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从逆周期到跨周期 中国式调控的新挑战

量子理论奠基人普朗克说:“科学是通过一次又一次的葬礼而取得前进的。”对经济规律的认知,则是从应对一次又一次周期波动中取得进步的。

中国经济正在面对周期波动的又一次挑战。在经历了上半年的快速修复性反弹后,年中的经济基本面浮现出明显的下行压力,信贷回落、地产降温、消费走弱、出口下滑,近期发布的系列经济数据普遍弱于预期。面对内外部诸多不确定因素,近期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了“跨周期”调节的应对之策。

以往一提到宏观调控,离不开“逆周期”调节的说法,常规的政策工具包括释放信贷、增大财政支出等,往往更重视即期效果,讲究的是立竿见影。此次会议从“逆”到“跨”,一个字的改变,意味着调控政策的基调和手段,将放在更长时间维度下进行全局思考。

时间变量的加入,暗示出中国经济和全球形势的复杂性。调控是一门艺术,需要保持经济增长的持续稳定,但又要处理好短期与长期的关系。短期,需要通过有力的宏观政策支持,充分对冲经济下行压力,将GDP增速保持在合理区间内。长期,又要避免政策的过度刺激,防止滋生资产泡沫。当美联储逐步开启回笼货币的长周期时,股市、楼市、大宗商品价格的畸高,将给经济健康发展埋下隐患。

这的确是一个“高不成、低不就”的难题。对冲政策力度低了,会导致经济发展动力不足,影响就业和社会安定;对冲政策力度过头,又可能恶化各种结构性问题,例如推升通胀压缩实体经济盈利能力。

这个两难问题,在经济学上有个更经典的定义——不可能三角,经济增长、货币稳定、通胀,三者之间互相依存又互相制约,宏观调控难以同时兼顾好三者。破解不可能三角,需要更有定力、更加巧妙地平衡长期发展福祉和短期阵痛。

既然是调节,托举经济的政策不得不出,但要合理适度。8月23日召开的央行金融机构货币信贷形势分析座谈会指出,“保持信贷平稳增长仍需努力”,要求下一阶段要“以适度的货币增长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中小企业和困难行业持续恢复,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什么样的尺度叫做适度,什么样的增长叫做平稳增长?首先不能是大水漫灌,而需要精准滴灌,引导增量金融资源流向小微企业、制造业、绿色金融及科技创新领域,即货币投放将继续呈现“有保有压”的结构性特征,让货币供应的增加真正把融资成本拉下来,让企业有利可图、敢于借贷扩大生产。其次,需要把钱用到实处。政策要求合理把握预算内投资和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进度,推动今年底明年初形成实物工作量。实物工作量是指在经济活动中以可以直接衡量的物质形态对应的概念形成的量值,比如道路建设完成的公里数,也就是说财政支出要花在保民生保就业的实处。

一句话,钱可以放,但放出来的钱,绝不允许空转。“经济不景气,卖房来救市”诸如此类的臆想可以休矣。

再从时间维度看,既然是跨周期调节,未来宏观调控力度的变化,应该会把美元周期的因素考虑进来。美联储已经开启了货币回笼之旅,全球利率边际提升,流动性由宽松逐步趋向收紧,此时往往会引爆部分脆弱经济体的金融危机。在全球金融环境充满变数的情况下,中国需要保持资产价格稳定,不断推进产业升级,让优质的新兴产能吸纳更多流动性,在短期的复杂波动中求得中长期高质量发展的不变。

评论员丨李冬明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