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观察│中小企业如何泅过至暗时刻

在GDP行将破6并持续下行的今年,中小微企业的日子比以往显得更难熬。

疫情之中,企业,尤其是解决了社会大部分就业、提供了大部分税收的中小微企业承受能力接受了巨大考验。在宏观经济并不乐观的大背景下,本来就死亡率极高的中小微企业群体,一旦碰到此特殊情况,则面临着“大面积团灭”的风险。作为国家经济活动中的“毛细血管”,中小微企业集中体现了经济的活力,是健康的市场经济重要的一环,其重要性毋庸赘言。在疫情之中,我们更应该关注这些中小企业,为它们前行提供助力。

“至暗时刻”

今年的春天,来得比以往任何一个春天都更晚一些。

在2019年经历了严冬考验的广大中小微企业还没有稍稍得以喘息,就被2020年之初的新冠肺炎疫情撞了一个趔趄。先是受疫情影响最为直接的餐饮、零售业,接着蔓延到很多无法复工接不到订单的其他行业企业。以至于在全国60多个城市拥有400多家门店、员工数量达到两万多名的西贝莜面村的老总贾公开发言声称账面资金撑不过三个月后,人们才发觉,原来大型连锁企业日子也很难过,那么,占企业数量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呢?

广州:复苏的写字楼(图:新华社)

有人说,2020年将是过去10年来最难过的一年,现在,对很多中小企业来说,2020年真的无比艰难。日前,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北京小微企业综合金融服务有限公司联合对995家中小企业进行了调查,在疫情之中,仅有约9.96%的企业能维持6个月以上,占比达85.01%的企业最多维持三个月的生存。有约30%的企业在2020年营业收入下滑了50%,而下降幅度20%以上的企业则占到了58%。中小企业受到的冲击可见一斑。

“通知:假期延迟到2月2日;通知:假期延迟到2月10日;通知:假期延迟到2月17日;通知:公司没有了,不用回来了。”网友们传播的段子,对抗风险能力不强的中小企业而言大概率是个现实。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是连锁性的,上下游产业链中的企业,很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复工难、市场拓展难、资金链断裂、贷款融资难、用工成本、房租……都是压在广大中小企业头上的难题。在微博上,有网友在相关话题下写道:厂里员工150人左右,规模不算很小。但一个月约需支出120万—150万的费用,去年因为比较困难,没赚到什么钱,现在账上的钱只够3个月的支出了。这位老板的困难相当有代表性。有业内专家表示,很多小企业的经营模式是用这个月的营业额还上个月的欠款,如果当月没有进账,资金链就会断掉。如果政府不拿出政策支持它们度过难关,中小企业可能会迎来“倒闭潮”。

这是属于中小企业的“至暗时刻”。根据报道,已经有一批中小企业抵挡不住压力,宣布破产。2月6日,知名IT培训机构“兄弟连教育”创始人李超在其微信公众号中发表《致兄弟连全体学员、员工、股东的一封信》,表示这次疫情中,线下教育培训机构受影响较大,因为现金流问题,兄弟连北京校区停止招生,员工全部遣散。原本期望在年后招生旺季加快发展的兄弟连,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戛然而止。

为中小企业纾困

2月10日,全国大范围复工第一天。根据调查,首批复工的企业大约为三分之一,很多企业因为方方面面的问题而无法全面复工。

“我们是10号复工的,但因为不少外地客户和供应商情况不明,很多都没开工,所以影响到我们,完全恢复生产大概要到3月份。”青岛海通胜行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总经理辛悦吉说。总体来看,因为疫情影响,2月份公司无法正常经营,费用却并未降低,这其中包括研发人员的工资、房租等。青岛2月3日出台了扶持中小企业的政策《关于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支持中小企业保经营稳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辛悦吉早有关注。通知中明确了“稳定职工队伍、减轻企业负担、加大金融支持、完善政策执行”等四大部分共18条政策。对于辛悦吉而言,减免租金、减轻企业负担等,是比较能起到实质支持作用的政策。

尽管每个企业的诉求各有不同,但不少专家表示,金融方面的扶持政策仍旧是广大中小企业最关注的政策。根据调查显示,超过一半的中小企业希望政府在社保、租金、员工薪资等成本支出方面给予补贴或减免。21.33%的企业希望减免税费,希望提供流动性支持的企业占比12.48%,还有10.16%的企业希望适度延期偿还贷款或豁免部分债务。

重庆高新区:多措并举助企业共渡难关 (图:新华社)

综合来看,各地为帮扶中小企业度过难关可谓是“各尽其能”,出台的政策包括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加大减负支持力度、实施援企稳岗政策、缓缴社会保险费、实施培训费补贴政策、适当下调职工医保费率、实施灵活用工政策等,为中小企业让利减负。北京市提出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中小微企业到期还款困难的,可予以展期或续贷;对受疫情影响较大,面临暂时性生产经营困难且恢复有望、坚持不裁员或少裁员的参保企业,可按6个月的上年度本市月人均失业保险金标准和参保职工人数,返还失业保险费。上海市鼓励浦发银行、上海银行、上海农商银行加大对抗击疫情和受疫情影响较大行业及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投放,疫情防控期间相关贷款利率参照同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至少减25个基点,鼓励其他在沪金融机构参照执行。

北京大学经济政策研究所副所长颜色表示,乐观地估计,3月份各类企业全面复工,4月疫情基本结束,经济重回正轨。而经济重回正轨后,中小企业原本就头痛的“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将因为疫情的影响而加剧。业内专家认为,各地应该出台更加细化、配套、可操作性强的政策,并注重落实,从而真正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拓宽融资渠道。

要活下去,更要活得好

如何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并不是疫情之下才摆到地方政府面前的一个问题。这场疫情只不过是一台显微镜,起到了一个放大的作用,将中小企业的的“众生百态”推到公众面前,引起了大家的关注。

640?wx_fmt=jpeg

中小企业的日子并不好过,有经济大环境的原因,有自身原因,也有产业政策、行业生态等的综合原因。大批诞生、大批死亡、生生不息,是中小企业本身的特色。据了解,中国每年有100多万家企业倒闭,平均每分钟倒闭两家,平均生存年限仅为三年。有专家表示,受制于人才、市场、资金、技术等的制约,中小企业跨过死亡“火线”在世界范围内都是难题。作为企业本身,除了要树立“剩者为王”的信心,坚持下去,还要倒逼自身练好内功。譬如,进行产业整合,集中力量壮大主要业务,形成优势品牌,做精做尖,争取在行业内有一席之地。辛悦吉就提到,海通胜行做的是机器人,在未来,智能制造、工厂无人化是发展的大方向。作为高科技型中小企业,虽然面临很多市场考验,但只要把握住大势所趋,就有很多发展机会。中小企业应该努力寻找新商机与新的商业模式,度过难关。

此次疫情给中小企业造成的负面影响,可能不会在一朝一夕消退,从政策层面看,要考虑到长久的影响。虽然在疫情结束后生产会逐步恢复,但业内专家表示,如果影响持续半年甚或一年,很多地方的政策就需要适时调整,譬如设立中小企业基金,扶助有潜力但长期未能恢复生产经营的企业。“由政府金融站台,信用背书。”

也有专家认为,疫情现在对很多产业的生态影响较大,应该运用联系的思维,以产业的视角入手,通过扶持龙头企业,从产业链的角度带动更多企业恢复生机;在行业内部,中小企业面临这样特殊的情况,可以考虑凝聚行业力量,“抱团取暖”,应对此次危机。

(商周刊记者 尹文丽)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