科技进步奖企业1家。已经成为崂山区、青岛市创新创业特别是交通领域新旧动能转换、引领转型发展、创业带动就业的主阵地和新引擎。

目前,“交通谷”创客工场已经荣获国家备案众创空间、山东省创客之家、市级孵化器,当选为青岛市科技企业孵化器理事单位、青岛市2016年度经济成就奖最具创新力企业、青岛市最美青年创客平台、青岛市中小企业云服务平台优秀服务站、青岛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青岛市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青岛创客TOP榜”十大创新孵化品牌等荣誉。同时,“交通谷”创客工场于2018年11月已经成功登陆青岛蓝海股权交易中心,并荣获2018年度“蓝海风云榜”—“供应链合作之星”殊荣。

周萌向记者介绍,在做好“交通谷”园区的同时,新能源也是下一步主要的攻坚方向。如今,城运控股交运集团打造的青岛首个集汽车动能研发应用、新能源储能充电、新能源企业孵化为一体的生态园区——交运•汽车动能研发应用生态园已经投入使用。目前,该众创空间已获得青岛市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资质,将逐步打造成为青岛市新能源产业应用与发展的示范园区。

提质增效 打造“标杆孵化器”            

中小企业在促进科技创新方面的作用不可替代,而中小企业的迅速发展,离不开孵化器的提质增效。目前,全市认定孵化机构235家,包括孵化器121家、众创空间114家,在孵企业2921家,累计毕业企业999家。同时,按照“海外预孵化-本地加速孵化”的国际技术转移模式,支持我市孵化机构主动链接全球创新资源,融入国际创新网络,已在创新资源集聚的国家(地区)建设5家离岸孵化器和3家异地孵化器。

位于青岛市高新区的青岛工业技术研究院就是一家优质孵化载体。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备案众创空间、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市级公共研发服务平台……青岛市工业技术研究院连年获得国家A类优秀孵化器,在2019年度青岛市科技企业孵化器绩效评价中位列榜首。在此次拟获奖补的孵化器中,青岛市工业技术研究院拟获奖补70万元,奖补金额位列第二位。

青岛市工业技术研究院院长滕云枫介绍,目前,围绕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领域,园区累计引进和培育高科技企业超300个,其中包含日东(青岛)研究院、中船重工710所等8个研发中心。工研院搭建科学仪器创新孵化公共研发服务平台,投资4000万元,服务全市300余家企业。园区企业总注册资本近50亿元,实现相关产值60亿元,累计提供就业岗位3000余个,累计授权专利超2000项。

从2012年运营至今,在这片占地86亩、总面积6.2万平方米的科技园区内,孵化成果也十分亮眼:已累计培育高企60家,培育估值过亿元企业超过20家,吸引社会投资超10亿元;培育筹备科创板上市企业2家,新三板及蓝海四板挂牌企业15家;企业获得市区科学奖励15家,50余人获得国家省市区各级人才项目支持;培育企业获得全国创新创业大赛行业赛亚军、青岛市创新创业大赛一二三等奖共75项。

作为工研院培育的成立未满一年的初创企业,道莅致远科技(青岛)有限公司表现强眼,与中车株洲所、上海交大等知名院所开展合作,开发的工业核心控制器完全自主可控,有潜力解决目前核心控制器被国外把控的“卡脖子”问题,提升我国工控领域国产化竞争力。其PLC IDE编译器、PLC内核等已有成熟产品,实时操作系统基于国产翼辉OS,是国内首家基于国产操作系统的产品;主板PCB,硬件设计可适配国产X86和国产ARM,打破了欧美长期“卡脖子”现状,其生产的智能PLC产品更符合未来数字化工业发展趋势。

同样位于工研院园区内的青岛小优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3D感知技术及其应用的科技创新型企业,为工业、消费和安防等多领域提供3D视觉核心器件和整体解决方案。自2015年于工研院注册以来,已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实用新型专利30余项,软件著作权10余项。斩获多项荣誉,包括第五届中国创业创新大赛青岛赛区先进制造第一名,国赛优秀奖等。并于深圳和苏州成立分公司,已累计获得融资2000余万元,发展势头强劲。

这些“明星”企业,都是由青岛市工研院的“孵化”而来。谈到园区的服务,滕云枫表示:“带企业参加融资对接会、让企业与投资机构建立联系、帮企业梳理更清晰的商业模式……我们主张用创新的方法服务创新,用创业的心态服务创业。”

构建孵化生态圈          

从一杯咖啡开始,谈项目、促合作,再从“苗圃期”到“加速期”,为不同阶段企业提供对应“土壤”……对于在孵企业来说,孵化器的意义远不止一个物理空间的载体,更是一个全方位推动企业发展的“加速器”。如今,随着创业孵化行业的发展,青岛市经认定的各级孵化载体提质增效,提升自身服务水平的同时,正实践为科技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

在青岛,还有一种特殊的资源对接模式——青岛科技沙龙。每一期科技沙龙聚焦不同行业领域的不同主题,用轻松愉快的氛围汇聚了企业、资本、载体等创新要素,致力于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沙龙创新引入了前沿创新理念,激荡着青岛科创生态的“一池春水”。

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海洋监测装备、科技金融、新材料、未来教育……自2016年以来,围绕这些主题,青岛科技沙龙已经陆续开展了近20次。邻客创业公社通过举办科技沙龙、CEO午餐会等系列活动,营造创新创业氛围,链接创业者与多方资源,打造创业生态圈。

在邻客理想中心举办的科技沙龙,每期都会邀请相关行业领域的企业现场展示其自主研发的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在愉快的下午茶氛围中,企业与本地技术爱好者、创投基金负责人之间共同探讨科技的行业趋势,营造了科技发展的创新氛围,重塑了用科技推动企业发展的思维模式。

此外,海尔海创汇、橡胶谷、金海牛等专业孵化载体,已将孵化服务延伸到行业上下游,他们向在孵企业提供或开放产业链资源,帮助企业压缩业务成本、开拓销售渠道。未来,孵化器不仅仅是科技服务的“聚合池”,还将成为区域创新要素的“强磁场”,它将为地方产业整合资源,培育更多的本土龙头企业,提升区域竞争力。

解码青岛孵化器背后的成长密码,除了关注孵化器的数量和质量,构建孵化生态同样重要。

青岛市科技局成果转化与创新孵化处相关负责人表示,构建孵化生态,应当从持续举办创新创业品牌活动、打造专业化产业孵化载体、壮大创业孵化队伍等方面重点发力。

在持续举办创新创业品牌活动方面,青岛将继续举办创新节、创新创业大赛、创新挑战赛等系列活动,打造有国际影响力的创业服务品牌,充分展示青岛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城市特色。鼓励区(市)举办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创新创业活动,营造浓厚创新创业氛围。

在打造专业化产业孵化载体方面,青岛将瞄准核心产业集群和重点产业链条,支持孵化器集成孵化加速功能,集聚培育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全周期服务,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充分利用已有孵化空间,围绕产业需求推动孵化器提质增效,优化运营管理,增强孵化培育能力,吸引优质企业聚集。

在壮大创业孵化队伍方面,青岛将进一步支持社会化专业机构开展孵化服务培训,培养有专业技术背景和企业家精神的孵化器领导者。建设创业导师队伍,从企业家、律师、投资人等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中,遴选建立创业导师库,帮助创业者对接专门知识和资源,加速成长,助力孵化器高质量发展。

青岛财经日报/青岛财经网记者 宋佳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