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重温青岛党史 传承红色印记⑨——黄安舰起义

25.黄安舰起义

1948年秋,全国解放战争已取得决定性胜利,国民党败局已定。此时,青岛成为国民党在华北所占领的最后一个城市。龟缩在青岛的国民党部队,在人民解放军的强大威力震慑下,如同惊弓之鸟,惶惶不可终日。青岛地下党组织抓住这一有利时机,积极进行了对国民党官兵的分化瓦解工作,引导和策动他们投诚起义。

黄安舰,原系日本海军军舰,抗战胜利后被国民党政府接收,1947年秋编入国民党海军第二基地建制。该舰为护航舰,配备官兵80余人。1946年以来,胶东区党委统战部、青岛市委和胶东军区政治部等,通过多条渠道在黄安舰上陆续发展了中尉舰务官鞠庆珍、准尉枪炮军士长王子良、少尉枪炮官刘增厚和枪炮上士孙露山等人为党的地下关系,并团结争取了一批积极分子,准备伺机发动起义。1948年11月以后,青岛的形势日趋紧张,青岛国民党海军即将奉命南下,黄安舰也接到命令准备随队前往。在这种情势下,鞠庆珍、王子良、刘增厚、孙露山等立即着手准备起义工作。此时,他们虽分属不同的领导,不能暴露自己的真实身份,但4个人围绕共同目标,承担起组织起义的重任。随后,他们在相互试探中公开了身份,四股力量合而为一。

1949年1月,黄安舰连连奉命试航,准备南撤。鞠庆珍等人议定起义,时间定在正月十五,去向连云港,并派人将计划向上级党组织汇报,请求接应。2月12日,正是农历正月十五,按惯例,舰长刘广超回家过节,警戒相对松懈。鞠庆珍、王子良、刘增厚、孙露山按原定计划,不动声色地将发展的起义骨干一一接上船,鞠庆珍、王子良还接上了自己的家属。晚七时,起义开始,起义骨干迅速占领各重要部位。仅用半小时,全舰各部分即被完全占领。晚九时,黄安舰起航,慢慢向外海移动。当时前海一带停泊了众多美舰。驶进外海几海里,突然,一艘美舰打来信号询问:“你们到哪里去?”黄安舰回答:“风浪太大,去避风。”巧妙躲过美舰。第二天凌晨4时许,黄安舰胜利驶达连云港。

中共新海连党政军领导和群众热烈欢迎黄安舰及全体官兵起义。这是国民党海军第一艘起义的军舰,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对此高度赞扬。周恩来亲发贺电,称“这是实行毛主席所规定之1949年争取组织一支可用的海军的首先响应者”。此后,黄安舰被编入解放军新海连特区警备司令部海防大队,鞠庆珍任舰长。1949年8月,该舰从连云港返回青岛,后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命名为沈阳舰。

26.青即战役打响

1949年春,山东全境大部解放,只剩青岛、即墨及海上的长山列岛仍为国民党军所盘踞。其时,青岛驻有国民党正规军6万余人,另有13个自卫总队。为了保存实力,国民党青岛第一绥靖区司令刘安琪按照蒋介石的密令,决定从沧口到即墨设置三道防线,达到保存实力、延缓撤退的目的。为解放青岛,华东军区根据中央军委的命令,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十二军,谭希林任军长,彭林任政委,归山东军区指挥。山东军区为统一指挥,成立了青即战役指挥部,许世友任指挥。

4月28日,中央军委批准了山东军区的“逐步压缩、迫敌早撤,于敌撤退之际,歼其一部或大部”和“迫敌撤退,保全城市”的作战方针。5月3日,人民解放军兵分三路,向青岛市郊守敌发起进攻。青即战役正式打响。

人民解放军首战灵山。灵山位于即墨城北,是敌人外围重要据点。5月3日,华东军区警备四旅一部接到命令后,沿灵山东北侧迅速迂回到灵山南侧,对敌形成南北夹击之势。守敌在人民解放军强大攻势下,摄于被歼,弃山南逃,灵山被收复。随后,人民解放军乘胜追击,与从即墨城赶来接应灵山守敌的顽军相遇,经过1个多小时的激战,将敌大部歼灭。5月4日,人民解放军又向上疃守敌发起进攻。上疃是灵山至即墨一线要冲,敌军外围防御中心,防御工事坚固,火力强大。围攻上疃的战斗打响后,人民解放军以攻坚和扰袭相结合的战术,连续4个昼夜最终攻克上疃。至此,敌人外围防线土崩瓦解,其精心构建的三道防线暴露在人民解放军的火力之下。

自5月26日开始,人民解放军向敌第一道防线——西起马山,经即墨城、盟旺山、莲花山、四舍山,东至海边发动全线攻击。当日拂晓前攻克了敌军阵地窝洛子据点,盘踞在据点里的敌人缴械投降;中午即墨城、盟旺山、马山、南泉、大庙山一线守敌全线溃退;下午全歼马山守敌,敌人第一道防线被摧毁。自5月27日开始,人民解放军向敌第二道防线——西起女姑口,经城阳、流亭,沿白沙河至东海边发动全线攻击。经过激烈的战斗,当日晚,驯虎山敌据点就被彻底摧毁。随后,守敌设置在蝎子山、铁骑山和丹山上的据点也都全部被攻克,敌人第二道防线也被摧毁。随后,人民解放军3路大军开始直逼敌最后一道防线——西起沧口,经李村,至沙子口。6月1日东路部队攻占张村和沙子口;当日晚,中路部队占领李村。西路部队也沿铁路连克楼山4个山头,挺进老虎山。6月2日拂晓,残敌从沧口开始全线溃逃,奔向市区。人民解放军跟踪追击,将残敌压缩到海岸一线。在美军军舰的掩护下,残敌争先恐后,上船逃跑。中午12时,美丽的青岛回到人民手中。

27.青岛的民主建政工作

1949年6月2日青岛解放当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青岛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中共青岛市委入市办公。同日,青岛市人民政府宣告成立。在接管工作基本完成后,为建设新青岛,青岛市军管会、青岛市委贯彻中共中央、山东分局的指示,在全市开展了民主建政工作,经历了由起步到普遍召开各界代表会议再到全面完成代行人民代表大会职权两个阶段。

1949年9月,山东分局按照中共中央关于“要在所属3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及各县组织召开由各界代表参加的人民代表会议”的指示,要求在所辖青岛、潍坊、济宁等人口超过3万人以上的市县组织召开人民代表会议。随后,青岛市军管会、市政府作出了《关于召开青岛市各界代表会议的决定》,确定将以代表会议作为协助军管会、市政府推行政策、联系人民的协议机关,并规定与会代表的人选要由各单位选派和推选。从1949年9月28日青岛市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召开至1952年11月,青岛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先后召开了五届十二次会议,逐步代行人民代表大会职权,民主推选人民政府,全面实现民主建政,在彻底废除旧传统、建立人民民主政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各区也普遍实施了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制度,进入代行人民代表会议职权、民主选举同级人民政府的新阶段。区以下基层政权的建设,在对青岛郊区和农村区进行典型建乡试点的基础上逐步展开的,至1951年6月底,全市郊区88个乡、1个镇中已建有58个乡或镇人民代表会议和乡或镇人民政府。1952年7月,青岛市又决定对街道实行民主改革,在组织教育干部,充分发动群众的基础上,划分选区、选举代表、召开居民代表会议,成立居委会与各种工作委员会等基层组织。至1953年5月,全市共建立居民委员会67个,居委会下设治安、卫生、调解等各专门工作委员会。

建国初期,青岛人民政权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的新发展,在整个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不但有力地促进了各项民主革命遗留任务的胜利完成,推动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而且为后来基层开展人民代表的普选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