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局长与大V”茶座继续举行 青岛市卫健委主任谈青岛疫情防控

2021年11月4日,青岛市卫健委主任薄涛做客“局长与大V”茶座,与现场20多位媒体大V座谈交流。

薄涛是典型的学者型官员,具有博士学位,副主任医师职称,曾在非典防治中立过三等功,在脊髓灰质炎消灭、结核病防治等工作中受到过各级表彰。

专业的事情交由专业的人来做。在交谈中,薄涛主任各种数据信手拈来,很多精确到小数点。对青岛卫生健康领域里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解决的方式以及未来的规划侃侃而谈,像一名久经战场的老战士。

青岛已经具备了“精准防控”的精细功夫

话题毫无疑问地先从疫情展开。

“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是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因为青岛的“外贸型”港口城市特点,“外防输入”成为主要面临的问题。主要包括港口船员、冷链及非冷链物流、机场以及重点地区来青返青人员。

薄涛主任透露,青岛严格按照对重点人员“应检尽检”要求,确保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在外防输入和高危职业的环节,保证检测系统的灵敏,把好第一道关。

薄涛主任谈到了去年青岛爆发的疫情,尽管出现了一些薄弱环节,但是青岛的防治经验在世界疫情防控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笔。

全球影响因子最高的医学学术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以“快速应对中国青岛暴发的新冠疫情”为题报道了青岛的处置经验,五天内完成千万人次的全员核酸检测,充分展现了中国人民众志成城的信念及中国政府的组织能力,证明了全员核酸检测在疫情防控中的有效作用,为千万人口的大型城市聚集性疫情处置提供了策略。

青岛在港口冷链物流中,首次发现了新冠活病毒,证明了病毒溯源是个世界性问题,武汉是新冠病毒源头的论调站不住脚。

此外,传播途径证明了新冠病毒可由物传人、人传物、人传人……从此,疫情防控开始做到“人物同防”。

上周,在西海岸新区举办的第十六届国际基因组学大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福对青岛疫情防控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尤其是在发现冷链可以传播病毒这一影响世界的公共卫生问题上作出了重要贡献。

目前,青岛已经深刻吸取了教训,补足短板。青岛市公共卫生应急备用医院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全市共有2700张新冠肺炎患者救治床位,其中重症救治床位270张,可以做到专病收治、患者分离。

“现在公安、工信、公卫‘三公(工)联动’,密切配合,能够实现‘精准防控’。”薄涛主任认为,青岛已经具备了“精准防控”的精细功夫。

疫苗应做到“应接尽接”,构成免疫屏障

在常态化的疫情防控之中,老年人的疫苗接种是薄涛主任最为关心的问题。

国外的疫苗接种往往从老年人开始,因为中国疫苗数量充足,可以各个年龄段人群同时展开。但可能因为老年人多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带来了各种顾虑,60岁以上人群“接种犹豫”现象比较突出。目前,青岛60-69岁人群的疫苗接种率为87.18%,低于山东省要求的90%,70岁以上人群的疫苗接种率为58.73%,低于国家要求的80%。薄涛主任透露,“每次0.01的涨,我们也很高兴”。

为什么要接种疫苗?薄涛主任解释,接种疫苗可以预防重症及并发症,减少死亡,在疫情传播中降低传播速度,构成免疫屏障。

“我给周围的亲戚朋友反复讲,疫苗是安全有保证的。”中国已经完成接种22亿剂次,世界上任何疫苗没有像中国一样得到如此巨大的数据证明,安全性保障毋庸置疑。薄涛主任呼吁,在医生的指导下,要做到应接尽接。

医学的手段是有限的,个体的非医学手段是最重要的。薄涛主任介绍,其实非常简单,就是每个人戴好口罩,减少聚集,做好个人卫生,成本最低,效果最好。

现在疫情防控中存在习以为常、麻痹大意的情况,像一些地区造成疫情传播的主要原因就是聚集。德尔塔变异毒株容易引发重症,老年人是高危人群。

就像水会自动往低处流动一样,病毒也会找到最薄弱的环节进行突破。每个个体做好防护,每一个人都是一条防线,那么,一千万青岛人将构成牢不可破的屏障。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初志伟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