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科创板询价转让日渐升温 “多级缓冲带”助力平稳减持

周洋 制图

□ 截至目前,科创板共有18家公司的23批股东完成询价转让,其中大多为基本面良好的行业龙头公司。

□ 询价转让是科创板推出的极具创新、符合市场化需求的减持制度,最大程度减少对二级市场股价的冲击。

□ 询价转让与协议转让、大宗交易共同组成了科创板股东转让股份的“多级缓冲带”,将推动科创板更好地发挥优化资源配置、激发科创动能的作用。

◎记者 邵好

面对可能出现的新一轮解禁高峰,科创板询价转让这一工具正在起效。

6月21日,新风光发布股东询价转让计划书,公司股东何洪臣拟通过询价转让方式,转让所持的181.94万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1.3%,成为科创板询价转让的最新案例。

在业内人士看来,科创板独有的询价转让机制,为上市公司股东及二级市场投资者提供了更加便捷有效的市场化工具。这将支持股东有序退出,平滑减持节奏,稳定投资者预期,有效降低了外界对减持压力的担忧,缓解了减持行为对二级市场的冲击。

正是凭借着在制度设计上各有侧重,询价转让与协议转让、大宗交易共同组成了科创板股东转让股份的“多级缓冲带”,持股规模、减持目的不同的股东,都可以找到合适的股份转让方式,从而降低交易摩擦成本,提升市场流动效率,推动科创板更好地发挥优化资源配置、激发科创动能的作用。

渐升温 多家公司实行询价转让

进入6月,科创板询价案例增多。据上海证券报记者不完全统计,仅仅20多天,已有3家公司发布股东询价转让计划书,而年初至今,这一数据为4家。

例如,凯立新材6月11日发布公告称,西安航天新能源产业基金投资有限公司、西安兴和成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深圳艺融同创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拟通过询价转让的方式,合计转让343.42万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3.68%。

6月18日,上述询价转让结果出炉:转让价格为96.5元/股,高于96元/股的转让价格下限;参与询价转让报价的机构投资者家数为16家,涵盖了基金管理公司、证券公司等;有效认购金额约为4.05亿元,对应转让底价的有效认购倍数为1.23倍,最终有9家投资机构受让股份。

不仅参与询价转让的公司数量有所增加,大额案例也在出现。

6月17日,中望软件发布询价转让结果公告,公司4个员工持股平台与达晨系创投合计转让6.31%股份,为科创板询价转让制度实施以来单次转让比例最高的一单。

从询价转让结果来看,最终定价168.01元/股高于底价,交易金额总计9.18亿元。16家机构参与报价,兴证全球基金、施罗德投资、诺德基金、UBS AG、银河证券等14家机构获配。具体来看,兴证全球基金以3.69亿元获配2.53%股权,施罗德投资以2.55亿元获配1.75%股权,摩根大通、诺德基金、UBS AG、银河证券等机构受让股份在0.08%至0.25%之间。

据统计,截至目前,科创板共有18家公司的23批股东完成询价转让,其中大多为基本面良好的行业龙头公司,如西部超导、金山办公等公司的股东先后完成2次交易。

更有效 三大亮点满足多样需求

科创板询价转让交易为何在近期升温?答案就在这一交易机制本身。

作为科创板的一大创新机制,询价转让这一方式正获得越来越多科创公司的青睐。总结来看,其有三大亮点,有效满足了科创公司股东的转让需求和专业机构的投资需求,并与协议转让、大宗交易形成有效协同。

首先,询价转让的规模比较大,实施下限为公司总股本1%,与传统转让方式相比无上限要求,这就很好地满足了老股东的退出需求。一位公募基金经理表示,由于流通股本较少等原因,科创板公司往往存在流动性不畅等问题,二级市场买入会产生较大的冲击成本,而通过参与询价转让,机构往往能一次买到足额的仓位。

其次,询价转让的博弈空间更大。与大宗交易、协议转让不同,询价转让的底价折扣率更低(为发行前20个交易日公司股票交易均价的70%),转让定价更加市场化,转让时间有一定选择范围,对机构投资者的吸引力大大增强,提高了市场的热度。

沪上某私募基金经理表示,大宗交易的议价空间需参照当天的涨跌停价格。与之相比,询价转让的底价折扣率更低,变相增加了机构投资者的议价空间。

例如,华峰测控是国内最大的半导体测试机本土供应商,所处半导体封测设备赛道成长确定性较高,公司盈利能力突出,其询价转让吸引了摩根大通、易方达、UBS、南方基金等境内外机构接手。

最后,询价转让的合规性、透明度较高。股东在询价转让启动、定价、成交这三个关键时点及时披露,且主要由券商组织实施并履行核查职责,整个流程更为规范、透明。上述公募基金经理表示,参与询价转让,操作起来省心省力。

重协同 “多级缓冲带”雏形显现

仅观察询价转让交易本身,并不能完全体会其中机制设计深意。如果将其与协议转让、大宗交易结合起来思考不难发现,科创板股东减持“多级缓冲带”已经成形。

时间拨回到两年前,询价转让制度一经发布,中微公司即带头“尝鲜”,完成首单询价转让,一定程度上表明市场主体对创新制度的认可和支持。中微公司9名老股东合计持有21.52%股份,通过询价方式“抱团”转让公司1.66%股份,UBS、广发基金、博时基金、万家基金等“组团”受让,实现上市前股东多对多平滑“交棒”机构投资者。最终成交额高达17.65亿元,是迄今为止的最高成交额。

以此为起点,询价转让制度逐渐被市场参与各方所接受,热度更是不断提升。有投行人士认为,询价转让是科创板推出的极具创新、符合市场化需求的减持制度,有效地将上市前推动企业成长的股东持股,平滑“交棒”给机构投资者,接盘的投资者继续以中长期投资的姿态推动上市公司持续发展,最大程度减少对二级市场股价的冲击。

只有交易通畅,市场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即上市公司股东、专业投资者更加专注上市公司本身,而不是把注意力放在交易工具上。目前来看,询价转让制度很好地完成了这一任务,相关公司股价较为平稳,估值也趋向合理。例如,中望软件询价转让定价公告披露后,公司股价上涨明显。

上述投行人士认为,科创板询价转让机制将减持作为市场交易机制运行的一部分,以“如何有序减持”为出发点,构建了不同的化解思路。通过引入机构投资者,改变了以往散户同优势股东同台博弈的格局。同时,通过疏通新的减持渠道,避免了短期大量股份向二级市场倾泻导致对股价造成冲击。

在采访中,多位上市公司高管和投资机构人员向记者表示,在协议转让、大宗交易等机制的基础上,科创板询价转让机制让交易更加顺畅,不排除未来会更多、更好地使用此类工具。

来源:上海证券报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