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小时候的年味——寻味“任溶溶成长美文”

对每一个中国人而言,一年之中最期待的便是过年了。过年便意味着和亲人团聚,但因为疫情,很多外乡人都无法回家。这不能阻挡浓厚的年味,也引得人们回味那些旧时光里那些红色而热烈的风味:可以吃上那带着浓浓家乡味道的美食,可以重探家乡的土地看看家乡的改变与传承,可以重温那些深深印刻在记忆深处的小时候的年味。




“任溶溶成长美文”里藏着小时候的年味记忆,让我们走近任溶溶先生的儿时记忆,和老先生一起回望他的童年、重温他儿时的风味,一起去探寻年味儿的踪迹。



这是大作家的童年,是1923年出生上海、1928年到广州的任溶溶先生的童年。

这是一种现在的小读者,甚至是大读者绝对没有体验过的童年——

“晚上没有电,靠点火油灯。所以生活时间也主要在白天。10时就吃中饭,12时已经在电影院看电影了,晚上早睡。早晨三四点钟石板街上木屐就踢踏踢踏响,人们上茶楼和上工了。也就在这时候街上叫卖白糖伦教糕、咸煎饼。又一天开始了。”


新年将至,腊味作为中国民间的传统美食,是家家户户必不会少的年货,各家的腊肉腊肠在腊月便开始腌制和晾晒了,即使是不会腌制腊味的家庭也早早就去腊味店里买回。冬日的腊味是餐桌上的“常客”,虽是冬日里的“家常配菜”却也是承载了人们对过年将至、冬去春来的期待,腊味是那带着咸的年味儿。

在我们的印象里,过年时腊味总是会牢牢把控住我们的口舌。有时吃饭总会拿出腊肠切开来做个开胃菜或是下饭菜;有时炒蔬菜会把肥瘦相间的腊肉放进去一起抄,滋滋声里腊肉的肥油和咸味融进蔬菜里,滋味儿更是难得;有时煮咸粥、煮豆丝也会放进腊肉腊肠让粥和豆丝里带上些肉味。

在任溶溶先生笔下,腊味亦是他深刻于记忆中的风味:他总记得广东的“皇中皇、皇上皇、太上皇。每一家都是呱呱叫的腊味字号”;他怀念自己家 “妈妈亲手做的”腊味,他也很爱吃“妈妈做的腊味”,因为妈妈知道他不爱吃肥肉所以会做“精瘦的腊肠”;他记得小时候和弟弟吃腊肠的情景,他们总是“一根腊肠对半分”。



当看到任溶溶先生的《小时候的风味》,会发现橄榄在任溶溶先生的记忆里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存在。他回忆中,“乡下祖居门前有一棵很大的橄榄树。树上结出一串串橄榄,孩子们就兴高采烈,拿长竹竿把橄榄打下来吃,也送去给大人。”

对于橄榄我们并不陌生,它可以生吃、可以腌制后当零嘴、可以烧菜,橄榄的核儿还可以刻成名贵的雕刻品。腌橄榄也是年货之一,在我的记忆里,小时候过年家里总会买上一袋黄橙橙的腌橄榄,味道甜甜的有带着些咸味,常和那些腌话梅、山楂、陈皮放在一起,是过年常吃的腌制品。任溶溶先生也说橄榄是他小时候过年的必备品,因为“橄榄还表示好兆头”,预示着新年吉祥。在广东“过年时来客人,送上一杯茶,茶两边放两个橄榄,那就是一杯元宝茶,客人高高兴兴,就在全盒上放一包利是”。任溶溶先生记忆里,有着元宝茶这样“橄榄配茶”的茶俗和传统年俗,是橄榄和茶所带去的待客年味儿,预示着新的一年欢迎宾客、开门大吉。



如果说过年有什么炒货家家都会买,那必是瓜子无疑了。中国人爱嗑瓜子,我们总能看见邻里聊天的时候一人抓一把瓜子在嗑,看到人们看电视时也常会随手抓一把瓜子边嗑边看。过年时的瓜子更是人人“爱不释手”的吃食,家家的果盘里必会瓜子的一席之地,无论是葵瓜子、西瓜子还是南瓜子,瓜子总会是那个最先空盘的那一个。

任溶溶先生想,“吃瓜子恐怕是我们中国人的习俗,外国人似没有吃瓜子的”。确实,嗑瓜子是中国人的传统习俗。平日里人们就老爱嗑瓜子,当然这个时候穷嗑,瓜子是人们解个嘴馋、打发时间、聊天唠嗑缓解尴尬的好物。到了年三十,嗑瓜子则被赋予了更深的寓意,这天晚上嗑瓜子被叫做嗑穷,意为摆脱贫穷、新年富足,这也是为何瓜子能成为人们过年必备的年货。

任溶溶先生在他的书中还告诉了我们他儿时在广东过年不太一样瓜子习俗——“红瓜子”。他“小时候在广州过年时的全盒,当中一格就放瓜子,是红瓜子”,他便是负责全盒,要“一直让这一格红瓜子摆得满满的”,如果“有人来拜年,总是在这一格上拿几粒瓜子,放上个红包,是为‘有银’”。尽管不同地区过年时嗑瓜子习俗略有不同,但这并不妨碍嗑瓜子成为过年走亲访友、拜年问候、提升感情的“辅助神器”,开着电视当背景音、边嗑瓜子边聊天,这便是过年时平民化的情调与年味的缩影。



吃,可是《小时候的风味》最诱人的地方,除了过年要吃的,这本书说尽了广东、上海一个世纪前的风俗民情。

正因为如此,《小时候的风味》简直可以看作另一种形式的“网红探店记录”。任溶溶先生将他记忆中最好吃的美味记述在一篇篇小文章里,都是地地道道的广东美食,绝对不可能看了不流口水,也不可能看完之后不摩拳擦掌地预备去广东旅游,就算不准备旅游,也会忍不住打开美食点评软件搜索附近的早茶店。

不信?你看!

1.白糖伦教糕

“小贩头上顶着个圆箩筐,一大片白糖伦教糕用毛巾盖着,你买多少,小贩把箩筐拿下来给你切多少。伦教是地名,它这种土产确是广州大众化的名点。样子像松糕,颜色雪白,因为用白糖;也有用黄糖的,颜色是黄的。这种糕爽滑清甜,老少咸宜。”

(伦教糕:由籼米粉、西谷米等原料制成的糕点,起源于广东省佛山市伦教镇。)

2.鸡包

“过去我们广东的鸡包子里有一块鸡肉,一块冬菇,吃鸡包有如吃一味小菜冬菇炆鸡,太有吃头了。可如今的鸡包只是在包子里放鸡肉剁碎的馅,实在跟吃肉包子差不多,也可以说就是跟吃肉包子一样,一点意思也没有。”

3. 腊味饭

“可能是在广州十八甫一家腊味店。这家腊味店出售蒸好的腊味饭。我进去吃了一盅,太好吃了。腊鸭、腊肠、腊肉都有一点,那么多腊味蒸出来的饭有多好吃,可想而知。”

“秋天了,冬天也到了,大家就买点腊味,在家里煲腊味饭吃吃,享受享受吧!”

4. 广式凉茶

“在广州,你到处可以看到卖凉茶的铺子,两个大铜煲,斟出来的是滚烫的药茶。招牌上大字写的是凉茶,斟出来的茶却滚烫,怪不得外地人会上当:走了热路想喝杯冰凉的茶,结果却端来一碗滚烫的苦茶。我小时候最有名的凉茶是王老吉,王老吉老店就在我家附近的闹市第十甫。那里除了有许多凉茶铺,还有许多卖生草药的店。”

5. 艇仔粥

“我小时候,每星期日早晨总到广州龙津路一家粥店食牛肉粥,加个蛋在粥里调匀,真好吃。我在荔枝湾上学,暑假每天到荔枝湾游泳,在那里吃到有名的荔湾艇仔粥。粥中放鱿鱼丝、海蜇皮丝、蛋皮丝、烧鸭丝等,很有特色。”

“艇仔粥是用柴鱼熬的,在粥内放入鱿鱼丝、海蜇皮丝、烧鸭丝、油炸花生米和蛋皮丝等等,很好吃。它也就成了广州美食。我小时候到荔枝湾游泳,天天吃。”

(艇仔粥是广州市的一道传统小吃,由昔日珠江三角洲的水上游民——疍民创造的,其后又在广州发扬光大,现为广东著名的传统小吃之一,以粥底绵滑、味道鲜美、口感丰富而闻名于世。)

6. 炒米饼

“记得我吃到的炒米饼不是从店家买来,而是从乡下带到省城的。乡下自家用饼模和炒米粉做炒米饼,形状和香港陈意斋的杏仁饼一样。但杏仁饼淡黄色,很漂亮,而炒米饼是淡赭色,并不漂亮,但看了很亲切。

炒米饼有的松脆,有的很硬,实在需要牙力好才能吃。炒米饼内还夹有花生米。我小时候一面看书一面啃炒米饼,真开心。”

这些“探店”报告,用的都是孩子气的大白话,可偏偏写活了小孩子对于童年美味的体会,它们有多好吃呢?——想要“天天吃”,这便是小朋友眼里美食的最高境界了,可谓是大道无形、大音希声。



过年之时也是辞旧迎新之际,迎新时我们爱展望未来,辞旧时也爱和朋友分享那些纯粹而美好的童年旧时光、分享小时候记忆里那些溢满幸福感的风味。在《任溶溶成长美文》这套书中,我们便能看到一个在童年记忆里寻找儿时风味的老人,能看到这个老人在追忆小时候的美食,回味小时候的零嘴,回忆小时候的看的戏、看的书、听的曲。肠粉、南乳、芋头糕、马拉糕、云吞、蚕豆、京戏、武侠片……新年里,任溶溶先生还有许多留存在记忆中的《小时候的风味》想和大家一起分享。

任溶溶 著

任荣炼 绘

青岛出版社


欢迎关注青岛出版集团
微信公众号ID:qdpubwx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